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境教育不可取,逆境教育不可多

順境教育不可取,逆境教育不可多

1 人贊了文章

在當今這個時代,似乎有很多「直升機父母」「草坪搬運工父母」,或者在亞洲更廣為人知的「虎媽」的形象供家長們參考。這個普遍的問題,讓學校管理者感到畏懼,讓老師們感到擔憂,更不用說這對這些孩子們產生的影響了。我的論文並不是要懷疑或是聲援這樣的教育,只是想分享一些我在參加撒切爾學校(Thacher School)的演講時聽到的有趣研究。

想要了解更多關於Thacher School的內容,點擊下方鏈接或圖片立即觀看訪校視頻:山坡上的牧馬人: Thacher School 的養馬和育人

在演講中,幾篇文章都提到了華爾街日報最近發表的一篇關於韌性的文章。講述的是在真正的逆境中,人們應對或無法應對這些挑戰的行為。這篇文章很有趣,但更吸引人的是這所學校傳遞這些信息的方式。

演講的第一部分是關於兒童大腦發育的。研究表明,大部分的青少年仍處於大腦的關鍵部位成長過程中。在這裡我不深究其中的科學性,但有些事實卻是不可否認的--每個人對不利條件的反應都不同。我們應對挫折的決心取決於我們所能夠得到的支持。在此之上,男孩和女孩之間存在著較大差異,女孩通常比男孩成熟。由於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遺傳、自然、養育和環境因素(等等諸多因素),教育需要為每個學生提供一套技能培養方案。因為即使在同一個教室里,孩子們的變化都可以非常不同。每個學生都有不同的學習方式,一種教學方法顯然是不夠的。

這也正是應對逆境的正確方法。太多的逆境是有害的,而太少則會讓人感覺無聊。要找到這其中的平衡,需要受到過專業訓練的教師,採用科學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和發現課堂上學生的變化。在寄宿學校里,幾乎每一所學校都在談論的一件事,就是每個學校努力實現與學生之間的密切聯繫和家庭氛圍。老師們認識他們的學生,他們一起生活,一周七天,每天24小時,在不同的環境下觀察著這些學生:教室、運動場、餐廳、宿舍等等。在這些互動中,老師們扮演著不同的角色,並創造出氛圍或社區環境,讓每個參與到其中的人都能相互學習和了解。

再說說逆境。這所學校通過對學生的充分了解,找到了創造逆境的平衡點,不多,也不少,有適當的支持來幫助學生達到頂峰,而不是重壓讓學生崩潰。隨著學生們的成長和成熟,他們的門檻也會改變,學習和教學的方法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一個社區的價值來自於身處其中的人對社區的深刻理解。這不是一個無聊的決定。教育的形成階段需要對學生有一個重要的認識,需要能夠在適當的時間、地點和教育需求上滿足他們。只是一味的強加壓力,回到之前的比喻,像直升機或草地割草,都不能提供正確的平衡。

記者、社會心理學家Malcolm Gladwell寫作並演講了很多關於如何確保學生在正確的環境中找到合適的挑戰逆境平衡點。此外,Frank Bruni在《Where You Go Is Not Who You』ll Be》(你所到之處,不一定會成就你) 一書中,深入探討了如何找到對學生來講最好最合適的教育背景的方法。除了學校的名氣之外,更重要的是深入地思考學校的意義、如何學習,以及最重要的是他們的教育方法。

每一所學校和他們的社區都會對學生進行測試,並將他們從自己的舒適區中領出來。但是,如果一個學生不知道他們的極限是什麼,或者他們不知道如何通過測試讓自己成長,他們就不會發展,也無法發揮他們的潛力。也可以這樣說,如果一個學生壓力過大,他的掙扎將會吞噬他,使他漸漸失去信心,停滯不前。有時,家長們認為只要進入名牌學校,學生就會成功。但研究結果表明,這與事實並不相符。

想要取得成功,學生需要正確的構建能力。就像把學生們扔進游泳池的深處,並不意味著學生就能學會游泳。當然,這一切都歸結於長期以來的先天與後天爭論,以及那些成功品質的形成。

推薦閱讀:

TAG:學校教育 | 基礎教育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