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隼鳥二號成功投放小行星探測器
來自專欄三體引力波18 人贊了文章
9月21日,備受矚目的日本小行星探測器——隼鳥二號,傳來最新動向:不僅拍下目標小行星高清近照,而且成功釋放首款探測器。
這個名叫隼鳥二號(Hayabusa 2)的小行星探測器,2014年12月3日從日本種子島航天發射場發射,歷時3年半,今年6月27日終於飛到目標小行星附近,開始近距離探測。
這顆名叫龍宮的小行星,形狀長得有點像鑽石??,直徑只有900米,屬於阿波羅近地小行星,也就是飛行軌道與地球軌道相交的小行星,所以這類小行星可能會有撞擊地球的潛在危險。
研究這類小行星,不僅對收集太陽系起源信息非常重要,而且對研究潛在危險的近地小行星尤其重要。
這是隼鳥二號9月21日拍下的小行星高清晰度照片,自己身影也被拍攝其中。
耗資1.5億美元的隼鳥二號探測使命——
飛抵目標小行星,近距離探測,部署兩款微型探測器,實地勘探,著陸採樣,最終返回地球。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要知道,龍宮直徑只有900米,引力極小,不僅形狀不太規則,而且表面凹凸不平。
更重要的是,它在時刻自旋,每7.5小時自轉一圈。所以,著陸其上絕非易事。稍有不慎,就會前功盡棄。
考驗時刻終於到來——
就在昨天中午,北京時間9月21日12:06,隼鳥二號釋放一款微型探測器(MINERVA-II1A),名稱來自「小行星微納米實驗機器人飛行器」英文縮寫,恰好又是羅馬神話智慧女神密涅瓦(雅典娜)的美名。
因為處於極低重力環境中,微型探測器在小行星表面連續彈跳了15分鐘,一開始彈跳間距高達50米,好在逐漸回落,最終成功落定。真是幸運!畢竟這個探測車只有1.1公斤重,大小只有18 X 7厘米。
要知道,這種部署方法並非百發百中,此前曾經有過失敗例子——
比如歐空局發射的羅塞塔探測器,2014年11月釋放菲萊著陸探測器,投放至直徑達4公里的彗星67P表面時,就不是那麼走運,經過多次彈跳後,最終落到一處背陰面,導致探測器無法正常利用太陽能供電。
未來,隼鳥二號還將迎來一系列挑戰——
10月初,部署一個更大的著陸器,名叫「小行星表面移動勘察器」,昵稱吉祥物/福神。
2019年部署第二個微型探測器(MINERVA-II1B)。
之後再釋放一款撞擊器,一個兩公斤重的銅彈丸,直接撞擊小行星表面,形成形狀像火山口的小撞擊坑,然後隼鳥二號在那附近降落,收集表面被撞擊出來的小行星樣本。
2019年12月,隼鳥二號攜帶樣本飛離小行星,最終2020年返回地球。
這一過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這顆直徑900米的小行星自轉速度相對很快,每7.5小時旋轉一次,精準撞擊、著陸到指定位置,都是很大挑戰。最終飛離小行星、飛回地球,每一個環節也都有諸多不確定性。
在此之前,只有兩次成功登陸、一次採樣返回的先例——NASA的會合-舒梅克號探測器成功登陸過小行星愛神星,日本的隼鳥一號成功登陸過小行星糸川並採樣返回(史上第一個將小行星樣本帶回地球的探測器)。
接下來就要看未來15個月,隼鳥二號的重重表現。
面對太空探索,一切皆有可能。要知道,隼鳥一號探測器就曾遇到過一系列技術故障並解決了,最終平安返回。
順便說一下,NASA於2016年發射的奧斯里斯-雷克斯小行星探測器,也將在今年12月3日飛抵探測目標:貝努鳥小行星。預計2020年採樣,2023年返回地球。NASA小行星偵探首次拍到「鑽石星」
太空探索,不止有月球、火星,還有小行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