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可悲的是家長捨不得管,老師不敢管,外人不方便管

教育最可悲的是家長捨不得管,老師不敢管,外人不方便管

「變相的體罰」

前段時間,一個學生的家長去學校罵老師,因為聽寫錯誤,老師罰他孩子一個錯字寫十遍,在群里又批評了孩子,說寫作業不認真,家長也有一定責任。

然後家長就怒了,跑到學校對老師破口大罵,還揚言教不好孩子是老師的責任,與家長無關。罰孩子寫那麼多遍錯字,這樣的老師簡直就是在折磨孩子,更有甚者認為這是一種變相的體罰。

「家中的小皇帝」

去年幾個朋友聚餐,席間一位當老師的朋友這樣說道,她們班上一個孩子特別鬧,一上課就坐不住的撩撩前面的,逗逗後面的,同座的同學也被他弄的無法專心聽課,於是這位老師朋友氣得讓他到前面罰站了一節課。

第二天,那個孩子的七大姑八大姨攙扶著拄著拐杖坐著輪椅的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全來了,非要學校給個說法。學校迫於壓力,不僅賠禮道歉,還通報批評。後來,那個學生調了班,沒人願意和他坐,就讓他自己坐一排,老師們再也不敢管他。

教育最可悲的是家長捨不得管,老師不敢管,外人不方便管。父母的言傳身教遠遠大於老師每天一堂課的教育。

很多時候,我們會認為孩子送到了學校,交給了老師,就是老師的責任,其實,無論多麼好的老師,都替代不了父母的位置,教育好孩子,不單單只是老師的事,更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

老師是傳道授業解惑者,老師更多的是扮演一個協助者,從旁循序漸進的引導。家長卻是孩子一生的影響者。孩子好的習慣、品質、興趣、甚至是心態,都是來自家庭潛移默化的培養。

就好像,麻將桌旁長大的孩子和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有著天壤之別。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家長邊看電視邊督促孩子認真讀書時,收到的往往是強烈的逆反心理。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又怎麼能強求別人去做到呢。

而老師可以做的,是培養一個孩子的良好習慣。從孩子的小問題上及時與家長溝通,與家長配合一起引導著一點點的去糾正,這樣對在孩子成長和學習這件事上是有很大幫助的。

老師與家長,作為孩子成長路上最重要的人,有著相同的責任與使命,那就是讓孩子成材。

終有一天,孩子會離開我們的視線,走向外面的世界。

那些家長和老師,伴孩子走過的失敗與迷茫,養成的好品質好習慣,幫他獲得的智慧和力量,都會成為孩子腰間的佩劍,伴他一路天涯,讓他,千帆歷盡,永如少年。


推薦閱讀:

TAG:學校教育 | 教育 | 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