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幾句話,你就能讀懂現代藝術
來自專欄有別ART66 人贊了文章
在西方藝術中,最喜歡的就是現代藝術這一段。也有朋友經常說:為什麼我覺得現代藝術,尤其是印象派之後的藝術,越來越看不懂了?看上去都是些又丑、又奇又怪的東西,是自己學識不夠還是現代藝術真的太垃圾了?
其實這個原因很簡單,是我們在看現代藝術時的視角失了焦。那麼,該怎麼看呢?現代藝術是個龐大的概念,三言兩語根本講不清楚,但是我們可以換一個心態來看待現代藝術,或許你就豁然開朗了。
1、畫,不必和我們看到的世界一模一樣,它不需要依附於任何要素。
我之前很喜歡一個故事,關於畢加索的。
有一次,畢加索畫了一幅自畫像,典型的立體主義風格,有人看了之後很不解,問他:「你把自己畫成這樣,要是拿著你的自畫像去車站接人,別人能認出你來嗎?」
畢加索淡淡地說:「你要記住,這是畢加索的自畫像,而不是畢加索。」
大意如此。畢加索的那句話,如醍醐灌頂一般,揭開了現代藝術的核心。現代藝術發展到了印象主義之後,早已不是為了表現現實、表現美了。藝術,跳脫了形與色的束縛,開始直接了當地表達藝術家本人的情感與態度。所以你看,畫得不像畢加索又何妨呢,那稜角分明的感覺恰恰表現了創作者的態度。誰說天空不會扭曲呢,可能梵高的眼中,天空就是那般絢爛。
2、在藝術創作領域,最難的往往不是繪畫技巧,而是創作思維。
現代藝術的進程,就是一幫死磕自己的藝術家,不斷實驗、不斷顛覆藝術思維的過程。這樣做的結果是,藝術的邊界被大大拓寬了。
舉個較為「極端」的例子吧。盧西奧·豐塔納的刀痕畫前幾年討論度很高,很多人都說,太傻了,在紙上劃一刀,就成了名畫了,還拍出過億的價格。可是,你要明白,豐塔納最開始學的是雕塑,他最關心的,其實是繪畫的空間概念。在他之前,整個繪畫史都希望能夠在二維的畫布上表現出三維的形態。即使偉大如畢加索,他的立體主義也逃脫不了二維的束縛。可是豐塔納呢,他這麼一划,就直接把二維的畫布變成了三維的了。就這樣,他打破了繪畫和雕塑、甚至建築之間這些互有區別又各自獨立的形式之間的界限。
還是那句話,重要的是創作思維。下次如果看到一幅作品,把心裡想的「這也能叫畫?」換成「還有還有什麼是別人沒有探索過的重要藝術領域」,或許你就會豁然開朗了。
3、當然了,前面講了很多現代藝術創造性的方面。但是,即使是最偉大的畫家,也不可能憑空創造,即使是背離一個傳統,也仍然表現出對那個傳統的依賴。
強如畢加索,也是不斷吸取前人的養分的。光光臨摹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他就先後創作了27幅油畫,150多幅素描。
4、最後的最後,看待現代藝術的時候,你要遵從自己的內心,好看就是好看,沒感覺就是沒感覺。
前提是,你嘗試過真正走進藝術家的內心。在此基礎上,你才能說:我不喜歡。
還是講個故事吧。現代藝術史上有一個很著名的官司,1877年,藝術評論家拉斯金寫了一篇文章諷刺惠斯勒的《黑色和金色的夜曲:降落的煙火》:「見過聽過各種各樣荒誕的倫敦腔,但是從未聽說過小丑把一盆 顏料潑到人們臉上,還要付給他200金幣。」惠斯勒一氣之下,以「誹謗罪」把拉斯金告上了法庭。
在法庭上,律師問:這幅畫的主題是什麼?
惠斯勒:這是一幅夜景,表現夜裡克里蒙花園的焰火。
律師:不是克里蒙花園的景色嗎?
惠斯勒:如果真是花園景色,恐怕觀眾就失望了。這是藝術改編,因此我將之稱為夜曲……
律師:這幅畫你畫了多久?
惠斯勒:可能幾天吧,一天動筆,另一天完成。
律師:就兩天工作,你(居然)要價200幾尼(老金幣)?
惠斯勒:不,畫的價格包含了我用一生獲得的知識。
所以,勿下妄言。如果硬要評價,也得有基本藝術史的儲備才行呀。
不知道這幾句話,對你有沒有啟發作用。總而言之,我們需要拋除以往的成見和概念,以一種全新的視角來看待現代藝術。這樣,你才能夠獲得無限的樂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