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時代的高效英語學習

互聯網時代的高效英語學習

來自專欄 rayxyz1 人贊了文章

是不是深陷英語學習的坑,無數次的想把英語學好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英語學習確實時一條漫長而艱辛道路,英語學習是沒有終點的,至少目前對我來說時這樣的。對於英語基礎差的人,往往認為只要好好學個一年半載到時候就很牛叉了,這完全不現實。學東忘西對英語學習來說來說是常態,活到老學到老絕對是正確的。在英語學習的道路上,我不知掉了多少個坑,拐了多少個彎,磕磕絆絆一路過來,慢慢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對於我的英語學習方法,覺得有些方法是通用的,所以將這些方法做了總結,並且結合這些方法簡單談了下如何打造堅實的基礎,最後簡單介紹了一些英語學習工具和平台。

在互聯網時代,英語作為國際通用語言,被越來越頻繁的使用。其他領域不敢說,就從本人所從事的IT行業來說,要想在工作中遊刃有餘,那麼熟練的英語應用能力是至關重要的,或者說決定了個人在IT業中的前途命運。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個人認為原因有:

  1. 現今各種國際化計算機軟體的開發是用英語作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管理語言。
  2. 幾乎所有流行的軟體開發語言都是以英語中的辭彙作為關鍵字,並且在開發中,開發人員基本都以英語辭彙作為程序中各種變數、業務的名稱。
  3. 由於IT技術的發展極其迅猛,各種新技術層出不求,很多時候一種新技術還沒被一定比例的開發人員接受,已經有N多種更完善、更先進的技術發布,幾乎所有開源軟體項目說明基本都是英文。
  4. Google搜索引擎對英文搜索準確率幾乎是完美的,用英文關鍵字查詢技術難點可以節省大把的時間。

由於英語不過關,在軟體開發中感受到力不從心,或直接導致技術代差。基於種種情況,掌握好英語是迫切的需求。那麼怎樣才能步步為營有效地提高英語水平呢?

學習方法

總的來說我使用過得學習方法:持久戰法、碎片法、生活方式法、實踐法。因為個體差異的原因,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方法,我覺得只要是適合自己的就是好的學習方法。下面逐個作介紹:

持久戰法

如果將英語學習作為一個工程來說,那麼它是一個系統的、複雜的、龐大的工程,是一個從點到線到面的過程。

首先說下系統性。英文學習對非母語的學習人員來說有字母表、單詞、片語、句子、語法、閱讀理解、聽力理解、寫作、口語、文化背景這幾個部分,這幾個構成了英語學習的系統組成部分。單詞依賴於字母;單詞構成片語和句子,正確的或符合英語句子約定的句子依賴於語法。能寫出沒有語法毛病的句子不等於英語已經沒問題了,覺得能看懂英語原著了;其實,英語學習中最難的一環是在文化背景,這需要通過長期大量的閱讀和寫作等來突破。所以學好英語不是將單詞生硬地堆疊到一起,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是融合英語學習的各個部分從而達到1 + 1 > 2的效果。是不是有這樣的經歷——覺得自己英語很牛X,英語四六級不在話下,而且還能考高分,在其他同學面前是大神。但是到了要應用的時候卻倍感無力,比如閱讀紐約客(The New Yorker),美國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s);或是一些原版散文書,還有就是平時看的原版電影(無字幕的)、TED演講、Youtube視頻;抑或是在工作中查閱資料、到開源社區請教問題等。究其原因,主要有:英語學習缺乏系統性,基礎不紮實,缺乏英語實際應用的大量訓練。

再來說說複雜性。英語當然首先是語言,語言又是文化的核心,經過千百年還能生存下來的語言,說明其強大性。語言是動態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慢慢地變換,在這個過程中,為了適應新的需求,語言本身就要自我進化。在語言的進化過程中,語言也變得複雜起來。每一種文化都是歷史的沉澱,是經歷以漫長的過程。只有身處在文化中,受這種文化熏陶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文化的歸屬感。而這種歸屬感的培養是一個磨合的過程,不是一天兩天就能達到的。這讓英語學習不只是簡單地學習語言體系結構和知識,更是要去體會語言所代表的文化。這就讓英語學習增加了複雜性。

最後英語學習是一個龐大的工程。英語中聽、說、讀、寫每一塊都是一個子系統,每一塊都可能要花幾年的時間才能達到熟練。聽說讀寫各個模塊相互影響,比如聽說兩個模塊,掌握了說的規則(連讀、美音中t在兩個母音中的發音等)就直接提高了聽的能力;隨著閱讀能力的提高,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寫作的能力。閱讀能力的提升,說明單詞量、理解能力、閱讀速度等都得到了提高而反映到了閱讀上。寫作能力的提高,說明文字表達能力提高,而這種能力是很容易轉換成口語表達能力的。所以,英語學習中不能刻意提高聽說讀寫中的某一個,而是要各部分都要全面的提升,在各部分共振的過程中,就可以將線性的學習效果變成指數級的學習效果。

10000小時理論對於英語學習來說是完全適用的。只有花大量的時間,才能做到從量變到質變。每天3小時,堅持10年的時間,那麼一般人也可以在某個細分領域成為專家。但是,有的人說,我學習英語都十幾年了,怎麼我的英語水平還是和那麼爛,連看純英文的簡單新聞都成問題,更不要說原版電影、雜誌,或是TED演講了。其實,真的要問問自己,你真的發自內心的好好學過英語嗎?我們在學校里學的英語最多只能用來應付中國考試,如果自己不真切地自學,我覺得想要靠在學校里的那幾年時間學好英文幾乎是不可能的。

英語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不斷錘鍊的過程。有時候我們拼了命地學習了幾個月,結果發現並沒什麼用,感覺啥也沒提高,倒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這是英語學習中的一個誤區,花費了時間並不能提高英語水平,只有在「對」的地方話費時間,才能真正提高。那麼什麼才是「對」的地方呢? 我覺得每個人的情況不一樣,有人基礎好,而有的人基礎薄弱。不要相信什麼一個月學會流利英文, 30天從入門到精通這些誇張、誘人的廣告,那些個英語培訓機構都是騙人的。

碎片法

對於上班族來說,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周末以外有固定的大塊時間是不確定的,比如加班就打破了日常規律。所以我們要找到零碎的時間來學英文。零碎的時間可能是2分鐘,5分鐘,半小時等,這些短時間段不適合用來深度學習。我們可以利用這些零碎時間記一些單詞或看一篇短文,比如說在medium上看一篇和專業相關的文章,或打開平日里記錄的生詞,一邊默念生詞並猜想這個詞的詞根是什麼,具體意思時什麼,然後再看正確的解析。就是在這種潛移默化的學習中,單詞量慢慢上來,閱讀能力慢慢地提高,知識也在這個過程中積累起來,是一舉兩得的方法。 生活方式法 如果沒有一種辦法來約束自己持續不斷地學習,那麼很容易在3分鐘熱度後放棄。沒有什麼學習是既輕鬆又高效的。持久性的學習是特別考驗意志的一件事,在學習意願低落的時候很痛苦,心魔就會讓你覺得學得再多也沒用,況且學習了那麼長的時間,效果缺遠遠達不到預期,這時候是危險期,很多人就在這種時候自暴自棄,最終選擇退出,被現實打回原點。那有什麼方法可以在學習意願低落的時候盡量不影響設定的計劃,盡量減少負面情緒對學習的影響?

我在英語學習的漫長道路上也有過無數次這種學習意願低落的時候,但我依然沒有放棄,我覺得是我發現了一種能克服這種問題的途徑——將英語學習變成一種生活方式。試想一下,在生活中是不是有些事情是必做不可的,不然全身都不舒服。比如,每天晚飯後都要喝一杯茶,而且天天如此,從不間斷。但有一天因為沒有茶葉了,喝茶的慾望特彆強烈,這時是不是感覺渾身上下都不舒服,恨不得趕緊到超市去買,感覺像毒癮發作一樣難受。在日常中,我們對這種養成了的生活方式是很難改變的。那麼聯想到英語學習,我們是否也可以將英語學習變成一種「上癮」的生活方式?答案時是定的。

不是有個理論嗎,一種習慣的養成只需要21天。我們可以粗略給英語學習制定一個學習計劃。如果我們晚上12點睡覺,第二天7點起床,是否可以調整成11點睡覺第二天6點起床。這樣我們在早上頭腦比較清醒的時候,可以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全神貫注地記單詞。 我就有這個習慣,而且這個習慣已經差不多堅持3年了,在這3年中我將Vocabulary Builder這本數記了不下7遍,而且每天差不多隻記一個chapter中的兩個詞根相關的單詞和大聲朗讀解析,既記了單詞又訓練了英語口腔(我在後面會講這樣做的好處),好像每天起來第一件事情都要去念一段經書一樣,不然會有負罪感,並且整個人都不好了。在這樣以生活習慣生活方式來驅動學習的方法比逼自己去學習要放鬆許多,而且不用擔心自己堅持不下去,可以不間斷地一直做下去。

實踐法

實踐出真知,英語學習也一樣。要想最快最有效率提高英語水平的方式就是去實踐,去實際應用。在應用中不斷遇到問題,解決問題,在疼痛中能獲得最快的提高。

記單詞10遍不如實際運用1遍。以寫作為例,在運用中不僅要搞懂詞的詞性、意思,還有適用的語境,同義詞等等許多東西;這樣才能準確匹配到腦海中聯想到的詞。將單個意義不大的詞串聯在句子中,我們給這個詞創造了一個微場景,可能這種場景是由大腦構建的虛擬現實生活場景,或是聯想到的一句話、一本書、一句話、一個地方等等。這種微場景讓我們更易將生詞或非常用詞或容易忘記的詞轉換成長期記憶。 雖然實際應用所接觸的單詞量和範圍可能沒有通過專門記單詞那樣多, 但是, 這樣的學習方法可以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如上圖所示,如果只是一味的輸入而沒有輸出,就不能獲得輸出的反饋,而這種反饋對錯誤的及時糾正非常重要。有了反饋,我們輸出反饋就知道某個知識點掌握的如何,才能相應地調整學習計劃,做到有的放矢。舉個例子,我們在學習了一段時間後(輸入),看看效果如何,可以寫一篇文章來檢驗效果(輸出),在寫作過程中你就會發現那些語法知識點掌握的不到位或哪個單詞比較生疏(反饋),從寫作中我們完成了輸入->輸出->反饋的過程。很多人學了很長時間的英語還處在初級階段,就是缺少了這個輸出環節。

在過去的一年中, 我堅持用英文寫日誌,一有想法或有什麼想要通過日誌來表達的,我就會用英文作為記錄日誌的工具。 在這一年中我發現我的寫作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從一開始的害怕思考, 很難找到要表達準確意思的詞, 到現在我能不那麼費力就可以寫出幾段話, 並且很少有語法錯誤,這都要歸功於實際應用。 其實, 最開始用英文寫作前, 我就將它視作一次驗證, 驗證實際應用對學習到底有什麼樣幫助。 最後的結果我很滿意, 確實, 實際應用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學不在多而在精, 精則通,通則達。只有將所學到的東西消化、吸收,才能觸類旁通, 學習上的系統性就慢慢地構建起來, 到後面只是簡單的添磚加瓦罷了。

我讀的第一本長篇原版小說是在2012-2013年的時候,是 Gone with The Wind (《飄》)。當時翻開第一頁的時候,我是看一句然後在大腦中翻譯一句才能勉強看懂,不但閱讀速度奇慢,而且閱讀質量也很差,還遇到很多不認識的單詞,只得在PC版的金山詞霸上一個一個查詢,看了後一句忘了前一句說的是啥, 閱讀起來特別吃力+辛苦。一個小時過去了,我連第一頁也沒有看完,而且搞得我雲里霧裡,又不得不再從頭看一遍,不然連個故事的梗概都沒讀懂,後面就基本沒法閱讀了。我這種當初能過六級的,感覺自己有點牛逼的,連一本小說都看不懂,這也太諷刺我學了那麼多年的英語了。但是我就是那種一條道走到黑的人,我發誓,我要用一年時間把這個板磚給啃完。隨著閱讀的慢慢深入,漸漸的,Tara莊園的人物、風貌以及相應的故事架構便在我的大腦中構建起來了。當讀到第40、50頁的時候,我基本搞清楚了故事的背景和也了解些19世紀美國南部的文化,Tara莊園千金小姐Scarlett和在棉花田幹活的黑奴的畫面到現在依然清晰留存在大腦中。最後我差不多花了8個月的時間一字不落地啃完了整本書,而且書的三分之二是在最後兩個月的周末讀的。

在閱讀《飄》的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隨著閱讀的展開,我的閱讀能力慢慢在提高,可能一開始還察覺不到,但是等讀到書的三分之一的時候就能很明顯得感受到這種能力的提升。從一開始的狂查單詞,到後邊的查詞頻率慢慢降下來,不只是單詞量有了一定提升,因為有的詞查了很多遍了,都能在大腦中有了對這個詞的基本釋義,連猜帶蒙都可以讀懂每句話想要表達的意思。其次,《飄》這本書真的很經典,很有意思,在極大的吸引力下,再痛苦也要逼著自己把它看完。

當讀完《飄》以後,我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與成就感,這次閱讀是一種享受,這種感覺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到,而這也讓我找到了繼《飄》後繼續閱讀更多原版作品的動力。從這次漫長的閱讀過程中,從對一部厚書的畏懼和痛苦地掙扎慢慢地轉換成享受,我深深地體會到——原來英語的學習可以不用那麼枯燥、乏味,在冥冥之中就可以有很大提高。深度閱讀一本大著作真的可以迅速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實踐的魅力就在於讓理論上讓人痛苦的東西通過時間的積澱慢慢融入到血液中。我們學那麼多年的英語毫無疑問是用來運用到生活中的,不然學它幹嘛?

無論英文水平怎麼樣,我們都應該勇於運用。用英文來寫日誌,看純英文的視頻,閱讀原版著作,如果時搞IT,那麼運用英文的場景就相當廣了。每一次的應用都會刺激大腦,使大腦中的神經元之間建立關係,當這張英語知識神經網路越來越複雜的時候,那麼就是我們英語水平越來越好的時候。

如何打造堅實的英語基礎&書

單詞

適用方法:持久戰法、碎片法、生活方式法、實踐法

單詞是英語學習中最基礎的部分,沒有一定量的辭彙作基礎,想要迅速提高英語水平是不可能的,也不實際。記單詞應該是我們學習英語初期花費時間最多的工作。我相信在每個人的英語學習生涯中都試過各種記單詞的方法:脫離上下文的死記硬背、以閱讀來記單詞、卡片法、圖片記憶法、看視頻學習法等。

死記硬背是最低效、記憶的單詞的質量最差的方法。很久以前,我記單詞的唯一方法就是死記硬背,就像背乘法口訣表,枯燥無味。而且,單詞的釋義是中文,一個單詞只能記住中文意思,中文意思以「的」字結尾的時形容詞,以「地」結尾的時副詞;這樣記單詞真的很痛苦,只是記住了簡單的中文意思,完全對單詞沒有整體的理解——詞根、詞性、發音、變換、組合等。因為英文是拼音文字,會讀基本就可以根據詞的整體認知看幾眼便能形成短期記憶,並且正確地書寫出來,不管單詞有多複雜,它都有一定的規律。

以閱讀擴大辭彙量是不錯的選擇,在上下文中記憶的單詞往往可以形成長期記憶。在閱讀時碰到生詞,應查詢權威的英英詞典(如Merriam-Webster)來幫助理解。權威的詞典一般都有單詞的詳細解釋、詞源、正反意詞、詞根、例句,這對記憶單詞是非常有用的。在閱讀中,我們往往對一個不常用的生詞查詢了很多遍,到後面在大腦中形成了長期的記憶,想忘都忘不掉。我就有這樣的經歷,當年在讀Gone with The Wind的時候,我碰到了」rage」這個詞,我查了一遍又一遍,最終這個詞變在大腦中形成了永久性的記憶。雖然閱讀能幫助記憶單詞,但是閱讀中遇到的單詞的範圍不是很寬泛,不能在短期內迅速擴大辭彙量。

有許多人是用卡片(flashcards)的方法來記單詞的,但至今我都沒有正式用過這種方式,所以也不好評價,有個quizlet.com的站點有這個功能。用過Merriam-Webster電子詞典App的人應該都用過將查詢過的詞添加到favorites的功能,這個有點類似flashcards,可以迅速回顧查過的單詞,如果沒能記住單詞,也可以混個臉熟。

圖片記憶法或看圖記單詞是另一種能在短時間內對常用或非常用的單詞形成良好的記憶,只要記一次,下一次再看到這個單詞便在大腦中有了一個與單詞對應的圖像,比如各種」jump」:jump, hop, leap,用文字來描述這些詞之間的區別往往效果不是很好。此種方法的優點是記得深和准。

Jump -> hop -> leap

還有的人熱衷於通過視頻(包含電影、電視劇、英語學習視頻等)學習單詞,這種方法類似與通過圖形圖像來記單詞。

很多英語基礎不好的學習者覺得記憶的單詞越多越好,而不知道或還沒法認知單詞的記憶質量。那麼什麼時單詞的記憶質量呢,我覺得可以有下面的幾個問句來概括:單詞的意思你是記的是中文意思還是英文意思?能否快速準確地拼寫?是否知道單詞的同義詞、反義詞及詞性?是否知道某個單詞是由什麼詞根組合或演變而成?是否知道單詞的多個意思?是否知道單詞的適用語境?單詞的記憶質量不好會導致:

  1. 閱讀時要將單詞翻譯成中文意思然後在將各個意思連接起來理解,閱讀效率和質量低;
  2. 看不懂沒有生詞的句子;
  3. 寫作時難以找到可以下手的單詞或選擇了錯誤的單詞導致意義和自己想的完全對不上;
  4. 寫作的內容單調乏味;
  5. 很難根據一些既定的規律自己造詞。

如果我們能在日常學習中巧妙的運用各種單詞記憶的方法,將各種方法組合起來,那麼單詞記憶就不會那麼難了,只要堅持符合自己的方法,那麼辭彙量會慢慢地增加的,並且單詞的記憶質量也會逐漸變好。這裡再次很負責任的強調,不要記憶以中文作為單詞釋義的辭彙,不然會掉到中文式思維的坑中爬不上來,這是血的教訓!!!除非只是為了應付考試,那就另說。用英文學英文是學好英文的最基本、最重要一步!許多人會說,連簡單的單詞釋義也看不大懂還要用純英文來記單詞,那不是自找苦吃嗎?萬事開頭難,人總是對未知的困難有強烈的排斥,對養成的習慣很難做出改變。比如你以前一直都是記單詞的中文解釋,現在突然讓你拋棄這種自欺欺人(在我看來就是這樣)的方法,會感到無所適從、畏懼、掙扎。良藥苦口利於病,對這種養成了的「頑疾」,要徹底將它根除才能在英語學習的道路上走得更遠。當經過幾個月這種以英文記單詞的正確方法後,漸漸的你會養成良好的習慣,再也不願跳原來的坑。除非英文基礎實在太差,連初三水平都沒有,那麼可以用中文釋義來記單詞,一旦達到了初中以上水平,那麼請買一本權威的英英詞典或裝個英英詞典App。

背記單詞還是記單詞?我們經常會聽到別人說背單詞,感覺對單詞的記憶要像中學時候背古詩詞那樣,每一個字母在單詞中的順序要完整地背下來,在拼寫單詞的時候像默寫古詩一樣快速的拼寫出來。這就是我中學時候的單詞記憶法,現在想起來覺得無可理喻,畢竟那時候信息相對封閉。單詞是用來記的不是用來背的!背單詞和記單詞有著本質的區別——單詞的構成有規律性,比如mediterranean這個詞有兩個詞根組成:medi: middle 和 terra: land。如果完全脫離單詞的構成和意義來瘋狂地背單詞,那就太痛苦了,單詞的記憶質量那就更不用說了,只能達到記得住但不會用的程度。

Merriam-Webster』s Vocabulary Builder

本書以詞根來記單詞的,每一個詞根都有出處,並且列出幾個相關的詞,每一個詞又有例句、詞源及詳細解釋。每一個詞條的解析可以作為一次未閱讀,所以本書可作為擴展辭彙量的書,又可以作為閱讀書,可謂一舉兩得。但本書由於是純英文的,適合中高級水平的同學。此外,VB採用韋氏音標,其他我們熟悉的有國際音標和美式KK音標。

在記憶本書中的單詞的時候,可以放支鉛筆在旁邊,等看到自認為重要信息或生詞時可在下面劃線,然後查找生詞的釋義,並將釋義寫到空白處,以後就可以省去重新查詢。不是有人做過研究嗎,在學習的時候邊做記錄,人的大腦會對所學習的內容有更好的記憶。那為什麼不用圓珠筆或鋼筆來做記錄呢?有人認為「我習慣用鋼筆或碳素筆」,鉛筆是給小孩用的。其實用鉛筆記錄好處多多:

鉛筆芯中包含碳元素,碳分子較穩定,長時間保存字跡不會變。還記得小時候用圓珠筆寫的作業本上的字跡早就像水墨畫了吧; 鉛筆字跡可以用橡皮擦擦掉,鉛筆和紙張就像計算機中的可擦寫存儲器; 鉛筆字跡顏色不那麼醒目,不會喧賓奪主而影響頁面閱讀。

由於以上原因,鉛筆時我們學習時候的得力幫手。

對於基礎相對弱一點的同學,開始讀本書時可能會有點難,但要堅持,到後面慢慢習慣英文思維方式後就好了。但是最重要的一點,在查詢生詞時,堅決不能查詢中文意思或將中文意思記在書上,要查詢英文意思並將它記在書的空白處,要完全融入到英文思維世界中,抵制大腦習慣性地轉換到中文思維習慣。

語法

適用方法:持久戰法、實踐法

我記得在中學的時候,老師都特別重視語法的學習,有時真的感覺不是在學英語而是在學英語語法,一個語法點講了一遍又一遍。但是,這給以後的英語學習打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為以後向更高階的學習做好了必要準備。

雖然中學的語法基礎已經足以應付大多數的適用場景,但可能不具備系統性,語法點都是發散在各個階段的各個章節中了。要進一步系統性地掌握、理解英語語法,那得將已學到的語法知識歸零,找一本比較權威的語法書進行系統性的學習。一是對以前的知識的查漏補缺,而是對整個的英語語法體系有個系統性的了解,在將來遇到語法問題就可以憑印象查找語法點,不然將語法成為學習上的絆腳石。

對於語法基礎薄弱或沒有語法基礎的同學來說,可能語法就是擋在學習道路上的最大障礙,很多時候可能對語法的畏懼導致放棄。其實,對每個學習者來說都一樣,語法是英語學習的一道坎。有的同學在學校里打好了基礎,那麼英語學習起來就輕鬆許多。對於基礎弱的人,要花大量的時間來學習基礎知識,配以大量的練習,把語法點內化成一種條件反射。現在網路上有特別多比較專業而且免費的英語語法視頻,通過觀看系統性的講解語法的視頻是一種有效率的學習方式,畢竟語法學習比較枯燥。

其實對英語語法的學習也有利於中文寫作。英文和中文都是SVO的結構,在中文寫作中或閱讀文章時,會時不時地檢查語法結構,看語句是否通順,句子中是否缺少必要的語言成分。久而久之,感覺自己的中文寫作水平也有了提升,這真是一個不錯的bonus啊。

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rammar

本書比較系統的講解了常用的英語語法,對於欠了語法債的同學來說,可以好好的補補了。書中配有大量的例句,不只是教我們語法點,更讓我們會用。在以後的學習中,如果遇到語法問題,第一時間到本書中來查閱。純英文的語法書,在學習語法的同時,還可當做閱讀,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

閱讀

適用方法:持久戰法、碎片法、生活方式法、實踐法

閱讀絕不是讀多少就獲得多少知識的線性關係。閱讀不僅能迅速將我們帶入到純英文的語言環境,讓我們體驗到閱讀原版書籍帶來的快感;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對世界的認知也會慢慢地發生變換,在不知不覺中改變我們的三觀。具備無障礙閱讀英文作品的能力是對英語學習者的最大饋贈,我們不再需要通過別人的理解去認識、理解作者的觀點、思想,或讓別人錯誤的理解、膚淺的認知引導我們到錯誤的思維誤區,一旦具備這種能力,世界都瞬間變得更加五彩繽紛,能和世界上一流的大家產生思想上的碰撞,突然發現世上還存在如此有趣的、有思想的人。這就是為什麼很多認為英語沒啥用,說現在是智能時代,只要一個App就能搞定的人所無法達到的認知。只有正真體會過英文(包含自主思考)給自己帶來價值的人才對這些論斷不屑一顧,因為連思考都不是自己的時候,人類還有什麼存在的意義?

現在很多人都不讀書,大部分的時間都被娛樂化、快餐化的網路文化佔據,不是微信、QQ有新消息就是某個App又有新的推薦,一點開鏈接,不知不覺中時間就被吞噬得乾乾淨淨,很難有整塊的時間能靜下心來深度閱讀。越是在這樣浮躁的環境下,我們越需要深度閱讀,英文閱讀更是如此。對於上班族來說,能安安心心閱讀可能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應為一天的工作下來,身體已經很疲憊了,很難在晚上集中注意力,再加上周圍的環境各種影響,基本不具備深度閱讀的條件。那麼有什麼方法可以創造這種適合深度學習環境呢?經過我一段時間的實踐,晚上早睡(10:00~11點以前),第二天早上5:30左右起床,比如說08:00出發去上班,那麼我們至少有2個小時的時間來深度學習,並且在早上我們的大腦經過睡眠後處於放空狀態,也很少有外部影響(沒有各種噪音,在夏天的時候氣溫剛好不冷不熱),這正是高效學習的最好時段。

閱讀能力的提高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閱讀是培養英文思維最有效的方式。在閱讀時,我們的大腦要比閱讀中文的時候轉得更快、更累,只有當我們融入到英文式思維方式中時,這種「累」的感覺就會慢慢地減弱,最後達到和閱讀中文一樣。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效利用空閑時間或擠時間來閱讀,不斷地刺激大腦,達到流暢閱讀、獲取知識、感悟的目的。在這種長期的閱讀刺激下,你會發現以前養成的中文式思維會在這種純英文的環境下不知不覺中慢慢矯正過來。

在英語的學習中,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對閱讀能力的提高,因為閱讀能力是英語學習的核心之一,我們常說「文盲」不就是「看」不懂嗎。對閱讀資料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我個人對閱讀材料選擇的一點心得:

  1. 選擇原版書(進口書最好),不要閱讀那些中國人寫的或盡量避免不是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寫的書。
  2. 選擇的範圍要廣,歷史、地理、人文、科學、專業技術等等各方面都要涉獵。
  3. 所選書目的難度要適中,讓自己一直處於非舒適區,大概能讀懂70%左右的書是最適合用來提高閱讀能力的。如果難度太大,就很難堅持下去,反而會打擊閱讀積極性。
  4. 所選的書最好是自己感興趣的,這一條和上面提到的第2條並不衝突,在保證有興趣的前提下,盡量擴大閱讀範圍。
  5. 所選書目的內容要有一定的深度。

推介一些書 & 雜誌

Gone with the WindWar and PeaceOn the RoadThe Glass CastleThe Old Man and The SeaA Farewell to ArmsWaldenSapiens: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A Global History: From Prehistory to the 21st CenturyThe Richest Man in BabylonThe Illustrated Bible Story by StoryThe Best American Essays seriesThe National GeographicsTHE NEW YORKER

寫作

適用方法:持久戰法、生活方式法、實踐法

在英語學習中,我覺得特別重要但是常常被人忽視的是寫作。其實,說寫作怎麼重要都不誇張。寫作是最鍛煉人的,首先你得100%的專註於你要想表達的東西;其次,要在大腦中反覆查找出最貼近思維的詞、語句、語句格式等;還要保證最少的語法錯誤。這樣下來,寫好一篇文章對初學英語寫作的人來說其實是很累、很痛苦的過程。只有在痛苦中一直堅持,通過長期的練習,還有整體英語水平的提高,那種痛苦的感覺會慢慢減弱,直到有一天,發現原來用英語寫作和中文寫作也沒多大區別啊。那麼,恭喜你,你已經征服了英語學習中的一頭大Boss,往後英語寫作將變得不在那麼可怕,你會更加享受用英語記錄生活中的點滴;更可以通過各種英語博客平台(如Medium,wordpress等)將自己的所思所想、技能與感悟分享到全世界,這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情啊,你的讀者將不再受到限制,請盡情享受這種感覺。

很多人不知道要寫什麼東西,感覺生活很無聊,沒啥可寫的。其實,只要仔細想想,有很多讓我們值得寫的東西:記錄這幾天內的所思所想,或是對新聞發表自己的看法,或是讀書筆記,或是寫故事,或是寫回憶等等一切認為可以表達的東西。這個世界每天都發生那麼多的故事,我們可以通過寫作來記錄。比如:我每個月都會創建一個文檔,用來記錄每天的日誌,日誌可能時一段話或一頁文檔。一年下來,每頁以600個詞來計算,每個文檔平均6頁,一年就是72頁,72*600=43200詞。單純寫日誌就可以達到4、5萬詞,再加上其他的寫作,比如說每個月寫一篇5000詞的文章或每個星期寫1000詞的文章,那麼一年下來就能大約達到10萬詞左右。這樣的寫作量絕對保證一年後寫作水平從量到質的飛躍,前提是每一次寫作都要儘力而為。我經過一年的試驗,從剛開始想一句化都不容易,到後面的手到擒來,和寫中文的感覺差不多,而且養成了良好的英文式思維習慣。

在英文寫作時,我最常用的時Google docs,如果會翻牆那麼用Google docs會有很大的幫助。它和Office Word相似,但是完全運行在雲端,只要有網路,到哪裡都可以寫作。Google docs還提供插件、語法及拼寫錯誤檢測等。

其實用什麼來寫做不重要,只要符合自己需求的就ok了。只不過在計算機上寫作,文字容易編輯和修改,並且可以無限複製與分享。日常寫日記的話,推介Google docs(如果可以翻牆),容易上手,文件安全有保障,並且可以永久保存。也可以將將寫好的文章、日記保存到有道雲筆記或QQ日誌,或其他博客平台。Google docs提供了簡單的語法檢查,如果要分析寫作內容的好壞,可以添加語法插件來進行詳細的分析;也可以用專業的語法檢測工具Grammarly來分析,條件允許的話最好給英語為母語的專業人士批改、分析。

由於在學校里我們絕大部分都沒有接受過系統性的英語寫作訓練,寫起文章來感覺無法下手,不知道要用什麼體裁、語句格式,標點符號怎麼用,如何分段、總結等等。要想徹底杜絕寫作中的一些基本性的問題,系統性的學習英語寫作是極其重要的。

在我以前的寫作學習中,我使用了外研社出版的《美國大學英語寫作(第6版)》(College Writing with Reading)這本書。邊學習本書邊練習,我在英語寫作的初期以本書作為指導,對一些寫作不在那麼畏懼和迷茫。

成語/俚語/idioms

適用方法:碎片法、實踐法

在閱讀中,我們常常會發現我們知道單個詞的固定意思,但是有些很簡單的詞放在一起就懵逼了,完全不知道作者想要表達什麼東西。比如be made of, take off, let down, go up, make up這些正式、常見的;還有像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 can』t see the forest for the trees這些口語化的;還有像de facto, pro bono, Achilles』 heel, Trojan horse等這些拉丁和希臘片語或成語。我們在電影和電視劇中經常會碰到俚語,如果在之前不認識這些俚語,那麼基本聽不懂演員們在說什麼,所以對一些電影、電視劇常的俚語,比如fuck up, fuck off等要掌握。

在成語學習方面推介A DICTIONARY OF AMERICAN IDIOMS這本書,可以當做成語詞典來用,也可以用來進行微閱讀。日常閱讀中的一些不認識成語或短語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解析。

口語

適用方法:持久戰法、碎片法、生活方式法、實踐法

在所有的英語學習中,口語對中國人來說應該是最困難的部分了。因為缺少語言環境,又有一堵牆攔著,無形中對英語口語的提高增加了不少障礙。

說到口語,我們最好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口音,美式口音、英式口音或其他口音,然後專門針對所選口音進行長期的練習,直到完全練成美式或英式口腔。比如說你喜歡美式英語,感覺能說一口流利的美式口語是多麼牛X,那麼最好的方式是先找一些權威視頻看並跟著練習,掌握各個發音要領,然後在日常學習中要逼自己應用(比如記單詞或閱讀的時候),這裡推薦American Accent Training這個系列的視頻,我當年就是用的這個系列的視頻。每一項新知識、新技能的學習一開始都是痛苦的,英語發音也不例外,我相信經過一兩年的訓練,任何以前讓人笑話的口音都可以完完全全的糾正過來。

發音的提高可以極大的提升聽力理解。是不是有這樣的經歷,在看電影或talk show時,我們聽不懂在說什麼,但當我們打開字幕時,原來是一句簡單的話。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簡單的對話也聽不懂呢?其實這是發音能力不足造成的,比如對連讀、不發音、長短母音等發音規則掌握的不好或以前沒有這方面的訓練,那麼很難聽懂說話人表達的意思。當習慣了某種自認為還可以的發音時,我們在記單詞、閱讀、或在用英文思考時會下意識地訓練這些發音規則,最後會被帶偏,各種奇葩的口音就是這樣來的。在訓練發音時,一定要進行一段時間的錄音糾錯,即將自己的發音用錄音軟體或手機上的APP錄下來,然後和純正的發音作比較,找出發音有明顯錯誤的地方並加以糾正,然後模仿純正的發音,如此反覆,直到發音沒問題為止。

在糾正發音的同時訓練口語表達,可以通過以下方式練習:

  1. 自己跟自己對話
  2. 每天給自己一段時間自由表達,內容任意,並同時將表達的內容錄下來,隨後在從頭到尾的聽一遍,留意表達中的發音、語法準確性、語速、用詞、表達的連貫性等,在每一次的自由表達時,盡量規避上一次的問題。
  3. 多看英語為母語的人的演講或日常表達視頻,並思考和模仿。我也推薦英語為非母語但英語表達能力不錯的人的視頻,因為他們和我們英語學習者有很多共同之處,在看視頻時觀察他們是怎麼表達的,主要時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用詞和語氣等。
  4. 和身邊的其他英語學習同學交流,如果能進行深度交流那就太好了,深度的表達能極大的讓我們專註,充分調動我們所累積的知識庫,對表達能力的提高是最有效的。多看talk show並模仿之。

在口語中,有一點口音沒多大問題,表達能力是最重要的。良好的表達能力是個人綜合素質的體現,不只是單純的英語口語的流利程度,因為表達能力涉及到個人的生活經驗、知識儲備、認知等,所以要提高表達能力就要在其他涉及到的方面也要提升。

翻譯?

如果只是單純的學習和使用英語這個工具,根本就沒必要搞什麼翻譯這個部分,除非你要成為翻譯人員。給我的感覺是中英互譯有時會起到反作用,不但提高不了英文水平,有時候是一種阻礙,因為在翻譯時會用到中文式思維,這在學習英文時是大忌。大家都是聽說讀寫譯,其中譯是最不需要去刻意練習的,但你達到一定水平後,翻譯自然就會上去。

工具 & 平台

電子詞典

在學習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生詞,一部好的電子詞典能減少我們查找生詞的時間和精力,讓我們更加專註於學習本身。電子詞典本身不存在攜帶問題,走到哪都可以輕鬆查閱。從幾年前開始我只用偉氏電子詞典(Merriam-Webster)來查單詞。首先是偉氏的,內容有保證;二是詞典對單詞的解釋比較詳細,還有各種例句,近義詞、反義詞,單詞起源等等。第三,詞典中可以標記已查辭彙,便於以後回顧和查閱。

特別是對於上班族來說,上下班擠公交、地鐵時我們可以掏出手機閱讀一些純英文的時事新聞、文章或小說;在閱讀過程中肯定會碰到很多不認識的單詞,此時手機上的電子詞典就是最理想的查詢工具。

YouTube

我個人覺得最有效提高英語發音和聽力理解的地方就是Youtube了,沒有其他平台能和它比較。YouTube上面不計其數的視頻資源絕大部分都是英文;當然,能有效提高聽力水平的前提是要能看懂,連看都看不懂,就別提聽了。因為我們的母語不是英文,沒有語言環境,想要聽得懂首先得看得懂。在看得懂、口語發音也沒多大問題的基礎上來看Youtube視頻,那麼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我個人為例吧,在5年前,想要看懂TED視頻是基本不可能的,只能看得懵懵懂懂。後來用英語學英語,閱讀大量的英文原著,慢慢地我的閱讀能力得到了特別大的提升。加之,在提高閱讀能力的過程中,刻意去查找生詞並練習和改進發音。3年以後,也就是兩年前,我基本能毫無壓力地看懂TED視頻。但是,要看懂或聽懂Youtube上的各種題材的視頻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YouTube上的視頻時全球用戶上傳的,就有各種口音:美音、英音、歐洲口音、印度口音、非洲口音等等......;總之,各種口音層出不窮。在這麼多口音的飽和攻擊下,我崩潰啦。然而,YouTube上的視頻是很有趣的,聽不懂沒關係,當作是看休閑視頻,沒必要刻意去聽清每一個音節。在YouTube上看了一段時間的視頻後,我發覺我的聽力水平上了好幾個台階——不僅能分別出各種口音,也不在留意口音,重要的是能聽懂說話人要表達的意思。到現在,YouTube上的視頻對我來說都是小意思了,除了特別專業和有許多俚語的視頻外,其他都沒有能難得到我的了。

YouTube不只是個視頻站點,我覺得更重要的時它是我們這個時代的一個知識分享的最重要的平台。等英語水平上去了,就可以輕鬆觀看上面的公開課、技術分享視頻、各種發布會、直播等,帶你進入到一個真正開放思維世界,各種思想的碰撞,讓你生活不在無聊。在有趣的視頻中學習,這是學習知識、提高技能的最好的方式,可惜這個站點被和諧了。

WordPress

有各種頁面模板可供選擇,是個十分強大的博客平台,拖拖拉拉就能搭建屬於自己的博客站點。

Medium

國外比較熱的博客平台,可以創建出版站點,還可以寫文章賺錢,需要翻牆才能訪問到。

Github pages

搞IT的應該都直到Github這個代碼託管平台,但是知道可以利用Github來搭建完全免費的blog站點的非IT人士應該不是太多。藉助Github pages,你可以將文章和資料分發到上面去。

Grammarly

這個工具我在前面提到過了,Grammarly是一個提供英文語法及錯誤檢測服務網站,有些高級功能要付費,但我覺得免費的服務就滿足日常的寫作了。有時候我們自我感覺寫的東西很完美,不會有明顯語法錯誤、單詞拼寫問題等,直到grammarly上已檢測,發現很多低級語法錯誤。基本的語法、拼寫檢查對於新手和老鳥都適用。

推薦閱讀:

TAG:閱讀 | 英語學習 | 高效學習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