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粉中的褐色、黑色顆粒是什麼?

奶粉中的褐色、黑色顆粒是什麼?

前幾天,朋友家又上演了一場大戰,聽完我都懵了,事情的開端竟是由一桶奶粉引起的......

朋友的老公給寶寶買了一箱奶粉,一打開就發現奶粉中出現了黑褐色的顆粒,再加上,寶寶最近身體狀況也不是很好,夫妻倆就因為這件事大吵了一架。

朋友哭訴:「我平時帶娃都已經夠操心了,他還總做一些不靠譜的事情,我買了那麼多奶粉都沒遇到這種情況,一讓他買,他就買到壞的了,他若是不去退了以後就別想回家!」

那麼,這種黑色顆粒到底是「何方妖孽」,竟能引發這樣一場爭議!且聽我細細道來。

其實這還要從奶粉的生產工藝說起,鮮奶變成奶粉的過程,都會經過一系列乾燥技術製成粉狀產品,最常見的就是噴霧乾燥技術、滾筒乾燥技術。即將濃縮乳泵入溫度較高的乾燥塔中,使乳液霧化乾燥成粉。

朋友一直糾結的黑褐色顆粒,就是在乾燥過程產生,產生的原因有這兩種:

一、美拉德反應

濃縮乳粉乾燥過程,加工時間較短,但是仍有少量乳顆粒停留在乾燥器的角落裡,導致在乾燥器中停留較長時間,乳粉顆粒中的乳糖的羰基和乳蛋白的氨基發生美拉德反應,生成黑褐色焦糖顆粒。就如同烤紅薯或者麵包時,在高溫下,糖類會發生一系列反應,使烤後的紅薯和麵包散發出甜甜的香味,並且帶有焦糖的褐色。

平時常見到的就是這種焦糖顆粒,經二次沖調或者反覆搖勻後基本能夠溶解,少量出現不會影響奶粉的品質,寶媽們可放心哦。

二、焦糊化現象

奶液濃縮乾燥過程,乾燥器內的進風溫度大多保持在180-200℃,為了保證蛋白質的活性,整個乾燥過程只有約25秒的時間,但這過程難以保證每一處被霧化的奶液都能均勻受熱,極少數奶液中的乳糖在高溫(200℃以上)條件下會發生焦糊化的現象,其中的乳蛋白在這種情況也會變性失活,生成黑色、灰褐色的糊化顆粒,但是這種情況出現幾率較小。

偶爾在沖好的奶液中見到的留在奶瓶底部的細小顆粒,其實就是這樣的情況,並不會影響食用,寶寶可放心飲用。

正因乾燥成粉過程的這些不可避免的因素,奶粉乾燥冷卻後還會經歷篩粉的流程,讓所有奶粉通過布袋過濾器,將這些雜質顆粒篩除,最後再進行包裝。

基於這種不可避免的因素,國家也做出相應規定: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嬰兒配方食品(GB10765-2010)、較大嬰兒和幼兒配方食品(GB10767-2010)中明確規定焦糊粉的含量:不得高於12mg/kg。即若寶媽購買1聽900g規格的奶粉存在的焦糖粒在10.8mg以內,即約2茶匙的量,都是符合國家規範的哦。(可以想像將2茶匙焦糖粒倒入一罐奶粉中的狀況,若奶粉中存在這麼多的黑粒就真是質量問題了),所以奶粉中偶爾出現幾粒這樣的焦糊粉已經是嚴加控制後的成果了呢,屬正常現象。

說到這,不得不再啰嗦幾句,我們可能遇到的嬰幼兒有機奶粉的這幾種情況屬於正常現象,可繼續食用哦。

1.奶粉結塊

因為奶粉加工工藝的要求不同,水分最好控制在2%-5%,這樣就能更好的維持其理化性狀,加上有機產品不添加任何乾燥劑,運輸過程中奶粉顆粒之間互相碰撞摩擦而產生靜電,也會使小顆粒「抱」在一起,形成假結塊狀態,用小勺輕輕一碰就能散開。

2.奶粉顏色不一樣

市面上見到的大多數奶粉為均勻的乳黃色,但是由於不同品牌或批次的奶粉的配方、奶源、工藝以及脂肪含量等存在差異,就會導致奶粉的色澤可能是淺黃色或者偏黃色,比如貝歐萊的有機奶粉是純有機產品,所有的有機原料均來源於有機種植或養殖系統,比如奶牛吃的牧草、以及提取植物油的植物等等,在自然生長繁殖過程中,會天然形成一些有顏色的生物活性物質,比如葉黃素等,這些都屬於正常的自然狀態。

3.奶粉沖調有泡沫

奶液受其表面張力與粘度的影響,沖調時或多或少會產生氣泡,而有機奶粉不添加任何助溶劑,奶粉中的蛋白質含量比較豐富,而蛋白質本身就有在攪拌和晃動時產生泡沫的性質,所以沖調奶粉產生泡沫無法避免,家長可通過控制沖調水溫和沖調力度去減少泡沫的產生。

貝歐萊有機奶粉溫馨提示:

建議沖調方式:

取適量剛煮沸的水,使其冷卻至45℃-50℃

將冷卻的水注入嬰兒奶瓶,水量為所需總水量的一半

取適量的奶粉加入到奶瓶中,順時針搖勻

再加入所需的另一半水,稀釋奶液


推薦閱讀:

TAG:母嬰 | 奶粉 | 食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