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早早就識字的孩子,最後怎麼樣了?
10-11
那個早早就識字的孩子,最後怎麼樣了?
01現在很多家長早早的就開始教孩子識字讀書了,孩子剛學會說話,就讓孩子學習認字,甚至有的家長直接讓孩子背字典,生怕孩子輸在了起跑線上。很多人的家裡也都貼滿了各種學習漢字啦拼音啦等等各種各樣的畫,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早早地認字。有時候親戚朋友來家裡了,就讓孩子展現一下自己的「才能」,寫幾個字,念幾首詩,家長也會覺得倍兒有面子。
我們上學的時候不管是學漢字還是學英文,都是結合整個語句來學習的,單獨的去記一個字詞,很難,但如果結合整個語言環境就比較好記了。小時候老師都會讓我們根據一個字詞造句,這就是為了加深記憶,後來學背英語單詞的時候,老師也會說要結合整個語句去理解單詞的意思。你看字典上,不管是漢語字典還是英語字典,解釋完字或者單詞之後都會給出個句子。讓孩子認字,也一樣,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孩子在閱讀中去記憶,有整個語言環境為基礎,孩子自然而然的就學會了認字。03著名的認知科學家斯坦科維奇提出來,閱讀也有馬太效應。閱讀的馬太效應主要是用來形容那些早期成功獲取閱讀能力的孩子,通常學習能力更強,也更容易成功的這一現象。而沒能在頭三四年中獲得閱讀能力的孩子,將可能造成長期的、學習不同知識的困難。兒童在閱讀方面的落後,也將增加他們與同齡人之間的差距。他通過大量的研究,發現小時候喜歡讀書的孩子,長大後會更喜歡讀書,而且讀書的能力也更強。
有時候孩子不想學認字,家長就來個威逼利誘,學一個字給個糖吃,或者獎勵點別的東西,如果這些方法都不奏效,軟的不行直接就來硬的。曾經在雜誌上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小男孩剛出生的時候他爸爸就給他買了一個小黑板,剛學會說話,他爸爸就把他按在黑板前面,讓他認識abcd。他爸爸寫的a在他看來特別像麵包店的甜甜圈,於是這個小男孩就喊「甜甜圈,甜甜圈」結果被他爸爸胖揍了一頓。然後他爸爸就在他耳邊一遍遍的說,這個念「啊,啊, 啊,啊」,結果那天晚上,這個小男孩做夢腦子裡都是啊啊啊啊的慘叫聲。後來,這個孩子上了學之後,在前期的時候的確表現的特別優秀,但是到了後期,就出現了各種問題,不願學習,閱讀障礙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這種強硬的給孩子塞字詞的方式,只會讓孩子機械的記住讀音和形狀,其實孩子對這個字還是毫無概念的,這樣做,無疑是拔苗助長。那麼,到底該不該讓孩子早早的認字呢?02
紐西蘭的科學家瑪麗·克萊發現,孩子的讀寫能力是自然發展出來的,如果我們給孩子豐富的文字環境,那麼孩子自然就學會了文字,也就是「讀寫萌發」。後來,薩爾茲比和其他提出讀寫萌發的學者,通過實地觀察幼兒的發展,發現幼兒會在語文豐富的情境底下,自然的發展出對語言及文字的興趣,並嘗試塗鴉式的書寫。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更多的是把文字當做是他生活環境中一個很平常的東西,就像他認識水果、會吃飯喝水上廁所穿衣服一樣,自然而然的就學會認字了。因此讀寫萌發這個新概念的提出,拓展了人們對讀寫發展的看法。而且,研究發現,從孩子早期的讀寫萌發能力中,可以預測孩子剛上小學時的閱讀能力。所以,重點來了,孩子認字的關鍵不在於幾歲開始學,而是在於他學會認字的方式。如果把文字與環境割裂開來,只是一味的追求讓孩子多認字,會讀會寫,而不管這個字如何使用,那麼孩子也只是機械的記住了,也就是說,孩子可能會暫時表現出聰明好學的「假象」,時間一長,就可能會出現「畫虎不成反類犬」的效果。所以,作為家長,我們要給孩子創建一個豐富的文字環境,我們不是經常說讓孩子在玩中學嗎?讓孩子從內心主動的去接觸文字,讓他感受到文字的樂趣,如何感受呢,當然是在閱讀中感受了。相反,如果孩子在最初的幾年裡,沒有閱讀習慣和閱讀能力,那麼以後會造成長期的閱讀困難和學習問題。
也就是說,如果早期教育引導的好,孩子會越讀越會讀,越愛讀;但是,如果錯過了這樣一個培養孩子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的時機,孩子就會越來越不愛閱讀,越來越不會閱讀。為什麼會這樣呢?斯坦諾維奇認為主要有以下幾點:第一,閱讀能力和認知能力是相輔相成的,孩子讀得越多,他的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就越強,他的這個認知能力越強,他就又更喜歡讀、讀得更快了。第二,閱讀能力和學習環境是相輔相成的。孩子閱讀的本領越大,你就會給他拿更難的書看。他走在街上,看到的招牌、說明不再是天書,都成了他可以理解的有意義的信息了。這麼一來,他能夠快速處理這些信息,又進一步刺激了大腦的發展,閱讀能力變得更強,所以這是一個閱讀的正循環。因此,斯坦諾維奇指出,要重視孩子早期的閱讀能力和閱讀習慣的教育和培養,如果孩子一開始就有閱讀困難,長此以往,他的學習能力會逐步下降,並進一步在學業上落後其他孩子,最後形成惡性循環。總之,閱讀能力好的孩子,和閱讀能力差的孩子,在語言能力、對世界的認知等等智能方面的表現,其差異會越來越大,強的越來越強,弱的越來越弱。這就是閱讀的馬太效應。
既然閱讀這麼重要,那麼,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閱讀能力,讓孩子自然而然的識字呢?其實啊,重點在於我們要給孩子創建一個豐富又好玩的文字環境,讓孩子在玩中學,快樂又輕鬆,孩子高興了自然就喜歡了,怎麼讓孩子喜歡呢?關鍵就在於我們給孩子選什麼樣的閱讀材料了。關於閱讀材料,很多家長可能會說,我給孩子買了很多繪本,各種各樣的,這樣行不行啊?不過孩子好像不太喜歡看,怎麼辦?其實呢,我們給孩子挑的書,要根據孩子的發展特點,不同階段的孩子應該選怎不同的閱讀材料,究竟該怎樣選呢?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如何給孩子選擇閱讀材料的問題。04對於年齡還比較小的孩子,大概一歲左右的,我們可以給孩子選擇一些大部分是圖片,文字比較少的兒歌集或者童謠集。我記得我家大寶小的時候,我經常會給他買一些這類的書籍,巴掌大的書,拿在孩子手上,有模有樣的翻著,像個小大人一樣。
兒歌或者童謠都是比較有節奏感的,孩子對帶有節奏感的生硬總是特別感興趣的。家長讓孩子看著圖片,然後給孩子念童謠,孩子就會特別感興趣。除此之外,還有很多好看的立體繪本,洞洞書,翻翻書,等等,不過相對來說,價格也比較高一些。這類書樂趣性比較強,孩子在小手翻翻的過程中找到了更大的樂趣,他們會把這種書當做玩具來玩,從而慢慢培養出一種與書的感情,而且孩子自己動手翻書,或者用手指扣扣小洞,也是在培養孩子的精細動作能力。還有一些有聲書,布書、洗澡書及硬卡片書。這些書的統一特點是小手死不破咬不壞,洗澡書還不怕水,可以隨時隨地給孩子玩,在玩的過程中接觸書本,也是非常好的方式。05等到孩子稍微大一些之後,也就是一歲半左右,慢慢的開始對文字有概念了,這個時候,家長也不要急著教孩子認字。我們要根據孩子的興趣,選一些孩子喜歡的書。這個時候的孩子其實已經開始對周圍的事物有了比較強的好奇心和探索心了,那麼家長不妨給孩子買一些說明類的書,但是也盡量是以圖片為主,配以少量的文字。而且圖片要能夠描述出文字的信息,這樣,孩子看著繪畫,家長給孩子讀著文字,他就能逐漸的理解一些字詞的含義。我一同事家的女兒特別喜歡立體繪本,她給她閨女買了一本《我們的身體》的立體繪本,她說她女兒特別喜歡那個有關解釋消化吸收的那一頁,因為她一拽那個箭頭,就出來一坨便便,她就覺得特別好玩,每次都要去拽一下那個箭頭。有一次,她跟我同事說,吃到嘴裡的飯,在肚裡跑一圈,消化之後,就變成了便便。我同事很驚訝,因為她家閨女居然會使用「消化」這個詞。她平時只是給她念文字,也沒想著讓閨女記住,可是她竟然記住了。
所以,你看,孩子對自己感興趣的或者熟悉的東西一般是比較樂於接受的,也記得比較快。所以,家長要先觀察觀察孩子對什麼感興趣,這樣才好著手買書,不然,買來一堆書,錢也不少花,孩子的閱讀能力也沒有培養成,豈不是得不償失?06等還再大一些,到了兩三歲,這個時候就要對孩子的大腦進行全面的刺激了。所以我們要給孩子選擇多樣化的繪本,不同風格的,不同形狀的等等。一般這個階段的孩子都會主動拿書去讀,因為他對這個比較熟悉了啊,他覺得好玩又有趣,而且這個時候的孩子還特別喜歡重複的看某一本書,有時候還要拉著爸爸媽媽,要給他們讀,雖然他不認識字。我家大寶在三歲的時候就經常拿著書要給我念,比如,他以前特別喜歡讓我給他念《大公雞》這首童謠,現在他自己拿著書,指著大公雞給我念。有時候,在電視上看見了大公雞,他也會馬上脫口而出「公雞公雞真美麗……」然後再觀察一下是不是有大紅的冠子,有沒有金黃的腳啦等等。
孩子到了兩三歲,有了一定的認知,家長這個時候就可以給孩子指讀了。一個字一個字的給孩子讀出文字來,這樣孩子就會跟著家長的手指,看看圖,看看文字,自然而然的就學會了文字。指讀就是讓孩子先有字形意識,有了字形意識,他才開始慢慢發展出區分和記憶不同字的能力。所以,關於孩子提前認字好不好這個問題,相信很多家長心中已經有了答案。在平時的生活中,家長可以有意識的引導孩子,通過一些熟悉的生活場景或者語境,讓孩子來理解文字,或者,我們也可以用一些圖畫來開啟孩子識字的過程,讓孩子把認識漢字當做是一種樂趣,這樣,孩子自然就能輕鬆的學會認字了。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