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天笑《社會學研究方法》複習筆記整理(1)

風天笑《社會學研究方法》複習筆記整理(1)

4 人贊了文章

風天笑《社會學研究方法》複習筆記整理(1)

2018-09-19 16:31

第一章 導論

1、社會研究(social research):一種以經驗的方式,對社會世界中人們的行為、態度、關係,以及由此所形成的各種社會現象、社會產物進行的科學的探究活動。進而理解我們周圍的社會世界,預測社會發展、變遷的趨勢。

其方法體系包括:方法論;研究方式;具體方法與技術。 社會研究的三個基本特徵:研究的主題是社會的而非自然的;研究方式是經驗(經驗性,指社會研究必須依據可感知的資料)的而非思辨的;研究的問題是科學的而非判斷的[是否正確]。

2、社會研究的方法體系分為三個層次:方法論、研究方式、具體方法及技術。 方法論 哲學基礎 邏輯 範式 價值 客觀性 研究方式 調查研究 實驗研究 實地研究 文獻研究 具體 方法技術 問卷法、訪問法、觀察法、量表法。抽樣方法、測量方法 ;統計分析方法、定性資料分析方法、計算機應用技術 .

方法論(methodology):方法論所涉及的是規範一門科學學科的原理、原則和方法的體系,社會研究中的方法論所涉及的主要是社會研究過程的邏輯和研究的哲學基礎。包括兩種基本的、同時又相互對立的方法論:實證主義方法論和人文主義方法論。其中實證主義方法論一直佔據主流位置。

實證主義方法論:社會研究應該向自然科學看齊,將社會現象當作純粹客觀的現象來測量分析,通過對社會現象進行具體可觀的觀察,對經驗事實做出客觀的研究結論。在研究方式上,定量分析是其最典型特徵。

人文主義方法論:充分考慮人的特殊性,要發揮研究者在研究過程中的主觀性,深入人的內心世界去理解其行為及其社會後果。人文主義者結合人類行為主體對社會世界的認識能力和能動特性、思維和意志等,來描述或建構研究對象的經驗世界。在研究方式上,定性研究是其典型特徵。

3、研究方式(research mode):指研究所採取的具體形式或研究的具體類型,包括貫穿社會學研究的全過程的程序、策略、方法等。通常有四種類型:調查研究;實驗研究;文獻研究;實地研究。心理學者通常採用實驗研究;社會學者-調查研究;人類學者-實地研究;傳播學者-文獻研究式。 研究方式的選擇:與所研究現象的性質、研究對象的規模、研究所採用的分析單位、研究所要達到的目標等等緊密相關。對於同一問題可採用不同的研究方式。

研究方式 方法論 子類型 資料收集方法 分析方法 研究性質 調查研究 實證主義 普遍調查 抽樣調查 統計報表 自填式問卷 結構式訪問 統計分析 定量 實驗研究 實證主義 實地實驗 實驗室實驗 自填式問卷 結構式訪問 結構式觀察 量表測量 統計分析 定量

2 實地研究 人文主義 參與觀察 個案研究 無結構式訪問 無結構式觀察 定性分析 定性 文獻研究 實證主義 內容分析、 二次分析統計資料分析 官方統計資料 他人原始數據 文字聲像文獻 統計分析 定量 調查研究應用領域較廣,操作程序嚴格規範,對事物的分析精確性高,對信息的收集迅速及時,兼顧描述和解釋兩種目的,可以通過樣本特徵來推斷總體。其資料是被訪者的自我報告,對行為的測量被動、簡潔,難以了解社會現實中人們的真實行為過程,對思想難以深入探討。

實地研究適合在自然條件下觀察和研究人們的態度和行為,適合於研究現象的發展和變化過程,效度高,靈活性和彈性大,但概括性差,信度低,耗時長,對研究對象會產生影響。 實驗研究基本目標是判斷兩個變數之間的因果關係,需要一定的設備和條件,研究內容狹窄。 文獻研究設計的資料可來源於當事人的文件以及歷史文獻、統計資料等,省時省力、費用低、風險小,可研究無法接觸到的研究對象,可分析擴越較長歷史的社會現象,但又是資料難以獲得,缺乏標準化的形式,難以編碼分析,文獻質量、信度、效度難以保證。

4、研究範式:包括社會事實範式(以迪爾凱姆的方法論思想和結構功能主義理論為代表,強調社會現象的客觀性,強調對宏觀的社會結構、社會制度、文化規範進行研究,在社會結構層次和文化層次探討社會的本質屬性),社會定義範式(以韋伯的思想和符號互動論為代表,強調社會現象的主觀性質,認為宏觀的社會現象都是人們主觀定義的,強調在微觀層次研究人們如何建立社會並在社會中行動的),社會行為範式(以行為科學的方法論為代表,強調對個人的社會行為進行客觀精確的分析,主張用經驗或實證的方法研究社會現象。認為事實範式過於抽象,限於宏觀層次,而定義範式過於主觀,限於微觀層次,強調對人外部行為的經驗觀察來認識社會現象的因果關係) 定量研究 定性研究 哲學基礎 實證主義 人文主義 研究範式 科學範式 自然範式 邏輯過程 歸納推理 演繹推理 理論模式 理論檢驗 理論建構 主要目標 確定相關關係和因果聯繫 深入理解社會現象 分析方法 統計分析 文字描述 主要方式 實驗、調查 實地研究 資料收集技術 量表、問卷、結構觀察 參與觀察、深度訪問 研究特徵 客觀 主觀

5、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側重於、且較多地依賴於對事物的測量和計算。定性研究則側重於和依賴於對事物的含義、特徵、象徵的描述和理解。

a.從認識論角度看,二者基於不同的範式。定量研究源於實證主義,接近於科學範式;定性研究從屬於人文主義的自然範式,力圖對社會生活的自然場景加以整體的理解和解釋。

b.從研究的邏輯過程看,定量研究與演繹過程更為接近,目標是確定變數之間的因果聯繫,強調價值中立,常常是對已有理論的檢驗;定性研究基於描述性分析,注重現象與背景之間的關係,認為事實與價值無法分離。其邏輯方式本質上是歸納的過程,即從實地研究中所獲得的經驗材料中歸納出具有理論特性的命題和闡釋框架。

c.在理論與研究的關係上,定量研究則用於理論檢驗;定性研究通常用於理論的建構。

d.在研究方式上,定量研究側重對社會事物的精確測量和計算,強調研究程序的標準化、系統化和操作化,常使用調查、試驗、文獻研究,獲得數量化的資料便於使用統計學方法分析變數的因果關聯;定性研究側重對行為主體的意義以及行為過程的描述和闡釋,強調行為背景因素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強調研究程序、方式、手段的靈活性和特殊性,常使用實地研究,獲得具體的實例資料。

e.總的來說,定量研究在結果上具有概括性和精確性,但對社會生活的理解缺乏深度;定性研究可以獲得深入理解社會生活的豐富細緻的資料,但難以推及整體的社會運行狀況。這是研究過程的兩種途徑,發揮著不同的作用,不存在誰優誰劣的問題。

6、社會研究中的困難:社會研究者所研究的是社會現實中的人、人的社會行為,以及與人有關的社會現象

因此: a) 人的特殊性:作為社會研究對象的人、人的行為、及其所構成的社會現象和社會產物都是具有主體意識的,有主觀意志,不一定與研究者合作,所以無法達到自然科學那樣高的正確程度。

b)研究的干擾性:對人們的社會行為進行研究,這種行為本身就可能改變它所研究的行為;研究者(人)會對被研究對象(人)產生干擾,所得經驗是被干擾後獲得的。

c) 社會現象的複雜性:研究對象的複雜化,使得研究涉及的相關因素更多,社會研究者面臨更多更複雜的變數,也更難分清現象的原因和結果;人既是一種生物個體,同時又是一種社會個體。因此人們的行為不僅受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響和制約,而且還受到所生存的社會環境(包括社會制度、文化傳統、家庭背景等)、他所具有的社會關係,以及他所形成的社會互動的影響和制約。

d) 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約:社會研究除了會受到與自然科學相同的各種自然條件限制外,有時還受到倫理的、政治的因素的限制。

e) 保持客觀性的困難:研究者本身也是其研究對象的一部分,難以保持客觀、超然的態度。研究者也是人,與被研究者之間會產生情感,不知不覺影響他對資料的反應和對研究結果的解釋。

7、研究過程的五個階段:

a) 確定研究課題並將其系統化

b) 設計研究方案和準備研究工具

c) 資料的收集

d) 資料的處理與分析

e) 結果的解釋與報告。

--選題階段主要有兩個任務:一是選取主題,二是形成研究問題。

--選擇問題階段受多種因素制約: 主觀:研究者理論素養、生活閱歷、觀察角度、研究興趣; 客觀:社會環境等。研究問題選擇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這個研究工作的成敗。 -

-研究設計階段由兩部分組成: a.道路選擇(為了達到研究的目標而進行的研究設計工作,設計研究的思路、策略、方式、方法以及具體技術工具等各個方面) b.工具準備(對研究所依賴的測量工具或信息收集工具如問卷、量表、實驗手段等等的準備)。 資料收集階段:主要任務是具體貫徹研究設計中所確定的思路和策略,按照研究設計中所確定的方式,方法和技術進行資料的收集工作。

--資料分析階段:對收集的原始資料進行系統的審核、整理、歸類、統計和分析。

--得出結果階段:撰寫研究報告,評價研究質量,交流研究成果。

8、社會研究中的創新原則的基本意義和方式:指研究問題時應具有某種新的東西,與眾不同的地方和自己獨特的特點。作為一種科學的認識活動,我們的每一項具體研究都要能夠在某些方面增加人們對現實世界的認識,能夠為人們了解、理解、熟悉和掌握現實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各種問題、各種規律提供新的東西,而不能停留在同一領域、同一範圍、同一層次上重複研究,重提結論。

創新體現在問題在研究的思路、研究的角度、依據的理論、研究的對象採用的方法、研究的內容等某一方面或某幾方面,與前人的研究有所不同,有自己獨到、新穎的地方。

文章來源於公眾號:社會學考研聯盟


推薦閱讀:

TAG:筆記 | 做筆記 | 課堂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