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造車勢力們進行到哪一步了?

新能源造車勢力們進行到哪一步了?

26 人贊了文章

這一年又過去四分之三了,新能源汽車的主機廠們大多照著既定計划走,該交車的準備交車,該上市的上市,以及還有些忙於建設工廠的。鑒於年末是大多數主機廠鎖定量產或交付的時間結點,那就看看各主流新能源主機廠都進行到哪一步了。

  1. 蔚來

一再跳票的蔚來現在正斷斷續續的努力交車中,除了北京大街時不時能看到外,也見到有其他城市的朋友已經提車。除了用戶外,也能看到有媒體或車評人對ES8進行了測試,對於續航能力問題更是各方質疑在微博上掀起廣泛的討論,質疑聲不斷。另外可能急於兌現交車承諾,ES8的很多功能都未完全開發完成,引用微博某人的評價就是「ES8還是個半成品」。

在我看來ES8從設計來講還是比較成功的,不管是顏值還是內在或外在的功能性造型設計,並且建立了自己的造型風格與家族設計語言。僅這一點來說值得很多國內主機廠學習,但要是關注點放到「汽車」本身上,ES8就有很多不足了。作為車首先是交通工具,以最低標準來看它能開沒有問題,但目前大家都質疑續航太短,300多的續航里程對於一款7座車來說太不出眾,我日常代步的雙門跑車(汽油車)滿箱油都能續航500,一個7座大車不應該有更遠的活動範圍才能體現他的功能嗎,不然市區走行小點的電動車才是最佳選擇吧。

然後還有那些需要OTA來升級的科技配置,網上好像已經有一些車主在吐槽了,開發的不完善。這應該就是趕時間留下的問題。這有點讓人想起蘋果的第一代iWatch,電池續航短,智能功能單一,除了新鮮感外不可替代性太弱。

以個人觀點來看蔚來最大的問題還是在代工上,一家主機廠沒有自己的工廠還是挺被動的。汽車百年歷史了,不管汽車摩托車品牌都是從工廠生產一步步發展起來,拋開那些大主機廠來看,就算是小批量生產的稀有車好歹也有個小作坊。畢竟車是一個很複雜的系統,後續還要保養、維護,智能汽車還包含了軟硬體的升級,沒有自己的工廠,生產節奏、不同批次品控等諸多方面或多或少會有制約。縱觀這些造車新勢力,現在基本都在建設自己的工廠,包括首批代工生產的小鵬,還有賈老闆那巨不靠譜的法拉第未來。

總的來說蔚來產品的設計質量很高,但現在落地實現的很慢,還需努力完善。

  1. 威馬

相比蔚來我對威馬的了解要多一些,因為他們比較關注年輕用戶,早期和他們有過設計上的合作,比如預測一下他們的首款產品,以及在概念車階段給他們的設計提提建議等等。後來還幫他們拍過工廠竣工宣傳片以及參與樣車標定驗證等工作。

原來給威馬做的設計圖

跟著威馬去做高溫測試的時候

同樣是做新能源智能汽車,威馬顯得更腳踏實地一些,他們擁有不少傳統主機廠背景,從品牌建立到工廠建設,都遵循傳統車企的建設步驟,將更多的心思放在產品的落地生產和使用上。而蔚來在造勢營銷上似乎下的手筆更大:紐北刷圈,FE奪冠,史無前例的發布會等等。蔚來也對用戶體系的關注也比較大,這點是傳統車企可以學習的,但同樣威馬也很關注用戶,從一波又一波用戶調查,邀請年輕用戶交流與了解年輕用戶關注點和興趣等活動就可以看出。

按照威馬的計劃9月底將正式交車,就以往對他們的關注,這個應該是毫無問題的。早在幫他們拍攝工廠宣傳片時就已經看過他們的工廠,年初就已經在調試設備試生產了,這大半年過去了,樣車最後的標定驗證也做了一輪又一輪,最終交付的完成度應該要比蔚來好很多。在我的認知里,這種複雜系統的工程項目中,還是按照該有的流程一步一步做才能有好的產品出來,威馬從工廠建設到研發生產,再到產品試驗體系的建立,都是按照傳統汽車生產流程改進而來,這樣至少保證產品在交付時不會出現蔚來那種開發不完全的問題。

我是3、4月份去的溫州工廠,那時候基本上衝壓、焊接、塗裝、總裝和電池車間都完工在試生產。印象中那裡靠海,建築工程部總工程師喬大爺還跟我們講建工廠時最大的難度就是土質很差,含水量高沉降很嚴重。舉個例子,他們臨時搭建的辦公室在建了一年後,地面下沉了有一米左右,能看到很大的縫隙。這個工廠時他負責建設的第9個工廠,這問題雖然困難但都能順利解決,光打樁就有60多米,基礎地台都有40公分。

威馬的工廠,算是基本完工

他們用了16個月建工廠,樣車的高溫高寒高壓測試也都在同步進行。因為有朋友在測試隊伍中,經常看到他在全國各種新奇的地方做著測試。蔚來都已經在交付了,但其實一直沒見過有它進行測試或驗證的新聞或消息,唯一知道的就是創始人在車展上說過一句:「大家今天見到的這款ES8現在已經在全球進行了20萬公里的實路測試,包括澳洲高溫測試,牙克石-31度高寒測試等。之後還會做各種台架測試,高環測試等。」根據目前用戶的反饋似乎是測試還是不夠呀。

威馬最近因為自燃問題備受關注,官方回應是早期的試驗車拆解不完全導致的。據我在參與他們標定驗證時所見,威馬對於電池的控制做了多重保障。他們的熱管理系統在充電,行駛以及惡劣環境下都有多種保護設定,也見過他們對限制溫度、限制動力等多種保護措施的實際演示。其實現在電動車的安全標準與故障判斷標準都還不是很完善,但是威馬在這方面自己制定了實驗評價標準,以及故障現象識別排查標準,從自身先把問題都摸清楚,我覺得這一點是比較難得了。

最終交付的量產車如何下個月應該就能看到首批用戶的反饋了。

2.拜騰

這個品牌雖然在國內,但他的創始人主要高層來自寶馬。總部設立在南京,但研發中心在美國矽谷,設計中心在德國慕尼黑。他們南京總部我去過一次,這裡可以多聊聊他們的現況。這個品牌也是除了採用新能源外,以智能移動終端為終極開發目標,所以在概念車階段用大屏中控台給人留下了天馬行空的印象。但從目前發展來開看也是很遵循傳統造車流程的。

拜騰品牌誕生時便布局好全球同步研發的基調,拜騰的中國設計中心負責造型設計,德國是造型和工程設計,矽谷則從事前瞻科技的研發,例如自動駕駛和人機交互方面。推出概念車之際既確定了研發目標,去年工廠開始動工,下個月就陸續封頂開始做設備調試了,時間和威馬差不多,要花上14、5個月才能開始試生產。目前試製車間已經建成投入使用,且已經生產出一批樣車進行各種試驗測試。

工廠完工假想圖

因為工廠在建,我去的時候主要參觀了主辦公樓。辦公樓的設計布局,甚至的辦公桌和椅子都是他們工程師設計的,目的是為令辦公效率更好,有點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感覺。他們辦公室的整體感覺讓我想起在義大利時,和一些如賓法、江淮等設計Studio的環境很像。布局和人們的工作狀態都比較類似,屏幕上都是設計建模,桌子上擺著各種零件與設計對比。另外辦公室的燈設計的很有趣,形狀只有兩種「○和×」。

在建的工廠雖然沒機會看,但是得到一份工廠建造數據:工廠的80萬平米回填土可以填滿一座世界排名第10的高樓;鋼結構用量4.5萬噸比鳥巢的用料還多;焊裝車間的機器人比《神偷奶爸3》里出走的小黃人多1.3倍,自動化率100%。

工廠的用地和威馬那邊類似含水量很大,為了防止沉降,花了很大功夫在抽水打樁整地上。首先完工的是試製車間,裡面有4條生產線:焊裝、總裝、電池、監測線,截止目前正在進行第三輪試製生產,大概有100多台樣車也進行各種各樣的量產實驗準備。

工廠前期整地工作說明

拜騰也建立了自己的產品實驗室,對動力系統、NVH、電磁干擾等各方面進行實驗測試。我曾經在國外參觀過三菱、法拉利、蘭博基尼等歷史悠久的主機廠的總部,像三菱就有一個很大的試驗基地,囊括了安全、動力、電磁干擾等各個方面測試場所,而且真的會在自己的工廠里做碰撞測試,這是親眼看到過的。

順便說一下這個測試中心都有什麼:

·環境風洞,具備溫度、濕度、陽光功能,測試車輛在行駛工況下的動力、空調和雜訊等性能。

·24通道,模擬道路負載,通過實驗台架模擬車輛的底盤工作狀態,考慮其強度和可靠性。

·電磁實驗室,10米發電詞兼容實驗,測試整車的電磁輻射和抗干擾能力

·NVH實驗室,對雜訊和聲音品質的實驗開發

按現在的進度,衝壓、焊裝、塗裝、總裝、電池這五大車間在10到11月之間就會完工交付,明年就可以投入試生產。就像前面所講汽車有一個科學且很成熟的研發生產流程,雖然產品需要創新但該有的還是要有,有自己的工廠和代工肯定是不一樣的。關於這一點,拜騰中國研發中心負責人段連祥在接待我們的時候也說了自己的看法,他在汽車行業幹了20多年,基本上都在從事建廠、產品投產、技術研發等相關的工作。在他看來,「工業化」這個概念是把設計拓展到實物。產品開發是一個從無到有的過程,如果沒有一個頂尖的工業化團隊,是很難保證一個好產品順利落地的。在「工業化」這個領域,需要遵循傳統車企的做法循序漸進,腳踏實地,不能利用所謂的創新方法跳過其中的某些步驟。事實證明,工業化中的每個環節都是無法省略的,一旦規避,還需要回頭「補課」,這樣的話同樣是無法準時實現量產。

車本身的進度,目前的測試樣車與最終量產版有80%的完成度,在這些造車新勢力中進度是最慢的。在參觀的時候鑒於還在測試階段,樣車都藏的好好的,還是只能看到概念版。但有明確的信息樣車目前處於產品驗證的過程,這個過程整體來說可分成兩部分,一部分是驗證設計,驗證這個產品的設計是否穩健可靠。經過驗證設計後,還有品質驗證,以確保工藝性和供應商的質量等,同時保證車輛能在不同的駕駛環境中穩定安全地行駛。從今年到明年,會有好幾百台樣車用於各個方面的驗證,包括但不限於台架、環境和安全等方面的測試。

綜上拜騰的進度還處在工廠建設和樣車驗證同步推進的階段,和威馬一樣採用穩紮穩打的策略,相比互聯網造車,這樣的方式更像一個標準的主機廠。後面有當時在總部看的一個視頻:

https://www.zhihu.com/video/1025167093670367232

3.小鵬

對小鵬汽車了解是最少的,不過印象也是最深的,因為最最最最開始那輛山寨雷克薩斯,雖然現在設計改了吧,但還是有些雷克薩斯SUV的影子。據現在的消息它應該在年底也就是12月交付首批量產車,它和蔚來一樣是代工的。比蔚來好點的是小鵬汽車的工廠已經破土動工了,地點選在肇慶,目前的進度應該處在土地平整階段,按著上面幾位的經驗,再快也是需要十多個月,也就是明後年才能投入使用。

初期生產的一批量產車是由海馬鄭州工廠代工的。拋開質量品控等問題,小鵬所面臨的因為產品特點的問題,新興車企,車本事交通工具這個屬性上始終是白紙一張,所以想做的出眾很難,能跟同級競品做到平分秋色就已經很難了。再說這智能科技方面,我記得小鵬新車剛發布的時候大家就吐槽,這車是買行車記錄儀送車,關鍵那個行車記錄儀還很突兀,位於車頂可以做到360度視野。這或許是小鵬理解的科技智能汽車,雖說國內碰瓷、出事故扯皮的事情是很多,但是一個360度的記錄儀都可以拿來當核心競爭力未免有點太兒戲了。

這也是一輛待交付看用戶反饋的車,但是就目前狀況來看,它與同級產品的差異性太小,缺乏特點與賣點。但好在小鵬的創始人在最近的採訪中坦言他們確實發現了很多問題在反思,如果下一步有所改進的話這個品牌還是值得期待的。

5.零跑

一個不動聲色出現的後起之秀,它如同早期的特斯拉一樣,首款車型發布了一台跑車,這樣與它的品牌名稱相呼應。零跑的現在的進度是工廠已處在設備調試階段,量產車型8月底就正式發布也接受預定,但具體的交車時間定在2019年。

與前面幾家主機廠最大的不同在於,零跑是崇尚技術為主的品牌,它的電機、電控、電池包都是自主研發的,對三電核心的投入比較大。其實可以明顯看出這些造車新勢力中,創始人什麼樣的背景這個新品牌的發展就先傾向於那邊。蔚來、小鵬這都是互聯網大佬的品牌,先上來就是營銷造勢,工廠都沒準備好就要量產交車。拜騰、威馬、零跑這幾家創始人都是主機廠或技術生產公司,有著豐富的生產研發經驗,走的路就截然不同,先打好了工廠基礎。

在吹風洞中的領跑S01

除了三電部分,智能汽車的核心智能網聯繫統和自動駕駛,零跑也都自行研發,鑒於零跑背後有世界第二大安防設備企業大華做技術支援,從目前發布的消息來看,量產車會搭載2.5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這個等級就目前市售車來看已經是領先水平,不過從前面蔚來交付的情況來看,個人認為功能好不好用還是要看交付後具體的使用反饋。

總結一下零跑目前的狀態就是工廠和量產車現在都有了,技術也開發好了,就等著下半年生產好了明年開年就交付。


推薦閱讀:

TAG:新能源 | 新能源汽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