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愧疚拿起工作陪不了娃,你努力的榜樣是給孩子最好的財富
01
同樣的家庭,同樣的教育方式,
為何姐弟的差距這麼大?
我的一個遠房表姐,她姐弟三人,兩個姐姐非常出色,有各自紅火的事業,弟弟卻是爛泥扶不上牆,在家啃老。
同樣的家庭,同樣的教育方式,為何姐姐和弟弟的差距這麼大?
聽到這種情況,大多數人的反應都是:是因為父母太過溺愛小兒子了吧!
然而,非也!
事實上,表姐的父母非但沒有溺愛小兒子,反而要求更加嚴格。
難道是嚴格過頭,孩子起了逆反心理?
也不是。
真正的原因是:父母的身教影響出了問題。
表姐的父母是老來得子,小兒子剛上初中,表姐50多歲的父母就辦理了內退。
在00年代伊始那幾年,整個南方城市開始泛濫六合彩。退休在家的老人家無所事事,竟然賭上了六合彩。
彼時,兩個姐姐已經在讀大學。表姐時常記起她的中小學時期,父母每天勤勤懇懇上下班、為家奔忙的身影。那時的父母,努力的榜樣是姐弟三人的標杆。
然而,那時的弟弟年紀還小,父母努力的模樣在逐漸模糊。升上初中,步入青春期的弟弟,眼著著父母成日沉浸在六合彩之中,父母在他眼中已經失去了威嚴,父母對他的嚴格管教也越來越簡單粗暴,這些在他看來變得十分可笑:你們成天只知道賭六合彩,有什麼資格管我?
然而,表姐的父母並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身教出了問題,他們想不明白,同樣的管教,兩個女兒這麼優秀,小兒子為何卻出了這麼大的問題。
於是,對小兒子愈加嚴格管教,卻愈加適得其反。高中就輟學,多年來不務正業,不思進取,如今年已三十,小兒子還是在家啃老。
最終,表姐父母意識到自己的身教出了問題,已是悔不當初。
02
你努力工作的榜樣,
才是給孩子最好的財富
網上流傳這樣一個段子:
孩子因成績不好,被媽媽罵笨鳥,孩子不服氣的說:"世上笨鳥有三種,一種是先飛的,一種是嫌累不飛的。"媽媽問:那第三種呢?孩子說:這種最討厭,自己飛不起來,就在窩裡下個蛋,要下一代使勁飛。
很多家長都有過這樣的想法:我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兒女的培養上。
正確的邏輯應該是:要想孩子做得到,作為家長必須先要做得到。
這裡所說的"做得到",不是說非要達成某個目標或實現某個夢想,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為了目標和夢想而努力爭取的過程。
為了自己的夢想事業,一直奮鬥;為了自己深愛的兒女,拼盡全力,不斷超越。這樣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也必將優秀。
也就是說:作為父母,不要求你有多厲害,只要你努力上進,這才是你的言傳身教。
何況,那些努力進取的父母,事實上也並不會差到哪裡去。
近幾年來的科學育兒強調要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因此,也總有一種論調讓年輕的父母們充滿焦慮:孩子對不起!放下工作養不起你,拿起工作陪不了你!
然而,大家對"陪伴"也許有什麼誤解。
科學育兒里的"陪伴",強調的是高質量陪伴,每天半小時的用心陪伴即可。
這裡強調的是"用心",而不是邊陪孩子邊刷手機,或者其他的心不在焉。
如果真正做到了"用心"陪伴,完全不需要你"放下工作",也不會"對不起"孩子,更不存在"拿起工作陪不了你"。
相反,你每天忙碌、努力工作的榜樣,才是給孩子最好的財富。
03
用行動告訴孩子:
你越努力,就越能獲得更多
一個被稱為現實版鋼鐵俠的男人——埃隆·馬斯克,早在半年多前,他的"重型獵鷹"超級火箭發射成功,成為當今世界上最強大的火箭。
從此,在火箭發射領域的世界排名變成了:埃隆·馬斯克、美國、中國、俄羅斯……
要"舉國之力"完成的事情,他馬斯克居然靠"一己之力"實現了。
如今身價百億,被譽為矽谷傳奇的埃隆·馬斯克,回首半生,總會說他的成功,絕大部分歸功於他的母親——梅耶·馬斯克。
這位酷酷的阿姨有很多身份:資歷超過50年的模特、講師、公司老闆、營養學碩士、註冊營養師……她的婚姻不順,孩子卻都超爭氣,65歲仍然保持風韻,仍然還能上雜誌封面。
但她覺得,自己最重要的身份,始終是一名母親。
她的大兒子,就是鼎鼎大名的埃隆·馬斯克。27歲時,他創辦了劃時代的支付工具Paypal,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網路支付平台,比馬雲的支付寶早了整整6年;他研發電動汽車特斯拉,顛覆了汽車行業;研發家用太陽能,顛覆了新能源行業;現在又完成了私人公司發射火箭的壯舉,開啟了太空運載的私人運營時代。
而二兒子金寶·馬斯克和小女兒托斯卡·馬斯克,一個是連鎖餐廳的老闆,一個是導演、製片人。
能培養出三個如此優秀的孩子,因為她自己足夠拼、足夠優秀。
她始終用行動來告訴三個孩子:你越努力,就越能獲得更多。
她需要在家裡工作,孩子們就懂得保持安靜;家裡沒保姆沒老人沒人看管,自己去T台走秀,會把孩子們帶上,三兄妹會自己看書,等媽媽一起回家。
她的兩個兒子創業,創業都不簡單,剛開始兩兄弟窮得吃喝拉撒睡都是在辦公室解決。
而作為母親,看到兒子這麼辛苦,她看在眼裡,疼在心裡。她拿出1萬美元的積蓄,幫孩子支付辦公室的租金。平時一有空,就幫助兒子處理公司事務,實習生管理、印刷、辦公室費用處理,她都儘力而為。
而身為媽媽的她,又從一個走T台的模特,轉型做了多份工作:她重新考取多倫多大學的營養學碩士學位,考試過關領證上崗;上課的同時還在多倫多大學當研究員;每周有兩個晚上要去大學做演講,另兩個晚上去模特公司表演積累經驗……
自律、努力、不放棄,這也是辣媽梅耶阿姨本人的日常,她希望自己能成為孩子們的榜樣,只有自己做到了,孩子才能信服你。
埃隆回憶道:"我知道在我們三個孩子都上大學的那段時間,她過得很辛苦,可是她從來不抱怨,每次見她都滿臉笑容。這樣的態度,是她給我們的最寶貴的財富。"
04
"熏陶"是不教而教,
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
有個朋友是一個人帶娃,8歲,成績極好,還非常有禮貌。
我和一些朋友問她這麼乖的孩子怎麼教出來的,說:"其實我基本上沒花什麼太多心思來培養他。"
朋友是在出版社工作,喜歡看書,家裡到處都是書。她說,不管工作多忙都盡量抽時間陪孩子吃晚飯,吃完晚飯後就出去散步1小時。他們家很少看電視,回家後就帶孩子一起讀書,也有時候聽媽媽彈吉他,玩玩一些小遊戲卡片。
朋友家裡的酒肉朋友很少,基本上來往的朋友都是學者,她從來不會在家打麻將或者擺設酒局。她見朋友的時候一般都會帶上兒子,朋友對於知識的崇敬和痴迷的態度,對兒子的影響非常大。
兒子有獨立的銀行卡、獨立的房間、獨立的書桌等,媽媽進他房間之前必須敲門,處理和兒子有關的事情也必須取得他的同意,非常尊重他。
朋友的性格非常堅韌,老公走得早,一個人活得素凈,穿得素凈,沒聽她說過獨自撫養孩子的艱辛,有一個這麼厲害的媽,兒子教養好、學習好,再正常不過,實在是不需要刻意培養!
周國平在一篇文章里說起,他的女兒啾啾學習成績很好,但並不費力。
她的班主任多次問他:"你們是怎麼教的?"
他在文中寫道:
我心想,我們沒有怎麼教呀。如果一定要找原因,大約是得益於熏陶吧。我深信,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質是熏陶出來的。
周國平說到的"熏陶",不過也是言傳身教。
因為周國平夫妻都是文化人,文字工作者,家裡藏書豐富,閱讀是他們家裡最日常的活動。啾啾從小耳濡目染,也很愛看書,在五歲時,已經能夠獨立讀完黑柳徹子的《窗邊的小豆豆》。
對於啾啾來說,認字是一個輕鬆的過程,根本不需要強行灌輸。因為從小媽媽給她念過很多書,連猜帶蒙,熟字越來越多,最終把生字都收編了。
正如周國平所說:
在幼兒的心智中,作為理性能力的一個表現,認字能力同樣已是一種潛能,只要給予合適的環境,便會自然地展現和生長。也就是說,認字應該是一個輕鬆的過程,根本不需要強行灌輸。
無可否認,在啾啾身上,家庭環境也發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而這正是我所說的"合適的環境"的一個組成部分。她的爸爸媽媽都是做文字工作的,在耳濡目染中,她很容易對文字產生興趣。
可見,父母的努力,父母的言傳身教,家庭環境的熏陶,全然在"不教而教"之中,就起到了最好的教育效果。
20世紀90年代末,美國教育部開展了一項關於兒童早期教育的長期跟蹤研究。
研究調查了一千所學校里兩萬多名兒童的學業進展,來揭示究竟哪些因素和孩子的成績有明顯的相關性。
其中一組相關因素是"家中藏書多"和"父母每天給孩子讀書",這項研究結果發現,與孩子成績有明顯相關的是"家中藏書多",而無明顯相關的是"父母每天給孩子讀書"。
有關:家中藏書多
無關:父母每天給孩子讀書
家中藏書多就可以讓孩子成績變好?如何解釋?
舉個例子。
如果父母是個愛讀書的人,家裡有很多藏書,就算父母沒有堅持每天給孩子讀書,但父母每天手不釋卷的樣子,也會被小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上。
他們會認為讀書是生活的一部分。當他們認字以後,就會自然而然地喜歡讀書,成績也不會讓父母擔心。
反之,如果你的最大愛好是玩手機打遊戲打麻將,家裡有牌局,天天出入的都是牌友,兩口子討論的都是哪個劇好看,哪個遊戲好玩,誰的牌技好。
就算你每天晚飯後堅持給孩子讀上一小時的書,小孩子對書的興趣也不會比對手機、遊戲和麻將的興趣大。
因為對他來說,手機、遊戲、麻將才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內容,而不是書。那孩子就不會喜歡看書,成績自然不會如你所想的那樣好。
之前聽過一句話:
"小學成績具有強烈的欺騙性,沒有海量閱讀支撐,只會餓死天賦,6-12歲階段,是閱讀能力的黃金時期。"
如果一個孩子從沒有讀過一本好書,甚至沒讀過一本超過10萬字的書,那這個孩子的天賦就會被餓死,更別提成績了。
△本文為「黃金教育」原創文章,由「黃金教育」微信公眾號首發,轉載請聯繫授權。文中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