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星語:我吃過很多美食,但都抵不過你
來自專欄枕頭的123
食物和人一樣,是講緣分的。一份簡單平常的食物在不同地方,不同時間和不同的人分享帶來的體驗是大不相同的。
食物,不只是滿足口腹那麼簡單。食物,是一種象徵;食物,是一種回憶;食物,也可以是一種生活態度。
01
從我高中時第一次見孫佳到現在已經六年了。青春正茂時和她相識自那以後開始死纏爛打,反正那時有的是時間和精力。
她愛吃美食,對她來說,這個世界真的是秀色可餐。她是我見到為數不多吃白米飯都很香的人。我笑她上輩子一定沒吃過飽飯,所以今生要抓住一切機會吃吃吃。
她住校內我住校外,自打相識不久,我就充當起她帶飯小妹的角色。湯汁直流的肉夾饃,油滋滋的鐵板豆腐,香甜軟糯的小蛋糕,這些油膩膩的我不愛吃的偏偏她都愛吃。我倆對美味唯一相同的認知就是烤地瓜。一到冬天,校門口賣烤地瓜的就格外多。
個頭不大的烤地瓜,看起來「灰頭土臉」,雖其貌不揚,卻內有乾坤。熱乎乎的地瓜捧在手裡,寒意就驅散了一小半,輕輕一掰,熱氣升騰,橘紅色的瓜瓤彷彿一團小火苗,看得人心裡已經暖洋洋的。
再加上地瓜特有的香甜拚命地往鼻孔里鑽,連心情都被感染,拋卻了學習的鬱悶和一肚子的牢騷,一口咬下,軟糯的地瓜既填飽了飢腸轆轆的肚子,也將嚴寒趕得一乾二淨。捧著熱氣騰騰的地瓜跟孫佳走在路上,心中的滿足感不言而喻。
後來我們到了不同的城市上大學,我在北方,她在南方。北方的冬天很冷,更有寂寥之意,晚飯時很熱鬧,我還是會買地瓜吃。滿口吃下去再沒有那般香甜。
那幾年,是我們各自人生里喧嘩和騷動的日子,加上地理位置,我們都奔赴在「相忘江湖」這條路上。
02
人間四月芳菲盡,唯有槐花暗香來。
童年的三分之一是在姥姥家度過的。姥姥家門口有棵大槐樹,兩個人都抱不住那麼粗。每到四五月份槐花開的時候,就能聞到甜甜的花香,不像油菜花臭臭的,也沒有桃花聞起來那麼甜膩。
我愛吃槐花,也愛跟著外公去鉤槐花,一根竹竿一個竹簍一上午就能摘滿滿一簍。外公還會多摘一些下來給在外地上班的小姨寄去,乳白色的槐花串正是美味的時候。簡簡單單的槐花經過姥姥的巧手變成一桌子的美味,有清蒸槐花,槐花煎雞蛋,槐花餛飩。現在他們年紀大了,槐樹也因影響出行被砍掉了。槐花香變成記憶里的一縷清香。
03
紀錄片《人生果實》記錄了90歲的修一和87歲的英子平實溫暖的田園生活。
每日在自己向陽的小庭院里鋤地拔草,拾落葉挖土豆,摘柿子青梅,采核桃枇杷,做木工,熬果醬,烤蛋糕,釀酸奶,打年糕。英子會每天變著花樣做各種好吃的料理,他們的日常看起來平常往複,卻處處精緻和充滿儀式感。
片尾修一去世後,英子戴上了修一的草帽。做起了以前都是修一在做的事情,也依舊會做兩個人的飯,做修一愛吃的土豆和可樂雞,為子女寄去她和修一所種養的食物。一個人是寂寞的,但是伴隨著食物填飽的不僅僅是胃,還有滿心的回憶。
台灣作家駱以軍在《孤獨的至福》中寫:「某些人物,他們不自覺地標記著你生命中某一段最珍貴的隱秘經驗。他們星散四處,你不以為意,像存放在不同張早已停用之存摺里那些永不會去提取的零頭。」是啊,烤地瓜也好,槐花也好,英子和修一一起種的食物也好,像是象徵性的符號,背後是回憶里紛至沓來的充實感動…
曾經看過一部電影,男主人公是世界頂級名廚。他告訴自己的徒弟說,做食物的人要想讓食物變得好吃,一定要加上「愛」這份佐料。不知道他說的,是對食物的愛,還是對吃食物的人的愛,也許兩樣都有吧。畢竟,食物的本質就是給人帶來愛和溫暖。
人的思維和記憶會隨著時間逐漸變得緩慢直至消失,但是對於某一種食物的味道,卻可以銘記一輩子,這是食物神奇的地方。正如熟悉的味道是心情愉快的秘密能量。
微信公眾號:星辰星語
推薦閱讀:
TAG: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