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闢蹊徑,愛馳汽車能否在汽車行業重走小米模式?

另闢蹊徑,愛馳汽車能否在汽車行業重走小米模式?

來自專欄阿毛說車1 人贊了文章

在新勢力造車的企業中有選擇前期大張旗鼓的做鋪墊,也有為了打開品牌知名度選擇讓產品的某個亮點成為噱頭,更有為了資本市場青睞而選擇PPT造車。而有這麼一家企業卻另闢路徑,選擇了背馳的道路將企業的焦點鎖定在了最終用戶的身上,試圖通過與深度用戶的不斷溝通,打開像科技行業里小米一樣的潘多拉魔盒,讓這種CTOBTOC的模式在汽車行業內再次上演。眾所周知,小米初創的成功離不開MIUI、而MIUI的成功最離不開的是當初在社區里活躍的那批發燒友,而愛馳汽車同樣通過招募的方式召來的一批深度用戶,在行業與背景發生重大改變的情況下,愛馳汽車能否在汽車行業重走當初小米的模式呢?

與深度用戶互動,挖掘用戶真正的需求

MIUI的成功離不開的是最初的那批發燒友,通過與用戶的深度的溝通將用戶日常需求的痛點不斷的挖掘出來,然後再將這些用戶痛點進行分析、解決最後發饋給用戶以及這些想法的提出者進行再次的體驗與溝通,進而達到一個良性循環的互動閉環,隨著產品的不斷改善以及用戶在這個使用過程中對亮點的不斷挖掘,進而在短時間內提升產品的體驗而最終獲得用戶的認可。但是這種模式真的適合汽車行業嗎,作為大件的消費品汽車的工程量遠遠比手機要複雜的多,而且在汽車的設計、生產、檢測等各個環節的工序要大的多,小米的模式真能夠運用到汽車上來嗎?

答案是肯定的,愛馳汽車的CEO招募計劃,通過各行各業的深度汽車用戶了解真正的汽車消費者在日常用車中的痛點以及各種天馬行空的創意,讓產品工程師們對這批用戶提出的點進行深度的剖析以及這些點如何應用解決消費者用車問題,讓用戶真正的參與到一款車型的打造和研發過程中來,並且及時的與用戶保持互動讓他們了解到車型的進展以及通過他們的挖掘出來的車型亮點進行再次深度的交流,目前愛馳汽車已經對車型的設計、車聯網以及車內配置等做出一些交流與改善並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小米的模式雖然不能完全硬搬照抄但是這樣的模式還是可以給汽車行業帶來啟發。

深度挖掘帶來的自發傳播值得行業借鑒

對於愛馳汽車給行業低調的印象,很多消費者甚至還不知道愛馳這個品牌,雖然在今年的北京車展上依靠旗下的首款SUV—U5 ION以及全球首款電動跑車 RG Nathalie與公眾見面,加上林志穎的站台讓消費者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是如何持續的讓愛馳這個品牌走進消費者心裡留下深刻的印象才是品牌宣傳的最終目的。與傳統主機廠不同的是在這條路上愛馳選擇了一條不為人知道的道路。

傳統主機廠的營銷更多的是偏向灌輸式的表達,也就是我們常說了BTOC。也就是主機廠事先把需要傳播的內容、傳播的方式、傳播的渠道已經規劃好了,讓消費者硬性的接納,而通過CEO計劃的愛馳更多的是讓用戶自發性的傳播,通過讓深度用戶、意見領袖參與到產品的各個環節中來,在參與的過程中自發的對產品的設計、製造、測試等進行深度的一次傳播、二次傳播以及多次傳播,通過用戶的切身感受引發消費群體的關注,更像我們所熟知的C2B2C的傳播模式,當然在這中間也會穿插很多其它的傳播方式,但是不妨礙愛馳對營銷模式的這種創新。

有效的溝通才會產生實際的價值

對於一個經常參加各種車企活動的汽車媒體人來說,經歷了像產品設計解析、新車發布會、車企訪談到各種試駕評測等,並且在這中間也有參與到汽車從設計到量產的某一兩個環節,但像愛馳CEO計劃這種全程參與汽車從構思到最終交付的活動還是第一次,當然在參加各種類似活動中提出的想法與消費者痛點的也有不少,但更多的是石沉大海,愛馳CEO計劃不同之處在於除了注重CEO 們提出的想法外還能最及時的得到有效反饋,另一點值得可貴的地方就在於能夠以CEO(首席體驗官)遇見CEO(首席執行官)的形式開通行業深度用戶與企業高管直面的形式進行深層次的交流,這在時間比金錢還珍貴的新勢力造車們中更為難得。

相對大部分造車新勢力來說最重要的也許是知名度,很多企業可能還沒有像樣的產品僅僅依靠一張PPT就已經進行了一輪又一輪的攻勢,這些對於目前的愛馳而言似乎變得並不那麼重要,正如在跟愛馳CEO谷峰聊天中所提到的那樣:愛馳汽車目前正在一步一步的紮實做著產品,低調的背後是我們踏實的背影,對於外界低調的傳言那是時候還尚未到來,作為很多來自傳統主機廠員工而言的愛馳來說,踏實走好每一步才是走向未來最好的路。

推薦閱讀:

TAG:汽車 | 汽車行業 | 愛馳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