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鑒中國1000年【第二卷】38.平南
來自專欄通鑒中國1000年14 人贊了文章
十萬大軍浩浩蕩蕩劍指南越的消息傳到了山東,激起齊國丞相卜式的滿腔熱血,他連夜上書,說這個齊國丞相他不幹了,要帶著兒子和齊國會水的人前往征南軍中效死。
這個卜式一生的經歷可以說是「捨得」哲學的現實演繹。
這老兄是河南洛陽人,早先在家放羊種地,應該也算是個小康之家吧。他有個弟弟,弟弟長大後跟他分家,他就只帶了百餘只羊進山放牧去了,把田宅財物全給了弟弟。
十餘年後,他的一百多隻羊變成了一千多隻,於是又重新購置了田宅。而他的弟弟卻是傾家蕩產,他又繼續承擔起養活他弟弟一家的責任——這簡直就是二十四孝里的情節。
後來,朝廷開始反攻匈奴,這老兄就上書,說願將一半家產捐給朝廷。劉徹覺得過意不去,就問他想要啥。他很大氣地一揮手,說我啥也不要,就是想支持國家滅掉匈奴。
但是,當時的丞相公孫弘說他這種行為不合情理,勸劉徹謝絕了他的捐助。
再後來朝廷陷入了經濟危機,國庫空虛,加上天災人禍頻繁,各地都有很多難民到處流竄,但朝廷卻沒錢救助。這個卜式就拿出二十萬錢給河南太守,以救助難民。
前面說過,當時劉徹出了財產稅,所以好多富戶都爭相隱匿財產,極為低調。而他還主動出錢,這簡直就是求著朝廷來收他的稅。
他這種炫富行為炫的是自己賺來的錢,而不是以慈善機構之名吞沒老百姓捐的錢,所以深得劉徹之心。於是,將他召入朝中,尊為長者,拜為中郎,賜爵左庶長,布告天下,要求全國人民學習卜式好榜樣,忠於朝廷忠於皇上。
之後劉徹試了他幾次,覺得這老爺子挺厚道,就封他為齊王太傅,後又轉任齊國丞相。
現在,劉徹為了南征,連囚犯都成了軍中主力,可見兵源何其緊缺。正好,大漢帝國的道德楷模卜老先生又主動上書,要求效死軍前,此舉正中劉徹下懷。劉徹立馬加封他為關內侯,賞金賜地,在全國範圍內,舉行了向卜式同志學習的系列活動,希望大家踴躍捐獻財產、報名從軍。
結果讓劉徹很失望——全國數百列侯,竟無一人響應。
但這些列侯們都忘了,他們的老大絕對是戰天鬥地之人,法不責眾這四個字跟本不在這位爺的成語詞典里。這位爺發出去的話,那就是十六級颱風,必須得全力應對。誰敢不看天氣預報,以為吹得就是耳旁風,那真的是會被吹上天的。
剛好,此時是八月份,正是颱風季節——一年一度的酎祭活動開始了。
所謂酎,是一種從一月到八月分三次追加原料反覆釀成的優質酒。文帝時規定,每年八月要在長安舉行祭祀活動,向高祖劉邦獻酎飲酎。而各諸侯國和列侯,都要按封地人口獻黃金助祭。標準大致是每千口獻金四兩,尾數不足千口的,按千口計算。由少府驗收黃金數量和成色,按規定,黃金成色不足的,王削地,侯免國。
有人認為那年頭的黃金就是黃銅,其實不是那麼回事。在記載中動輒「賜萬金」中的「金」,應該指的是銅錢而不是黃金。黃金早在商周時期就是非常貴重的金屬,到漢朝整個國家也沒多少黃金。尤其是這東西太貴重了,很多帝王將相死了以後,都會埋點來當陪葬品,所以在世間流通的黃金就更少了。
那年頭連銅錢都有人往裡摻點鉛呀什麼的,就連皇帝親自指導發行的所謂「白金幣」也不過是白銀加錫煉就的,黃金這麼貴重的東西,裡面摻點別的東西其實也無傷大雅。
更何況,酎祭這種事說破大天去也就是個形式,所以時間長了,大家都不怎麼拿這事當回事了,睜隻眼閉隻眼的也就過去了。
但沒事的時候睜個眼閉個眼的無所謂,但現在劉徹正要找事呢,那可就完全不一樣了。於是,本次酎祭結束後,皇帝劉徹「驚聞」大多數王侯獻祭的黃金竟然重量不足或成色不純。
這還了得?劉徹當即下令徹查,一經查實,無論是誰,都要嚴肅處理。
這哪兒經得起查呀?結果因此事失去爵位的列侯達一百零六人,再加兩位夠上梁山了——基本上來說,你能查到的侯爵,其本人或其子孫,都因此案而失去了爵位。甚至包括當紅名將衛青的兩個兒子。
這些列侯們只是失去了爵位,可憐的丞相趙周被指控在此事上對列侯們包庇縱容,鋃鐺入獄。趙周連一集都沒活過去,就自殺領盒飯去了。
一個丞相而已,在劉徹看來,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丞相有的是。當即就擢升御史大夫石慶為丞相。這哥們兒沒爵位,就加封牧丘侯。
其實在劉徹手下當丞相,好當,也不好當。
說好當,是因為這年頭國事繁多,但萬事都不關丞相啥事,全由劉徹親自決策。說不好當,因為對於劉徹而言,丞相這個職位就是替他背鍋的,有事不用丞相管,但出了事丞相得背著。
所以,終劉徹一朝,丞相是個死亡率比較高地高危崗位。
朝里的事還沒消停呢,西邊又出事了。分布在青海、甘肅交界一帶的西羌部族與匈奴再次互相勾結,出兵十萬,會攻邊郡。匈奴還越過大漠,殺入五原郡,斬殺五原太守,一時間邊關告急。
羌,意思是西邊放羊的人。商周時期主要分布在陝西、 甘肅、青海、新疆南部和四川西部一帶,隨著時代變遷,很多羌人已經融入了中原,而仍活躍在甘肅、青海一帶的羌人,則被稱為西羌。
這西羌也是比較悲催。漢初時,匈奴崛起,收拾了他們幾次,沒奈何,只得從了匈奴。現在匈奴被打跑了,漢朝又在河西一帶設立郡縣,進一步壓縮了他們的生存空間。在這種情況下,兩個勢力比較大的羌人部落乾脆結為聯盟,又與匈奴聯絡,相約攻漢,準備拼一把。
從結果來說,羌人和匈奴的雙結合還是比較成功的。漢朝正忙著南邊的戰事,也完全沒料到已經在外蒙古定居的匈奴會偷渡進來,還學著衛青、霍去病的戰術,千里奔襲,一舉攻破了五原郡。
這劉徹哪能忍?二話不出,當即令將軍李息、郎中令徐自為率軍征討,三下五除二,迅速擊退匈奴,平定西羌,並在當地設置護羌校尉,持節統領歸附漢朝的諸羌部落。自此,青海東部也成為中原王朝的行政管理區域。
這事鬧的,還不如不折騰這一下,現在好了,啥也沒落著,自己的地盤還被人給佔了。
朝內朝外的這些事情並沒有耽誤大軍南征,公元前111年初,南越被徹底平定。
真不是我偷懶,這場戰役實在乏善可陳,這個過程其實用四個字就可以形容了:摧枯拉朽;要是再換四個字,那就是:勢如破竹。
其實這並不奇怪。從地理上而言,南越的確易守難攻。但易守難攻的前提是得有人防守,再險要的地方沒人守,對於攻方而言也是坦途大道。南越王趙興再不怎麼樣,好歹是前王親自冊封的合法繼承人。這呂嘉二話不說把人母子給殺了,一時間南越這邊也是人心惶惶。
空有地理,沒有人和,就運算元牙重生,武侯提前生也無計可施。
所以,楊仆攻入南越後,跟本就沒遇到相樣的抵抗,一路殺到了番禹城下。路建德也緊隨其後,和楊仆一起對番禹城形成了合圍之勢。
緊接著,楊仆率先攻入城中,一夜鏖戰,城中的南越軍隊全數投降。剛就任南越王沒幾天的趙建德和老丞相呂嘉逃入海上,沒過多久,就被追擊的漢軍生擒活拿。
等到從巴、蜀出發的軍隊還沒到呢,南越就被盡數平定。於是,漢朝就在南越舊地設南海、蒼梧、鬱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九郡。從此,廣東、廣西、南海、香港、澳門及越南北部的一大部分,正式併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土,成為了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合法領土。
據說當路博德將呂嘉的首級獻給劉徹時,他正在現在河南省新鄉市附近的新中鄉做客,見到呂嘉的首級以後非常高興,就把新中鄉改名為獲嘉縣,沿用至今。
此役之後,派出去的將軍有功沒功的,一個個都封了列侯。
南越國,從開國君主趙佗到亡國之君越建德,稱雄南方九十三年,鼎盛時疆域面積「東西萬餘里」。按說這麼個龐然大物都被大漢帝國利利索索地一口吞掉了,按說周邊其它部落不敢得瑟了吧?
不,從古至今,這世界上總會有一些以為自己能絆大象一個跟斗的螞蟻。
馳義侯(據說他叫何遺)率領征南大軍第二縱隊,由巴蜀出發時,曾下令徵調川南一帶部族的軍隊。其中貴州西部一帶有個叫且(音ju)蘭的部落,害怕自己的軍隊一走,其它部族趁機來犯。不知道誰給他們出了個主意,讓他們反過來發兵攻打漢朝的犍為郡,還把犍為郡的郡守給幹掉了。
合著他們怕周邊的部落侵犯他們的領地,就是不怕漢朝大軍。不知道他們這腦迴路是怎麼長的。
對付這種人,劉徹一向不客氣。當即以摟草打兔子的精神,從巴、蜀出發征南的第二縱隊中抽調了一部分人,由中郎將郭昌、衛廣等人率軍平判,掃平且蘭,斬首數萬,還順帶把附近的邛都等部落也給收拾了。然後把這片地方打掃打掃,設置牂柯郡——這個郡地盤還挺大,包含了貴州省、雲南東部和廣西西部一帶。
南越完蛋了,一直認南越當老大的夜郎王終於知道了夜郎和漢朝到底誰更大,於是乖乖地跑到長安去拜見了新的老大,正式領受了夜郎王的封號。而其它西南夷部族也老實了,紛紛要求歸附朝廷。於是,劉徹就在四川與雲南交界的一帶設越巂(音sui)郡,四川中西部一帶設沈黎郡,四川西北部一帶設汶山郡,四川與甘肅交界一帶設武都郡。
搞定了西南,該輪到東南了,那裡還杵著一個東越國呢。
本來東越王餘善挺識相,在朝廷剛發兵的時候就上書,請求率軍八千,隨楊仆征討南越。但大軍到揭陽的時候,卻又找各種理由停止不前,左右觀望,還暗中與南越聯絡。
楊仆打下南越之後,就上書建議乘勝攻取東越。但劉徹擔心大軍疲憊,沒有批准,而是命令大軍駐紮在南昌一帶待命。餘善一看既然撕破臉了,那就反了吧。於是賜將軍騶力為「吞漢將軍」——他也不怕這哥們把胃撐壞了,令其率軍進入江西,主動對漢軍發起了進攻。
前面說過,南方的漢軍主要由囚犯組成,基本沒經過訓練。再加上得勝之後麻痹大意,猝不及防下,被騶力連斬三名校尉。而左近的漢軍竟然也被嚇得不戰而退。
經此一勝,餘善頓時自信心爆棚,竟然封自個兒為東越武帝。
劉徹跟本就不跟他廢話,先斬畏敵不戰的漢軍首領,又派出四路大軍向東越國發起進攻。
你問大軍誰當主攻,誰做支援?我大漢帝國打一個小小的東越國還用講戰術嗎?給我四面圍攻!
數月後,來到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漢軍攻入東越國。還沒打幾仗呢,東越國再次起了內訌,一個名叫敖的東越國建成侯與繇王駱居股殺掉餘善,率眾投降。
之後,劉徹嫌東越人反覆無常,為防後患,將東越國人盡數遷入江淮一帶。自此,閩越一帶成為了荒無人煙的無人區。
之後,為了表彰自己的功績,劉徹親自巡視了北方邊郡,一路到達朔方,還派出使者郭吉去挑釁匈奴,說你要打,俺們大漢皇帝就在邊境等著;要不想打,就趁早投降。像你這樣不打不降,跑到漠北來受苦,實在沒意思。
匈奴烏維單于惱了,說我不敢去硬剛你們漢朝皇帝,但讓你知道知道什麼叫真正的受苦還是可以的。於是,將郭吉發配到北海放羊去了。
那年頭的北海,應該是位於俄羅斯東西伯利亞南部一帶的貝加爾湖。
劉徹這邊眼看派出的使者如黃鶴一般一去不復返,也沒奈何,只得回朝,順便又跑到黃帝陵祭祀了一番,表達了自己對長生不老的渴望之情。
隨後,劉徹又祭祀了太室山,東巡至山東沿海地區,返程時,順便來到泰山,鄭而重之地舉行了封禪大典,繼秦始皇之後,成為了第二位有正史記載的泰山封禪的皇帝。
然後,他聽從方士們的建議,再次來到東海之畔,興高彩列地希望能遇到神仙,甚至打算親自坐船去神仙老家蓬萊島轉轉。最後還是東方朔巧言進諫,他這才打消了出海旅遊的念頭。再加上霍去病的兒子霍子侯病重而亡,傷心之下,劉徹只得起駕,沿海北上碣石,自遼西郡沿北疆到九原郡,然後回到甘原宮,行程一萬八千里。
這個行程單挺眼熟是吧?當年秦始皇就是這麼走的,只不過秦始皇死在了沙丘,屍體被運到九原然後回到長安,而劉徹則是活生生地回到了長安。
同年,隨著新型三官錢的發行,原本混亂的錢幣市場得到了有效治理。加上大農令桑弘羊主持全國鹽鐵專營事務初見成效,帝國的財政終於得以緩解。
但已經升任御史大夫的卜式很不喜歡市場經濟,所以也很不爽桑弘令,借當年出現旱情,劉徹讓官員求雨的機會,上書說煮了桑弘羊,老天自然就下雨了。
劉徹一看這老爺子有點不上道,就說御史大夫你也別幹了,還是去當太子太傅吧。
若干年後,卜式壽終正寢,卒年不詳。
最近幾年,從二十來歲就相信鬼神之道的劉徹,在取得了北逐匈奴、收服西南、蕩平南越、掃清東越、震懾西羌等前無古人的功業之後,更是醉心於到處祭祀,希望有神仙降臨,保佑他青春永駐,長生不老。為些,這些年他是真沒少折騰,還找了不少魔術師來為他表演魔術,希望能吸引也同樣喜歡魔術的神仙下凡找他喝茶。
到元封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09年,神仙沒來,東邊的朝鮮出兵侵入遼東,襲殺了他派出的使臣涉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