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科學地傳達「拜託,我和你不熟」 | 什麼是個人邊界

如何科學地傳達「拜託,我和你不熟」 | 什麼是個人邊界

來自專欄 KnowYourself941 人贊了文章

我在生活里不算是脾氣太差的人(喂你明明很暴躁好嗎),但卻經常會和一些計程車司機師傅撕起來。姑娘你住在這裡呀?房子租的還是買的啊?姑娘你一個人去醫院啊,你老公不陪你嗎?姑娘你們讀過書的人,工資很多吧,一個月能賺多少錢呀?

呵呵。

在生活里,總會類似的瞬間讓你感到不舒服:

-可能是在青春期時,獨自待在房間,父母不敲門便闖入的時候;

-可能是在成年後,回老家遇見長輩親戚,被拉著詢問「談男朋友了沒,一個月掙多少」的時候;

-也有可能是在分手之後,前男/女友還是糾纏著你,不願離開你的生活的時候;

-還有那種內心回蕩著「我明明和你不熟」的時候。

但你可能沒有意識到,讓你感到不舒服的原因,是你的個人邊界被侵犯了。「邊界」不是一個中文裡現成的辭彙,它聽起來有點像是「底線」或者「原則」,但相比這些日常用語,邊界是一個更加複合的概念。

今天我們來聊聊個人邊界。

什麼是個人邊界?

在維基百科的定義中,個人邊界(Personal boundaries)是指個人所創造的準則、規定或限度,以此來分辨什麼是合理的、安全的,別人如何對待自己是可以被允許的,以及當別人越過這些界線時自己該如何應對

個人邊界不僅是身體上的,也是情緒上的,它能夠反映出個人對自我身心狀態的認識和要求。當我們說,一個人擁有較為清晰的個人邊界,或者說這個人「邊界意識好」時,就意味著他足夠敏感和堅定,對於自我是什麼樣的人、思考及感受著什麼有屬於自己的認識,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避免被他人控制、利用或侵犯。

邊界意識好的人,知道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也清楚自己能夠接受哪些對待,不能夠接受哪些對待,既尊重別人,也保護自己。

在中文中,我們不常提到「邊界」這個概念,這與我們的社會文化有關。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把西方社會的格局比作一捆一捆紮著的柴,個體在神面前人人平等,通過社群、群體的集結,形成邊界清晰的結構。

而傳統中國社會的格局則被比作石頭擲在水面上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一個多圈水輪的中心,水輪距離石子的遠近比喻人與人之間的親疏。在中國社會裡,人際之間的親疏遠比邊界要重要,我們有時會覺得如果足夠親密(比如父母與孩子之間、戀人之間、朋友之間),就可以不注意邊界。

個人邊界主要包括兩種類型,一是身體層面的,二是心理層面的(Whitfield, 2010)

身體層面(Physical)的邊界主要是指個人空間及接觸上的考慮,可以通過衣著、住所、噪音容忍度、言語指示和身體語言等方式來表達。

典型的身體邊界的冒犯者是近距離談話者。當一個人在說話時離你太近,你對此的自動反應可能是向外退,為了重建自己的個人空間。你這麼做,是在發出了一個非言語的信息:你感到了對自己個人空間的侵犯。如果這個人繼續走近,你可能會告訴他,不要這麼走向自己,用言語地方式保護你的邊界。

心理層面(Psychological)的邊界,主要是在信仰、想法和觀念等方面獨立於他人。這些邊界能夠保護你的自尊和對自己情緒的控制力。

如果別人坐了你的椅子或者用了你的東西,或者對你個人進行評論,讓你感到不高興,這時就是心理邊界在發揮作用。如果一個人擁有脆弱的情感邊界,他就容易受到他人言語、想法和行為的影響而感到痛苦。例如在一段親密關係中,一個人可能會不知道如何將自己的感受從伴侶的感受中區別出來,這樣自己幸福和悲傷就受到對方情緒的強烈影響。

什麼樣的個人邊界是健康/不健康的?

簡單來說,健康的個人邊界是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負責,並且不對他人的情緒和行為負責(Manson, 2013)。所以,健康的個人邊界能夠幫助我們接受我們的選擇所帶來的後果,收穫它們帶來的益處。同樣重要的是,它們也確保我們讓別人也能為他們自己的生活負責。

健康的個人邊界有以下特徵:1. 現存的、清晰的, 2.合適的,非控制性或操縱性的, 3.堅固而靈活,不是堅硬的、無法改變的,4.保護性的,非傷害性的,5. 接受性的,非攻擊性的,6. 為自我建立,而非為他人的。

而擁有不健康的個人邊界的人,則要麼是容易對他人的情緒和行為負責,要麼是期待他人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負責(Manson, 2013)。

Nina Brown(2006)提出,個人邊界可以被分為四種不同的風格。其中,柔軟型、剛硬型、海綿型都是不健康的,只有靈活型是健康的個人邊界。

1. 柔軟型(Soft):一個擁有柔軟型個人邊界的人,容易融進其他人的邊界之中,容易被他人影響和控制。他們會經常感覺「我很難對他人說不」,可能會有過分共情、陷入他人情緒不能自拔、被他人操縱和利用的問題。

2. 剛硬型(Rigid):一個擁有剛硬型邊界的人是封閉的或隔離的,很難去信任他人和感到安全,所以很少有人能夠真正靠近他,無論是在身體層面或還是情感層面。這樣的人在身體上、情感上或是心理上曾受到過虐待的比例較高。有一些剛硬型邊界的人是「有選擇性的剛硬」(Selective Rigid),他們並不是在所有的情境下都同樣封閉,比如少數人能夠靠近他們,但大多數人靠近都會使他們不舒服。他們的邊界會依據時間、地點或環境具有選擇性,常常出現在一個發生過糟糕經歷的相似場景中

3. 海綿型(Spongy):海綿型的個人邊界像是柔軟型與剛硬型的混合物,就像一塊海綿一樣。它們比柔軟型更少、比剛硬型更多地受到情緒上的感染。擁有海綿型邊界的人是很矛盾的,他們對於邊界仍然沒有清晰的意識,不確定該將什麼納入邊界之中、將什麼排除在外,時而會擔心侵犯了他人,又時而會擔心沒有和他人建立連接。

4. 靈活型(Flexible):這是理想中的邊界類型。雖然他們看起來和有選擇性的剛硬型或海綿型相似,但與前兩者的區別在於,靈活型邊界的人能夠自己控制邊界,決定讓什麼進入、讓什麼保持在外,也能夠抵禦情感上的感染和控制,很難被他人利用。

下面是一些不健康個人邊界的常見表現(Cole, 2012):

· 為討好別人,而放棄自己的價值觀或權力

· 時常想要拯救你親近的人,為他們解決人生問題

· 讓別人定義自己

· 期待別人自動滿足自己的要求

· 拒絕別人時,心情不好或感到愧疚

· 為了得到別人的關愛而故意崩潰

· 當被糟糕對待時忍氣吞聲

· 不詢問便觸碰一個人

……

還有一些人格特質/障礙的人會擁有特殊的與邊界相關的特質,比如自戀和邊緣性人格的人。

自戀的人不太會意識到他們有個人邊界,也不會覺得其他人是獨立的。自戀者認為,他人之所以存在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求,或者他們根本不存在。而那些為自戀者提供自戀滿足的人會被自戀者認為是自己的一部分,他們活著就是為了達到這種期待。所以,在自戀者的想法中,自己與他人之間並不存在任何界限。

因為邊緣型人格障礙患者有自我身份的識別障礙,對於自己究竟該是什麼樣的人沒有較為穩定的期待和認識,其自我意象不連續、一致且互相矛盾,所以他們的個人邊界難以穩定存在,隨著他們不穩定的情緒和人際關係而不斷變動(Danielle, 2014)。

親密關係中的個人邊界

戀愛關係的開始和結束,就涉及到邊界的轉換。確定關係、成為伴侶,意味著你們的邊界靠近,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是相互融合的;而分手之後,你們則要重新劃分邊界,這時很多人難以接受邊界的變化,不能尊重對方新的邊界,比如,有的人會在分手後仍然模糊邊界,對你做一些越界的事情。

在親密關係中,由於出現了親密與獨立的衝突,保持清晰的個人邊界顯得更為困難。比如你會覺得,有時你必須為了愛的人作出一定的犧牲。這沒錯。但關鍵在於,如果你為你所愛/關心的人作出犧牲,最好是因為你想要這麼做,而不是因為你感到有義務這麼做,或是因為你害怕不去做會造成什麼後果。行為只有在它們不帶期望地被實施時,才是正當有效的。

例如,你的男/女朋友每天都和你打電話,其實你不喜歡這樣,感覺Ta阻礙了你的自由,但你又害怕不打電話了Ta就會生氣。這時,你的個人邊界其實是被侵犯的。但如果你打電話是因為你愛Ta,你自己想要這樣做,那就沒有問題。

在生活中,如果邊界不清楚,我們有時會很難分辨自己做某件事究竟是出於義務,還是出於自願的犧牲。有個簡單的測試方法:試問自己「如果我不再這麼做,關係就會怎麼變化?」

如果你發現自己真的害怕這種變化,就是一個糟糕的信號;假如結果會不太愉快,但你感覺你能夠能停止表演式的行為,並且自己不會感到太多異樣,那這是好的信號。

擁有健康的個人邊界的人能夠理解到,要求兩個人完全契合、完全滿足伴侶的每一個需要是不合理的。他們同樣理解,健康的關係不是去控制另一個人的情感和想法,而是互相支持和鼓勵,走向共同成長和自我實現(Manson,2013)。

如何建立個人邊界?

為什麼建立個人邊界是困難的?雖然個人邊界能為我們的人生帶來很多方便和好處,但很多人仍然對建立個人邊界有所遲疑,或是無法順利地建立健康的邊界,常見的原因如下(Darlene,2015) :

1. 將他人的需求和感受看得比自己的更重要。

2. 對自己不夠了解,不知道如何建立。

3. 不認為自己有建立邊界的權力。

4. 擔心個人邊界會影響人際關係。

5. 沒意識到建立邊界需要堅持和努力。

如果想要建立健康的個人邊界,你可以嘗試以下幾點:

1. 明確你有建立個人邊界的權利。

建立個人邊界是建立自我認同的過程,也是自我保護的方式之一:你有權利保護自己的隱私,有權利拒絕,當然你也應該對「允許別人如何對待自己」這件事負責。只有自己建立清晰而堅定的界限,別人才會尊重它們。有趣的是,個人邊界脆弱的人,會更傾向於冒犯他人的邊界。所以,擁有良好的個人邊界也可以促進你對他人的尊重(Z.Hereford,2016)。

2. 分辨出哪些是你無法接受的行為。

回想你經常遇到的場景,想想它們是否與個人邊界相關。寫下你的感受和平時的處理方法,再列出清單,思考是什麼阻止了你做出行動。然後,用平和的語氣寫下能表明你個人邊界的話,以後再次遇到這類場景時向對方表明(Tartakovsky M.,2015) 。

3. 別人的需求和情緒不一定比自己的更重要。

很多人會覺得,別人的需求或情緒,尤其是家人或伴侶的,比自己的需求更加重要,否則就會擔心自己是不是自私的人。道德感過高會讓人焦慮。學會將自己放在首位,為自己建立邊界,足夠的自尊與自愛才會讓人際關係變得更好,而不是一味地遷就他人(Tartakovsky M.,2015) 。

4. 學會拒絕。

當個人邊界被冒犯時,生氣是最常見的、本能的反應。生氣是一種信號:說明你該採取行動了。如果你對於建立個人邊界感到焦慮或愧疚,要記住的是,如果你因為擔心冒犯他人,而不去表達自己的不悅,你的人際關係反而會受到損害。表明個人界限並適當地拒絕,反而有助於關係的發展(Lancer,2015; Burbach,2015) 。

對你來說建立邊界困難么?你的邊界是哪種類型的?歡迎留言和我們分享~

以上。

References:

Brown,N. W. (2006). Coping with Infuriating, Mean, Critical People: TheDestructive Narcissistic Pattern: The Destructive Narcissistic Pattern.ABC-CLIO.

CharlesL. Whitfield, M.D .(2010). Boundaries and Relationships: Knowing, Protectingand Enjoying the Self (2 ed.). HCI Books.

CherieBurbach.(2015).Boundaries In Friendships. www.friendship.about.com.

Danielle,Alicia.(2014).Codependencyand 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 How to Spot It. www.borderlinepersonalitytreatment.com.

DarleneLancer.(2015).What Are Personal Boundaries? How Do I Get Some? Psych Central.

MarkManson.(2013).The Guide to Strong Boundaries.markmanson.net.

Tartakovsky,M. (2015). 10 Way to Build and Preserve Better Boundaries. Psych Central.

TerriCole.(2012). Setting and Enforcing Healthy Boundaries. www.terricole.com.

Z.Hereford.(2016). Healthy Personal Boundaries & How to Establish Them. www.essentiallifeskills.net.

KY作者/夏超

編輯/KY主創們

想要了解更多的心理學專業回答,請關註:KnowYourself知乎專欄

點擊查看過往高贊回答:

有哪些「年輕人最好要接觸」的東西?

異地戀如何提供有效的關心?

有哪些可以讓人的心智變得成熟的書籍?

戳此免費領取:心理學習資料包


推薦閱讀:

TAG:人際交往 | 家庭教育 | 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