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構造「一線三直角」尋找解題突破口

構造「一線三直角」尋找解題突破口

來自專欄愛數學做數學1 人贊了文章

在初中幾何綜合題中,「一線三直角」模型是指一條直線上,有三個直角頂點,利用這三個直角,可以很方便地構造出兩個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從而解決線段、角之間的等量轉換問題,將原本孤立的各幾何關係聯繫起來。它有許多的變式,本次研題選取的是「角線分離」型。

題目

已知△ABC中,a、b、c分別是∠A、∠B、∠C的對邊,且關於x的一元二次方程(b+c)x2-2ax-(b-c)=0有兩個相等的實數根

(1)判斷此三角形的形狀;

(2)若a=b,設點P為邊AB上任一點,PE⊥BC於E,M為AP的中點,過A作BC的平行線,MD⊥ME交此平行線於D,當點P在線段AB上運動時,求MD:ME的值。

解析:

第(1)題是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別式的簡單應用,同時也為下一問埋下伏筆,△=(-2a)2-4(b+c)[-(b-c)]=4(a2+b2-c2)=0,從而得到a2+b2=c2,利用勾股定理逆定理判斷這是一個直角三角形,且AB為斜邊;

第(2)題,a=b告訴了我們△ABC是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於是可用特殊角一下子多了起來,再加上兩個垂直條件,觀察MD和ME位置,符合「一線三直角」的模型,對比如下:

和標準「一線三直角模型」相比,只需要在點M處作一條垂線即可,如下圖:

這樣我們的目標就很明確了,證明△DGM≌△MHE,根據作圖條件和題目中的MD⊥ME,這兩個三角形的對應角相等很容易得到,證明哪條邊相等呢?注意到M為AP中點,觀察梯形APEC,MH恰好是它的中位線,因此點H也為EC中點,同時△AGM也可以證明是一個等腰直角三角形,從而GM=AG,AG=CH,CH=HE,完成等量轉換得出GM=HE,最終由全等三角形得到MD=ME,於是比值為1

反思:

在引導學生利用某些解題模型解題時,啟發順序是先聯想已經解決的問題,例如經典的「一線三直角」圖形,然後將它與待解決的問題圖形對照,從新圖中找到舊圖的痕迹,然後通過輔助線,將新圖轉換成舊圖,即化歸。這個過程不能反過來,在平時講題時,如果在舊圖中修改,使其成為新圖的樣式,學生往往會出現上課跟著熱鬧,稍作變換,練習便不會了,究其原因,是學生沒能完成化歸的過程,沒有學會利用舊知解決新知,在上例中,之所以進行對比,就是要引導出學生思考為什麼要在點M處作垂線(或平行於AC),而不能在一線三直角模型中,將直角DME從AC拖開,形成新的圖形。

推薦閱讀:

TAG:數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