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真意——《榮枯鑒》聞達卷譯一

生命真意——《榮枯鑒》聞達卷譯一

來自專欄生命真意——從人文角度看待生命進化史

聞達卷二

仕不計善惡,遷無論奸小;悅上者榮,悅下者蹇(jian)。君子悅下,上不惑名;小人悅上,下不懲惡。下以直為美,上以媚為忠;直而無媚,上疑也;媚而無直,下棄也。上疑禍本,下棄毀譽,榮者皆有小人之謂,蓋固本而舍末也。富貴有常,其道乃實;福禍非命,其道乃察。實不為虛名所羈,察不以奸行為恥;無羈無恥,榮之義也。求名者莫仕,位非名也;求官者莫名,德非榮也。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同,其效自異哉。

原:仕不計善惡,遷無論奸小;悅上者榮,悅下者蹇(jian)。

一般翻譯:做官不做官,升職不升職這類事情,根本不是以善還是惡、君子還是小人來作為判斷標準的。讓上邊的領導高興的,日子必定好過;讓下邊的群眾高興的,碰到的困難卻會更多。

吾之見:古代社會的官僚制度由「世卿世祿」制,一直到唐朝開始(有說隋朝)正式舉行科舉選拔制度,一直延續至今,雖然考試的內容有所不同,但本意並無差別。這種考核制度,是不以善惡為是否可錄用的評判標準的,例如:惡人在軍隊中可能如魚得水,拒敵於國門之外,亦有可盡其材之地。上位者自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評定標準,古稱為「帝王之術」,上者首重「忠」,次「能」,而「善惡」卻不在主要的考評之內(此「忠」是指只為帝王謀之忠)。而自古的升遷考評,除了「忠」「能」之外,就是朝中有人舉薦以及政績達標了。畢竟全國這麼多的官員,皇帝不可能去挨個考核,如果那樣做的話,皇帝好像一年到頭不用干其他的了。所謂「上」者,並非特指「帝王」,比你官位大的,即為「上」。以現在重要位置的官員任命流程來說,得先由常委人員提名,你才有資格參加選舉。「上」者不會提拔一個給他添堵的人,無關「善惡」,只論「情理」。而所謂「悅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情況都是逆「上」的行為。「上」「下」之間的矛盾,其實主要集中在對某些事物的具體了解程度上,就以一個水壺來舉例說明:一個擺在桌子上的水壺,正在發紅冒著熱氣,不降溫的話,這個水壺可能就會被融化。其發熱的主要原因是內部有一個加熱器一直在不停的工作。領導的視線可能會停留在「通過降溫來解決損毀問題」的角度,而一線的員工則會檢查水壺的具體情況,得出「關掉內部加熱器即可解決問題」的結論。這種「靠降溫解決問題」的方式,只會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浪費,搞得「下」者怨聲一片。而作為一個具體實施解決方案的「你」,能怎麼做呢?「上」者好名,不執行「靠降溫解決問題」,而執行「關掉內部加熱器即可解決問題」,最後雖然會受到「下」者的好評,但「上」者會認為你忽視領導的權威,視你為不可靠的下屬,雖然最終「你」沒有錯,但最終「你」會受到「上」者的提拔嗎?以「情理」二字的角度慢慢思量,自然會有所得!所謂「蹇」,《周易》有「蹇」卦,意為阻礙不通。

因此此段之意翻譯為:可否進入仕途的標準與人性中的「善惡」無關,能否升遷,考核的標準不是此人是「奸佞還是小人」:辦事情可以讓上層領導滿意的,自然可以獲得其舉薦升遷從而獲取榮華富貴,辦事只是為了讓下邊的人好過,而不去顧慮上層領導意思,最終會受到上層領導的厭煩,升遷之路也會受到阻塞,日後需要上層領導支持的事情也會被各種理由阻撓。

推薦閱讀:

TAG:生命的意義 | 人文 | 為人處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