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朗播杜昶旭談未來教師:將被段子手、教研專家、學習伴侶瓜分

朗播杜昶旭談未來教師:將被段子手、教研專家、學習伴侶瓜分

9月21日,品玩HAY年度科技嘉年華上,各界科技大咖與極客青年共同經歷了一場關於科技與未來的線下盛會,朗播網CEO杜昶旭帶來了名為「當科學邂逅教育就該這麼玩兒」的主題演講,在現場,這一關乎科技與未來教育的話題引起一片熱議。

朗播網創始人&CEO杜昶旭

兼具清華計算機博士與16年托福名師的雙重身份,杜昶旭以自己特殊視角闡述了對科學教育融合的觀點。在他看來,科技對教育行業的改變速度相對較慢,其背後原因在於,教育行業長久以來依賴執教經驗與感性意識,缺乏「科學元素」的介入。AI時代的到來加速了教育與科學的融合,但最終的結果並非人工智慧取代教師,而是多元化教師群體的職業路徑以及重新精細化分工。

杜昶旭認為,未來教師的角色可能會這樣劃分——前檯面向學生的部分,可能由一個長相討喜、口才出眾的「段子手」擔當;而擅長學習方法制定,總結經驗規律的教師將成為教研專家,提供方法論和教學指導;空間上與學生較近,且能夠提供細緻陪伴與輔導的則會成為學生身邊的老師,也可稱之為學習伴侶。

用教育傳授科學,卻缺乏科學思維

科技進步與信息爆炸為社會各界帶來了滄海桑田般的變化,而教育一直在人類延續與推進文明的進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在理工男杜昶旭看來,用來傳授知識的教育,其本身卻在科技進步與科學化進程中受益有限。

杜昶旭列舉了「科學」與「教育」各自的特徵差異,以此來凸顯「現階段教育思維與現代科學思維在表徵上的差別」。「通用」、「理性」與「邏輯」是科學主要追求的研究與論證方式,而教育則相對形而上,學生個體情況迥異,師生各自感性認知參雜其中,是雙方意識的交換。主要體現在傳統教育思維下,老師以個人視角傳達語言知識,學生接受輔導,最終以大批量刷題為常規做法,教師的經驗與見解在傳授過程為主導,學生對自己的能力缺陷缺乏科學感知標準,只能以通行做法大水漫灌。

長久以來的教育慣性下,人們將教育等同於「上課」,依賴教師傳授經驗,隨後則由學生自我奮鬥克服困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並無「科學」方法論指導下的現代思維支撐。

用科學」拆解「教育,標準化與個性化並行

傳統的學習流程大致為「入學考試-統一上課-統一作業-統一考試」,整個流程存在大量的「一刀切」,其中佔據最長周期的是統一上課與統一作業,且由教師全盤主導。而即便教育互聯網化,乃至出現一對一教學之後,「統一」的思維仍未改變。

在杜昶旭看來,在「科學」的思維方式中,教育應當將通用的部分標準化,將反饋個人水準的部分個性化,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主要負責的是知識傳達,教學結果則以學生的英語語言能力提升為最終目標,在整個目標實現的過程中,學生與老師應當處於合作關係,而非教師支配節奏,單向輸出。

杜昶旭以朗播所在的英語教學領域為例。朗播將通用部分劃分為語法、口語、聽力、寫作、閱讀各個部分需要掌握的方法論,以思維與方法為核心內容,換言之,方法論適宜所有學生。而其後的內化吸收部分則通過全面的能力測評,為學生安排符合其現階段水平的學習課程,並針對性分配練習項目,實現學生與學習目標的個性化匹配。

重構教師角色,教、研、輔各司其職

在人工智慧的廣泛應用與教育科學化的大背景下,傳統教育中的教師角色也將在歷史的進程中不斷演化。

在這一話題下,杜昶旭也提出了自己對未來的判斷。傳統教師的職責分為教、研、輔三大部分,而在專業化與智能化趨勢下,未來教師角色也將以這三個大方向來進一步精細化分工:善於表達,感染力強的老師更適合做前端的講課人,情感傳達部分將讓真人教師永遠無法被機器取代;其後是內容經驗豐富的教師,他們將參與學習系統的研發與設計,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細節課程與測試習題;第三種角色則是時間與空間更接近學生的教師,他們為學生提供學習數據服務,幫助制定學習計劃,並督促其完成學業。

「未來的路徑一定是精細化的社會分工才會帶來行業變革,行業裡面的人一定會因此發生改變,這是我認為的,科學改變教育的路徑。」杜昶旭說到。

推薦閱讀:

TAG:伴侶 | 段子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