那些不可一世的雲

那些不可一世的雲

來自專欄地球旅客6 人贊了文章

震驚世界的31張照片!驚心動魄!不看後悔!——類似這樣的驚呼體推送,總是時不時跳到我的主頁上。

前幾日點開一篇帖子,看到這張照片時,我驚呆了:

「富士山上層層疊疊的雲!」

這種斗笠狀的雲朵學名叫莢狀雲,以富士山的地形與氣象條件,形成莢狀雲並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

但,形成這樣規模巨大、排列有序、形態均勻的五層莢狀雲實屬世界罕見!

等緩過神來,我開始苦苦思索這五層莢狀雲的形成機理。

當一股風力強勁的氣流遇到孤立山峰的阻擋時,會先爬升,再下沉,然後在重力波的作用下,以這樣的波狀結構繼續向前流動。

氣流爬升時,密度增加,溫度下降,當氣溫降至露點時,水蒸氣便會凝結成雲;氣流下沉時,密度減小,氣溫升高,雲又會蒸發。

如果氣流是濕潤且穩定的,波峰的位置就會形成圓潤飽滿的斗笠狀或透鏡狀雲朵。

位於勘察加半島的克柳切夫火山

是觀賞莢狀雲的絕佳地點

如此看來,只要有五股垂直排列的濕潤氣流湧向富士山,這種蓋世奇雲的形成並非沒有可能。

但是,從拍攝位置目測,雲底到雲頂的高度至少有2500米,加上富士山近3800米的海拔高度,第五層雲的高度應該在海拔6000米以上。

海拔越高,空氣越稀薄、越乾燥,第五層雲的厚度又為什麼會比其他幾層都厚呢?

在我百思不得解的時候,我翻到了這張圖,於是一切問題都明了了:

呵呵,5層有什麼了不起,見過12層的嗎?

莢狀雲,是一種不太常見的雲種,其姿態也變化萬千。

它可以像帽子

像飛碟

像豆莢

像一顆心

甚至像一艘巨大的太空戰艦

強勁的風濕潤穩定的氣流高聳的山峰,只要你所在的地點或其周邊可以滿足這三個條件,就可以期待莢狀雲的出現。

莢狀層積雲

筆者於2015年3月1日拍攝於麗江玉龍雪山

根據莢狀雲出現的高度可以將其分為:莢狀層積雲、莢狀高積雲和莢狀卷積雲。

要進一步辨別它是哪一個種類,就不得不學習一下氣象學家們煞費苦心總結出來的雲朵命名系統。

盡量簡化:

根據云底高度,劃分三個雲族

按雲的形狀與形成原因再細分為十大雲屬

依照雲的尺樣、結構和形成過程又可將雲屬分成不同的雲種

雲種下可跟隨諸多變種結構

變種後又可以有很多附屬結構……

雲族和雲屬劃分示意

根據這套命名系統,幾乎天空中每一朵雲都可以對號入座。

例如這張我們都認識的魚鱗雲,人家大名叫:

輻輳狀漏隙透光波狀成層高積雲

Altocumulus stratiformis undulatus perlucidus radiatus

還有這張我們都熟悉的蘑菇雲,完整的名字是:

有襆狀雲的禿狀積雨雲

Cumulonimbus calvus pileus

如果有一朵長相清奇的雲實在難以進行歸類,那麼它自己就可能被單獨提名為一類,所以這套系統還在不斷生長中。

由於積雲積雨雲中通常有強勁的上升氣流,它們可以一直從低空生長到對流層頂,所以,亦有將其劃入直展雲族的分類方法。

當天空中有強烈的對流、充足的水汽以及大量的不穩定能量時,會形成體格巨大、垂直生長的濃積雲

生長中的濃積雲

筆者於2016年6月19日在吉林白城拍攝

濃積雲進一步發展會變成積雨雲

瘋長中的積雨雲

筆者於2012年6月14日在北京拍攝

當積雨雲中局部電場超過約400 kV/m時,會發生閃電放電。放電時產生的大量熱能令周圍的空氣急劇膨脹,發出隆隆雷聲,這就形成了雷暴雲

2016年7月26日香港上空的雷暴雲

巨型單體雷暴雲

2014年7月17日出現在美國莫哈韋沙漠

風暴追逐者Jody Miller拍攝

雷暴雲以其可以跨族生長的通天本領,及其強烈的內部氣流擾動,使得眾多奇異駭人的妖雲,諸如乳狀雲、海嘯雲(灘雲的一種)、滾軸雲等,在它的麾下聚集。

單體雷暴雲結構示意

萌萌噠乳狀雲

多形成於砧狀雲的底部

低溫沉降氣流與溫暖的上升氣流相遇形成

暴雨的前奏

美國賓夕法尼亞州門羅縣上空的乳狀雲

(請橫屏觀看)

顛覆認知的滾軸雲

形成於雷暴雲的最底層

由急速的下降氣流和上升氣流裹挾而成

猶如末日海嘯的灘雲

雷暴雲的先鋒部隊

溫暖潮濕的空氣受下旋氣流影響上升冷凝而成

海灘前的風暴

上面兩張照片是2015年11月6日「襲擊」澳洲悉尼海岸的灘雲。

攝影師Rohan Kelly憑藉《海灘前的風暴》富有衝擊力與戲劇性的畫面,斬獲了第59屆荷賽自然類單幅一等獎。

我亦有幸於2014年7月26日在青海湖畔拍到過灘雲鋪天蓋地而來的震撼場面:

1930 年,第一版《國際雲圖》正式出版。人人抬頭可見的雲,第一次有了世界通用的標準與規範。

此後,分別於1956年和1987年進行過兩次重大編輯。時隔三十年後,2017年,《國際雲圖》再度全面更新,並同步發布了電子版本。

其中新增了兩種令人矚目的附屬云:洞雲 (Cavum)糙面雲(Asperitas)。

彩虹雲洞

雨幡雲洞

雲洞的成因至今未有定論,認同度較高的說法是飛機穿過雲層時,擾動氣流,使得局部溫度降低,雲層中的小水珠凝結成冰晶掉落而成。

彩虹是冰晶被陽光折射的產物,雨幡是冰晶在掉落過程中由於不斷融化、蒸發而形成的絲縷狀懸垂物。

作為妖雲之首的糙面雲,最初被拍攝者發布出來時,幾乎沒有人認為是真的。因為它極少出現,難以進行觀測和研究,很長時間以來,世界氣象組織亦不置可否。

糙面雲

在地面上觀察糙面雲,如同站在海底抬頭仰望波濤洶湧的海面。

混亂的波狀雲底結構,以及極度扭曲的不規則褶皺是糙面雲獨有的氣質。

這種奇雲激起了觀雲愛好者的極大興趣,他們利用網路的力量,在世界範圍內收集照片和資料。

2008年,經過兩年的研究、辯論,這群愛好者們終於下定決心向世界氣象組織提議,將這種怪雲確立為一種新類型的雲,並希望使用他們早已起好的拉丁語名字——Asperatus(弄粗糙了的、又加劇了的)。

9年的漫長等待後,世界氣象組織終於接受了他們的提議,正式將這種雲命名為Asperitas(糙面雲),並將其收錄於2017年3月23日「世界氣象日」最新發布的《國際雲圖》中。

這是一群平凡的人,他們大多來自於「賞雲協會」——一個草根民間組織。他們之中有城市白領,有貨車司機,有小賣店老闆,也有大學老師和音樂家。

「喜歡看雲」是這些人簡單而浪漫的共同信念,他們可能素未蒙面,但卻為著一個天真的問題傾注熱情和精力。

他們還同美國宇航局合作,開發拍攝雲彩的互聯網平台,人們可以上傳大量實時圖像到這個平台上,美國宇航局可以藉此校準氣象衛星,也能夠為科學家提供預測未來全球氣候變化的依據。

這是多麼詩意的一件事情,這些追逐雲朵的人或許從未有過改變世界的想法,但他們的行為卻實實在在影響了世界。

最後這張圖是我於2016年6月6日在吉林白城隔著車窗拍下的,它是糙面雲嗎?

【地球旅客】

這是一個關於地球人文的專欄,世界很大,每個地方都有屬於自己的,旅遊美景、人文風情、特色建築、文化傳承,跟我一起去領略吧!

世界和宇宙,我都想去看看!

公眾號:我們盛裝出行( ID:shu2045)

(一群國家地理控,專註於探索極致風光)

推薦閱讀:

TAG:雲自然現象 | 旅行 | 自然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