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不要在孩子面前這樣說話,很多家長都犯了這個錯誤
來自專欄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19 人贊了文章
作者:小屯(富書專欄作者)
「砰!」老公狠狠摔門而出,留下我獨自抓狂。
這已是我們結婚以來第N次吵架了,無不是因為生活中的雞毛蒜皮。
我一邊餘氣未消,一邊收拾房間。
在玩具堆旁,我看到一張畫紙,是女兒的一張塗鴉,畫紙上,一個梳羊角辮的小女孩,圓圓的臉上有兩隻大大的眼睛。
不同的是,每隻眼睛下方縱排畫了三顆小水滴,仔細一看,是淚珠。
紙面上除了這個掛著淚珠的大頭女孩,啥都沒有。
盯著這幅畫,我的眼淚卻出來了。
想起這個周六,老公回家,因為一件小事我們又吵了起來,爭吵中,我無意回頭,看到女兒一人坐在角落裡,瞪著驚恐的眼睛,默默地看著我倆……
正在氣頭上的兩個人,根本就壓不住怒火,更沒在意孩子已在身邊「觀戰」很久了。
這架吵完,我倆倒是泄了憤,過了癮,可是卻忽略了孩子的感受。
六歲的女兒,小小的心靈受到傷害,無法表達出來,就用稚嫩的小手,畫了一個掛著淚珠的大臉娃娃,以此表達心中的恐懼和難過。
兩個大人看似不經意的爭吵,卻讓孩子變得膽小、脆弱和敏感,有一段時間,女兒不太願與人交流,跟我和老公的交流也很少,像要把自己縮進一個殼裡,極其缺乏安全感。
有一位心理學家曾說:好的夫妻關係,是好的親子關係的前提,也是好的家庭關係的根基。
在家裡經常吵架,不會好好說話的夫妻,很難讓孩子建立安全感,而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孩子也就無幸福感可言,並且,這種感覺也會伴隨並影響孩子一生。
黃磊的女兒多多,是典型的「別人家的孩子」。
在《爸爸去哪兒了》跟《快樂大本營》中,黃多多憑藉聰明乖巧懂事以及高情商,獲得了大家的喜愛。
多多用撿來的花瓣為姥姥製作禮物,母親節給媽媽畫畫,送爸爸筆記本,是一個多才多藝,幸福感很強的孩子。
當主持人問她,最愛爸爸還是最愛媽媽,她溫和地回答:「媽媽生我時很難,爸爸養家也很不容易,爸爸媽媽我都愛。」
體貼的話語讓黃磊跟孫莉當場落淚。
只有父母相愛的家庭,才能帶給孩子幸福的感受,並且,孩子也能隨時地把這種感受表達出來。
而用心經營夫妻關係,給孩子提供充足的愛跟有安全感、幸福感的家庭氛圍,是黃磊夫婦一直都在努力做的。
在一次採訪中,對於女兒的培養,黃磊說:
「家庭氛圍很重要,如果一個人的家庭整天都有爭吵聲,那麼孩子可能是不想呆在家裡的,就會產生一些不好的心理。」
作為娛樂圈裡公認的模範夫妻,兩人很少吵架,有了孩子更是如此。
黃磊說:
夫妻倆從相識到現在已有20多年,現在家庭很和睦,出生在這樣家庭的孩子又怎會不優秀呢,父母用愛對待彼此,對待家庭,對待孩子,孩子也就學會了用愛對待別人,用愛對待世界。
從父母身上學會愛與被愛,並在愛的環境中被滋養的孩子,誰能說她是不幸福的呢。
安迪教父在《馨媛私塾》中說:孩子就是爸媽脾氣的產物。
的確,孩子看到什麼,就學什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不經意間的一言一行,是好還是壞都可能影響孩子,有時候這種影響真的可能會延續孩子的一生。
記得看到知乎上一網友說過從小看父母吵架的一段話:
從記事起,爸媽就時常吵架,嚴重時,感覺家裡的盤子都在飛,直到現在長大,我都不戀家,想到回家,心裡就莫名緊張跟恐懼,以至於工作後,在單位的人際交往也比較孤僻自閉,不敢過多與人交往。
幼小的年齡,孩子的心得經受多少傷痛才能打消對父母、對家的依戀。
調查數據現實:夫妻之間經常吵架的家庭中,孩子的心理問題檢出率為32%;相比較來看,離婚家庭的為30%,和睦家庭的為19%。
《社會和個人關係雜誌》上發表的最新研究表明,那些生活在父母為日常生活瑣事爭吵的家庭中的孩子,即使面對對的情緒的處理也會受到影響,他們會對對的情緒處理過於警惕,焦慮,還會更容易受到扭曲的人際交往的影響。
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佛蒙特大學心理科學系助理教授AliceSchermerhorn說:「即使是類似父母爭吵的『低級』逆境也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他們做了一系列心理評估:將99名9歲至11歲的孩子分成兩組,得分情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經歷過多少次父母爭吵,以及他們認為衝突對父母婚姻的威脅程度。
研究提供了一組照片,其中包括處於幸福、矛盾或是中立關係的夫妻,孩子們被要求正確識別並對他們進行歸類。
那些經歷多次家庭爭吵的孩子能準確識別出幸福和憤怒的夫妻,但對處於中立狀態的夫妻卻毫無辦法,要麼是錯誤地把他們歸類為憤怒或者快樂,要麼就是完全沒頭緒。
正是這種不確定性導致了他們內心的高度警覺。
AliceSchermerhorn說:
他們對衝突和威脅的認知,導致了自己對矛盾變得越來越警惕,這可能會使得他們將一些中性的表達理解為憤怒,甚至會導致更嚴重的表達問題。
而對於生活在沒有爭吵的幸福家庭中的孩子,這一點就不存在,他們的認知行為讓他們感覺父母一直與自己同在,完全沒有焦慮跟憤怒。
研究結果表明:即使是父母間小小的矛盾,對孩子們也影響重大。無論如何,爭吵的家庭都可能給孩子的未來造成消極的影響。
著名的家庭治療師維吉尼亞·薩提亞曾說: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這聯繫或許影響一生。
所以,經常在家庭中爭吵,對於孩子除了上述的影響,還有自卑、敏感、暴躁、缺乏安全感,甚至產生人格分裂、暴力傾向等問題。
父母的每一次爭吵都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上留下創痕,或大或小、或深或淺。
心理研究表明:6—12個月的嬰兒,即使在睡著時,也會對父母的爭吵語調有所反應。
1歲開始,嬰兒就具備了分辨父母情緒和感知衝突的能力。
到了兒童或是成年期,我們對父母的爭吵仍然會敏感。
但畢竟我們都是生活在塵世中的普通人,在家庭中,夫妻爭吵有時是難免的,很少有人能做到一輩子不吵不鬧。
但作為父母,我們可以不斷學習成長,生活中,儘可能不給孩子的心理造成創傷,不要把我們當年在原生家庭留下的創傷複製在孩子身上。
所以,平時在家庭中,遇到矛盾,我們應該儘可能避免在孩子面前爭吵。
對孩子來說,最好的家庭氛圍就是爸爸媽媽一家人相親相愛而不是整天吵鬧。
如果沒有克制住發生爭吵,也要想辦法盡量彌補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比如:
1、 對孩子坦誠相告,告訴孩子,爸爸媽媽也是第一次做父母,有些矛盾處理方法不對,這是父母的事情,不影響對他(她)的愛。
2、 爭吵發生了,父母雙方要意識到自身的問題,可以當著孩子的面,相互道個歉,讓孩子感受到父母遇到問題的責任和擔當,以後遇到問題也要學會擔當。
3、 誠懇地跟孩子道歉,並保證以後盡量避免這種事情的發生。
4、 避免讓孩子指認雙方的對錯,大人的事情自己解決,孩子的身上流淌著父母的血液,一半是爸爸,一半是媽媽,指責任何一方在孩子心裡都是痛苦的,都是對孩子自身的否定。
家是什麼?
家是最安全最溫暖的地方,爸爸、媽媽是孩子最值得信賴的人,在孩子面前爭吵,任何時候,對孩子都是一種傷害,而父母和睦相愛,才能為孩子的成長及將來的幸福提供最好的養料。
在一個有愛、和睦的家庭氛圍中成長,孩子學會的就是愛,將來回報社會的也是愛,並會伴隨著愛,幸福一生。
作者簡介:小屯,富書專欄作者,山東煙台人,心在文字里行走,用文字溫暖人生。本文首發爸媽精讀頭條號(ID:bmnfrc),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