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試中,如何最大化你的應聘成功率?

面試中,如何最大化你的應聘成功率?

1 人贊了文章

針對HR這些無法迴避的開放性問題,你知道怎樣回答能讓他們滿意,最大化你的面試成功率?

A、你先自我介紹一下吧

自我介紹多是面試的第一環節。面試官已看過你的簡歷了,為什麼還要做自我介紹呢?

因為從自我介紹里,面試官會get對你的第一印象。切記要保持自信,不要生硬背誦式說話。你的自信,會讓人覺得這是一個可信賴的合作夥伴,一定程度上,給人產生這個人說的是對的,是可以相信的印象。

面試官已經看過你的簡歷,因此不要在自我介紹中從頭到尾把簡歷複述一遍。想想看面試官最希望聽到什麼?他最希望從你的自我介紹中,直接找到一個有價值深入討論的點。這通常是能讓你和面試官共鳴的亮點。例如,你曾經做過一個和這個崗位類似的工作…或者從某個活動中獲得了與你應聘的職位相應的某項技能。同時,描述時請盡量言簡意賅

B、你學的xx專業 ,為什麼想做這個工作?

很多人找的工作和專業不對口,HR就會問這個問題。

其實潛台詞是:你是不是自己的專業學不明白了,所以才想轉行啊?

遇到這種問題,你一定要認真斟酌,最好不要回答自己學習不好

如果你是學霸,你就可以驕傲地說,我大學成績確實不錯,但我志不在此,大學學習好是完成一個學生的本分,但工作,我認為我更擅長這個領域,做起來也會更快樂更有動力。

如果你找的工作內容,跟你大學的某一門專業課甚至是選修課有一定程度重合,你可以說:「我曾經上過xx課,讓我對這個領域非常感興趣,超過了我本專業。課餘也有涉獵這方面的知識,很感興趣,非常希望能在這個方向發展下去。」

如果你真的是因為學習不好所以轉行,那麼千萬要有一個靠譜的原因解釋你學習不好。你可以說:「我當初報考的時候不是很了解這個專業是幹嘛的,進了大學感覺自己興趣不在這裡。大二接觸了運營,發現特別感興趣,因此大學一大半時間都被我用來學習運營知識並實踐,本專業成績反而不是那麼出色了。」是不是聽起來,明明是抱歉,卻很容易讓面試官滿意呢?

所以當被問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不要傻傻地說,我本專業學的不太好,所以想轉行試試別的了。

C、你怎麼評價你自己呢?

你怎麼評價你自己呢?(說說自己的優點和缺點)

誠實很重要,當然也要套路。

優點就不用我教了,誇自己就好,主要是別說空話。什麼能堅持啊、會設計H5啊,都沒用,要拿出事實。能堅持,就說自己曾經堅持多少天做成了什麼事兒,會H5,就拿出你的H5給人家看一下,然後說一說傳播量有多大。

總之,有數據>擺事實>說空話。

缺點是個重要的問題,誠實是好事,但您可千萬別太實在,說出自己致命的缺點。

每個人都有很多缺點,你要挑一個對工作無傷大雅的缺點,說完以後記得再說一個優點進行補救。

舉個例子,如果你應聘銷售,千萬別說自己性格內向比較宅。你可以說,我的缺點是文筆不太好,寫東西平平淡淡。但是我口才不錯,大概屬於會說不會寫的那種吧。再比如,你應聘設計,你可以說,我這人有點強迫症,什麼都喜歡摳細節。不過我設計的速度和質量比同齡人要強一些,所以不會因為摳細節而忽略整體,或者拖慢速度。

總之,讓缺點聽著不那麼重要,反而帶出了一個優點,你就贏了。

D、你有什麼想問我的嗎?

最後這個問題,基本是面試結束的鈴聲了。一般來說,招聘信息會提到薪水,面試過程中面試官也可能提到薪水,如果兩方都沒提到,你準備充分的話,應該也已經打聽到實習期薪水了。所以最後一個問題,最好不要浪費在工資、福利等問題上。尤其是互聯網公司,實行密薪制,對方這個時候基本不會給你一個標準答覆,問了也白問。

最後一個問題,最好不要真的當問題環節來走,而是通過這個環節,給自己加加分。比如,你可以問一個能夠暗示面試官,你非常想獲得這個工作的問題:「我想知道如果有幸進入公司,我的發展方向是怎樣的呢?」或者,「我們部門的氛圍是什麼樣的呢?」等等。

另外,有一個小警告,正常面試都會有最後這個讓你提問的環節,所以不要在面試過程中不斷發問,真的會讓HR覺得很煩,這會影響你的錄取幾率。

E、你還面試了哪裡?為什麼選擇這裡?

有些時候,面試官會在最後忽然問你,你還面試了哪裡?

放心,不是陷阱,真的。面了哪裡就說哪裡,不放心的話,可以加一句,您這裡是首選。

問這個問題,基本是以下幾種原因:

1.急著要人,而且很中意你,想知道你是不是會被其他地方挖走,心裡有個準備。

2.覺得你人還不錯,但和這個崗位可能匹配度不夠,所以隨意問一下,關心一下你是不是有下家。沒有的話給你介紹一下其他項目組。

3.聽聽你都面了哪裡,看一下你對自己的水平是怎麼看的。因為你面試了什麼公司,可以看出你認為自己是什麼層次的人。

4.最最開始還不太會面試的時候,在網上看到,大家好像都問你還面試了哪裡誒,也問問好了。

是不是特不靠譜?所以不要拿這個問題衡量對方是不是願意給你offer,不要因為這個問題亂了陣腳。


推薦閱讀:

TAG:應聘 | 面試 | 求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