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心流》的解讀——精神熵:內心有序者才是心流的「有緣人」
來自專欄時間管理4 人贊了文章
小李曾經有過這麼一段經歷。
工作一年後,小李需要獨自承擔某些挑戰很大的項目或某些工作模塊,但技能和經驗其實是不足的,所以一直疲於多條線處理各項緊急事務,而他覺得從長遠看,進行系統化的技能學習和知識儲備更重要,重要與緊急的兩項事務無法兼顧,在小李的內心產生了衝突;而同時小李上司的領導方式又是感性多變的,傾向於以批評甚至威脅的方式管理團隊,他又不得不分出大量的精力來應付上司的管理,再加上高壓下他需要對自我的精神狀態進行調節,最終小李有限的精力被瑣碎地分割在工作任務、專業學習、應付管理和心理調節上,整個狀態就是紊亂失序的。米哈里在《心流》中將這種內心失序的現象稱為「精神熵」,認為「精神熵會導致自我解體,使效率大打折扣,這種狀況如果持續過久,將會使人再也不能集中注意力實現任何目標。」
因為注意力分散而導致內心失序的情況並不少見,周邊這樣的事例很多。比如有的朋友喜歡關注國際事件、社會事件等熱點,但是對工作和學習卻顯得並不關心,對熱點事件的分析也是淺嘗輒止,並會因為某些事件折射出的負面現象而產生抱怨情緒。
也有朋友「興趣廣泛」,工作之餘這段時間想想「創業」,過段時間研究研究寵物,然後又去搞點文藝,偶爾買些在線課程學習一兩次……最後對人生感到迷茫。
還有現在很多人都說的「知識焦慮」,要麼是覺得知識太多,自己沒有足夠的精力去吸收消化,從而產生的「沒法學完」的焦慮;要麼是看了很多書、文章,但是感覺沒有讓思想變得清晰,也沒有讓自己過得更好,從而產生的「學了沒用」的焦慮。
這些體驗的本質其實都是精神熵。
精神熵的反面就是最優體驗,也就是在一件事上投注全部的注意力,米哈里認為堅持最優體驗的訓練,會將自己培養成為一個更堅強、更自信的人。就像攀岩專家說的,完美的自我控制,會讓身體發揮極限,當你回想那種狀態時,你會覺得自豪。
當前有很多傑出的人都在為降低精神熵、提升生活品質和工作效率而提出各種方法論,比如《清單革命》所提倡的清單式自我管理方法,如何處理重要的事與緊急的事之間衝突的方法,以及以腦神經科學和心理學為依據,從佛教中移植改良的「正念冥想」方法等,都是為了讓人的思維清晰,內心充滿秩序。
米哈里也提出了要達到內心有序,需要做到獨特性和有效整合的統一。獨特性是說認可自己的獨特性,把自己與他人區分開來。有效整合是說要超越自我,與他人建立聯結。
米哈里的這套方法也可以用來解釋知識焦慮行為。上面提到的第一種焦慮是由於注意力過度發散,同時被不同領域、不同類型的知識分散了精力,從而產生的內心失序;第二種焦慮是由於沒有有序整合,所學的知識零散地堆砌在記憶中而沒有產生聯結,就好比存了一堆各式各樣的零部件,但沒有組裝,不具有完整武器所具有的功能,也就無法提升你的能力,這也是另一種混沌無序的狀態。
心流狀態的實現需要內心的高度有序,而內心有序的前提就是注意力高度集中,所以歸根結底,提升心流能力的基礎就是控制注意力的能力。「我們要對抗使內心失序的精神熵……這是一場控制注意力的鬥爭,雖然它不像攀岩那樣涉及體能的挑戰,但體驗過心流的人都知道,那份深沉的快樂是嚴格的自律、集中注意力換來的。」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