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式機CPU的筆記本與筆記本CPU的台式機-修改
11 人贊了文章
這幾年的電腦市場真是奇葩(沒有貶義)盛開,使用台式機CPU的筆記本電腦和使用筆記本魔改CPU的台式機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使用台式機CPU的筆記本電腦以神舟和他的乾兒子炫龍為代表,背後是模具廠商的藍天的努力,暫時還沒有主流大廠跟進。
這種思路還正好趕上了英特爾規格升級的試水之作g4560、g4600之類超高性價比產品,於是得以在內存、SSD瘋狂漲價的時代保持相當高的性價比,於是如果你只有3000出頭的預算還想玩遊戲,那下面基本是唯一選擇
如果不是准系統很少零售,估計很多玩家連神舟那標籤也不想要,直接弄准系統更具可玩性
至於使用筆記本魔改CPU的台式機,那就更是騷操作了,華強北大神們已經不滿足於DIY,開始嘗試把BGA1364焊在筆記本電腦主板上的CPU改造成台式機CPU了,真是驚人的進步。
除了還需要松螺絲以外,幾乎完美。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當然英特爾原因還是主要的。
首先進入22nm、14nm之後,FinFET工藝讓晶元功耗明顯下降了
其次是BGA封裝,三代core時代,標壓筆記本CPU的m系列還是以pga封裝為主,本身就屬於可以方便拆裝的,到了4代,m系列就逐漸讓位給h系列、h系列是BGA封裝是焊在主板上的,廠商成本變相提高了,
於是在追求性價比的筆記本廠商就開始了用台式機CPU,雙核4線程的奔騰系列、8代core i3、甚至core i5替代原來的M系列,幸好14nm+和14nm++功耗不錯,廉價厚重的機身也能裝得下散熱。
而原來m系列可以拆下來重新利用的筆記本CPU,到了h系列就只能隨主板一同報廢,
而這些h系列的CPU其實性能相當不錯,甚至能達到7代i5,八代i3水平,而且TDP都控制在47w,功耗不高,而且不必用太好的主板,使用成本大大降低。所需要做的就是將這些CPU從筆記本主板上拆下來,再焊在專門的bga轉lga基板上,再加個蓋。
如果英特爾的策略不進行太大改變的話,我對於這兩種做法的未來都是相當看好的而且樂見其成的。
下一代英特爾10nm工藝(不是三星台積電那些注水工藝)功耗再次大大降低,性能卻不會提升太多,同檔次台式機CPU比起筆記本主頻高,但功耗又可以接受,廠商就可以用廉價的低檔次台式機CPU替換高檔次筆記本CPU,配置更靈活而且有利於DIYer。
而等到14nm時代,筆記本CPU已經徹底淘汰了使用PGA的m系列,全面轉型BGA,而且筆記本相較於台式機市場佔比更加擴大,到了8代,原本性能一般規格低下只有雙核4線程的u系列也升級到了4核8線程,睿頻放得也開,基本只要供電散熱靠譜達到6代7代i7 hq系列也沒問題。
1151系列CPU經歷4代,未來必然積累大量主板,這樣的改造型CPU未來只要不被英特爾鎖死,對於有動手能力又不想多花錢的人(比如我)來說還是相當具有吸引力的。
對於我們這樣不能生產CPU的國家來說,這也是相當值得的事情,畢竟新的高端CPU需要外匯買,而洋垃圾美國人估計花錢送過來我們也不想要。
2018.9.2修改
我上邊寫的東西犯了一個經驗主義錯誤,經驗主義害死人
4代筆記本處理器能改成台式機CPU,除了電路上可行以外,物理上也可行,
從英特爾的ARK查到的數據,bga1364要比lga1150小,尺寸全方位的小,使得在筆記本CPU下焊一個轉接電路板是可行的,缺點是高度略高,還能接受
用圖形表示是這樣的,紅色方框是台式機CPU外形,同代的筆記本CPU為綠色部分,可以完全覆蓋住。
到了1151時代,事情發生了變化,筆記本CPU面積確實小一些,但封裝的形狀變成了長方形。
u系列和h系列長度都更長,如果按照4代魔改的思路,將會出現一個尷尬問題,有4.5mm的筆記本CPU的一部分將突出來,見下圖黃色部分。
畢竟台式機主板CPU插槽是這個樣子的,突出的部分將面臨無處可安放的問題
難道英特爾早就預料到這個問題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