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柏林破紀錄管窺國內馬拉松直播行業

從柏林破紀錄管窺國內馬拉松直播行業

來自專欄馬拉松Sean8 人贊了文章

毫無疑問,今天會濃墨重彩地載入馬拉松運動的史冊。能親眼目睹基普喬格打破世界紀錄---哪怕是從手機屏幕上---也都是人生幸事。我為自己從事馬拉松行業而感到驕傲,也感謝跑友們對我解說和主持工作的支持與鞭策。今天不少朋友說沒聽到我解說柏林好遺憾,這是我的遺憾。16年我解說的那屆差一點破,已經覺得挺遺憾的了。隨著我解說賽事數量的慢慢積累,彷彿一夜之間,我就被愛屋及烏的朋友冠以「著名解說員」的稱謂,實在是誠惶誠恐,受之有愧。今天,我發一篇文章拋磚引玉,初稿寫於今年7月,刪節版發表於《戶外探險》8月刊。細心的粉絲會發現,我已經兩個月沒有更新公眾號了,原因是暑假要陪孩子,各位久違了。本文4500字,閱讀約需要8分鐘。

關鍵詞:馬拉松直播

關鍵詞出處:2018年,央視馬拉松直播資源被智美壟斷,加之樂視退出網路直播平台的競爭,不少領域和區域出現真空地帶。多家資本趁勢殺入,力求分一杯羹,一時間亂戰江湖。另外一方面,直播水平的參差不齊也反應了這個細分領域批量規範化運作的難度頗大,甚至不少跑友發出「解說員知道的還沒我多,不如我上」這樣的呼籲。那麼我國馬拉松直播的現狀怎樣,還存在哪些問題亟待解決?

?

勢力範圍的重新劃分

今年初圈內最大的新聞之一,就是香港上市公司智美體育集團壟斷了中央五的直播,想要央五直播,必須先加入其旗下「奔跑中國」系列賽方可,直播的費用也由去年的500萬一場直接飆升到700萬。多方觀望之中,南方某賽事是第一個對智美做出「被招安」妥協的知名賽事。眾所周知,該馬拉松一直由另外的主辦方舉辦,而在兩三年前,智美就曾在一次大型會議的宣傳文檔中早早將該馬拉松列入其主辦的賽事名單之中,一時引發了不少爭議。面對智美一家獨大的局面,旅遊衛視率先祭起分庭抗禮的大旗,贏得業界一片叫好之聲。雖然旅遊衛視的收視率、覆蓋率、影響力尚不能與央視同日而語,但它畢竟要遠勝於大多數省級電視台,我們也期待這個平台能有更多實質性的後續跟進舉措。

與電視直播不同,頭些年的網路直播是樂視一家獨大,騰訊優酷等視頻網站跟隨。在重金砸版權、電視硬體覆蓋和吸引人才的戰略支持下,樂視一度是國內最吸睛、最專業的網路馬拉松賽事直播平台。後樂視時代,亦有幾家平台值得特別關注。比如,後台是大金主中國移動的咪咕善跑,還有馬雲爸爸麾下的阿里體育。咪咕善跑旗下雖然還運營著飆山越野系列賽事,不乏業內人士,但苦於沒有自己的直播團隊、亦或是未戰略性設置編製,拿到授權的六大馬拉松賽事直播都要仰仗外包才能分一杯羹。阿里拿到杭州以後,部分圈內人也是持謹慎的樂觀態度。中跡體育「健康中國」系列賽的直播有人民網和人民體育背書,多為老少邊窮地區的切入點是其特點、賣點,也是官媒的普遍痛點所在。在網路平台發力的還有新浪、環宇體育、龍眼直播等。

?

馬拉松直播的呈現內容

由於馬拉松比賽本身的屬性所限,直播的大部分時間都會關注在精英運動員第一集團的PK,這一點無可厚非,國外六大賽事也具有這樣的特點。

依託賽道,展現舉辦地的市政建設、風景名勝。一年一度的馬拉松賽事動輒上萬人參加,觀眾數十萬,是一張當之無愧的城市名片。無論是主辦方、當地政府還是贊助商,從賽道的設計和選擇階段就開始在城市風貌和露出權益間角力共贏。比如,放在新區對市民生活的影響較小,也能集中展示市政建設;放在老城區風景會好一些,但協調和把控的難度則會指數級增加;贊助商如果是地產企業,會竭力讓賽道經過自己的樓盤,甚至把起終點就安排在其附近......

普通選手、志願者和觀眾的風采在一部分賽事直播中也會得到一定比例的展現,不過這些內容的多寡要看直播團隊的安排和側重。

註:六大指美國的波士頓馬拉松、紐約馬拉松、芝加哥馬拉松、德國的柏林馬拉松、英國的倫敦馬拉松,以及日本的東京馬拉松。無論從競賽成績、參賽規模還是直播質量,這六個比賽都代表了全世界最高水平的馬拉松賽事。

?

馬拉松直播的受眾

很多不跑步的人都會問我這個問題:如果沒有特別的原因,有多少人會在周末的早上八點爬起來打開電視、電腦或手機,觀看一場馬拉松比賽的直播?當然,跑步的人也會問同樣的問題。

從根上說,比賽電視直播的本質剛需,只是達標國際田聯的金標(要求國際直播)和銀標賽事(要求國內直播)才有的硬性規定。2017年全年,我國大陸地區賽事共1102場,直播賽事的場數尚無官方統計,筆者個人估算大約是總數的12-15%。我國大陸地區一共才八個金標、三個銀標,因此絕大部分賽事直播的目的並不是達標,而是擴大宣傳和影響力。

六大級別的網路直播,實時在線獨立IP可以達到六位數級別。加上因時差、工作等原因事後觀看直播回放的,數量頗為可觀。但瀏覽量、黏性與賽事的知名度關聯密切,一些國內冷門地區的賽事也會出現僅有寥寥數據的尷尬局面。

最關心直播效果的,可以說是當地政府、主辦方、贊助商等相關利益方。說句大白話,花錢了,要聽響。上了央視還是地方電視台,在年終工作述職報告中的分量是不一樣的。但是,有種冷叫你媽認為你冷,有種不錯叫領導認為不錯。又有多少領導是(懂)跑步的呢?

還會有相當一部分觀眾是當地民眾,以及祖籍該地區、現居住在其他地域的老鄉。畢竟,這是自己老家舉辦的盛世,身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能看到熟悉的街道,也許還能看到認識的人,也是慰藉思鄉情的一劑良藥。

觀看直播的主力軍依然是全國各地的跑友,直播質量高不高,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看看直播彈幕、微信群、公眾號的推文和回復,就知道直播效果哪家強了。可惜的是,從某些比賽年年改、年年挨罵就可以看出,民眾輿情未必次次都能上達天聽。

「誰在看」和「給誰看」,貌似同義,實則是兩個範疇。究竟是對政績的追求、賽事影響力的需要,還是獻給跑友看的,呈現出的效果可能會有天壤之別。

?

主持和解說的資質

毫不誇張的說,一場馬拉松直播出不出彩,一半靠視頻素材,另一半就靠主持人和解說員的兩張嘴了。一個活生生的例證就是,在足以列入「2018年跑圈十大糗事件」的波士頓馬拉松的直播中,一直到頒獎結束,主持人和解說都叫不出川內優輝的名字,結果「這位跑姿很業餘的日本選手」最後拿了冠軍。

我一般不願意評價同行,因為不(de)禮(zui)貌(ren),但這個梗實在是太過有名了。不過就像那句老話說的,見賢思齊,見不賢則自省。解說完我會自己再看一遍重新復盤,許多朋友也會給我一些非常真誠的指正,在此一併表示感謝。君子聞過則喜,我就舉幾個我自己的疏漏:比如前年柏林講地標建築太多、去年無錫不認識楊定宏、今年倫敦沒叫全普羅米修斯......有人喜歡,就會有人不喜歡。每次的糾偏就像修正彈道,也像windows打補丁,補丁總還會有的,希望少一些、小一些。

一般的配置是電視台指定一位經驗豐富的專業主持人坐鎮,另外聘請一位技術專家,少量比賽還會加配一位當地人文歷史專家。波士頓馬拉松直播暴露出問題的本質並不是這兩位老師專業與否,而在於主持人和解說嘉賓庫人選的匱乏和梯隊建設的缺失。其實從主持人的角度來審視,這兩位老師的語言、節奏、颱風沒有太多可指摘之處。關鍵在於,很多跨專業主持人(比如高爾夫、籃球、足球、田徑其他項目)被趕鴨子上架直播馬拉松,但是又苦於沒有時間針對賽事做充分的功課。

波士頓之後,很多跑友在推文中自告奮勇毛遂自薦,也有直接請教到我這裡的。目前我國的主持人大都是播音專業出身,有的電視台指定必須是本台註冊或者報備的人員才能參與。解說員的遴選相對寬鬆,主要看口才、以往解說經驗和對跑步的了解程度。解說員的人選,目前既有科班出身的,也有半路出家的。需要提醒的是,跑得快、拿過冠軍、當過教練,不等同於能說、也會說,更不等同於能被觀眾接受。沒正兒八經跑上個十年八年,在跑步上真花夠時間鑽研,在業內有相當人脈和熟悉程度的,還真的很難hold住場子。就我目前解說幾十場的經驗,一般的比賽我會做兩到三個工作日的準備工作,大比賽或者沒去過的比賽,會延長到一周。即便是這樣,我也在一些場次的解說中暴露出對國內精英選手了解不足等問題。

此外,目前國內比賽在境外播出的,往往都是凈媒體流,只有少量英文字幕,沒有配備英文解說。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雙語人才的極度缺乏。

人民網今年夏天舉辦了馬拉松主持人大賽,發掘了一批優秀的苗子,其中不乏老江湖和體育、傳媒類大學主持人科班專業出身的研究生,在9月15日雄安馬拉松直播中與我搭檔的迪達爾,就是亞軍獲得者,也希望能繼續湧現更多可用之才。

?

高水準馬拉松直播的要件

今年夏天,某知名馬拉松的直播無實時公里數和比賽時間等關鍵輔助信息、幾乎沒有鏡頭給國內選手、與賽事關聯性較弱的周邊佐料過多,被跑友詬病為就好像西紅柿雞蛋湯,但蛋是蛋味、湯是水味,整體寡然無味。作為從業人員,我不得不承認一點現狀:我們和世界一流馬拉松比賽直播的差距仍然很大,需儘快全方位迎頭追趕。

機位設置

固定機位、遊動機位、採訪點、起終點搖臂、無人機、直升飛機,這些專業術語觀眾可能並不了解,他們判斷的標準就是有沒有拍到盡量多好看的畫面。

實時數據的全面性

最主要的就是領先選手完成的距離、實時配速、每5公里的分段配速和完成時間,與賽會紀錄和世界紀錄的正負偏差。做得好的比賽還能列出前幾名的排名,以及後續選手和暫列第一名選手的時間差。其他數據包括風速、溫度、濕度。

輔助資料的多樣性

比如賽道的3D圖、沿途景點和重要地標建築的視頻講解,參賽精英選手的宣傳小片。這些多媒體資料的間歇呈現,會增加直播的可讀性和趣味性。

前後台信息交互的及時性

很多跑友都以為直播嘉賓面前會有一個提詞器顯示屏,導播那裡有一個強大無比的系統,會隨時把數據和信息打上去。實際上顯示屏的確有一個,看到的和大家一樣(多數很簡陋,筆記本大小),就是比賽的畫面。除了導播少量提示以外,所有要講的內容,幾乎全部都要事先自己準備。偶爾有不在精英名單內的長號碼黑馬出現,導播也是一臉懵。大部分比賽,我準備的內容只有一小半會根據直播進度和鏡頭掃到的畫面隨時口播出去,一大半素材都是沒用上,或者是備用的。工作性質就是這個樣子,寧肯多準備,也不能少準備。如果沒做好功課,看到了新聞點又不能信口開河,也只好冷場。倉促上陣,是對跑友的不負責。

網站建設

目前國內賽事由於參加的普通外籍選手較少,因此在英文網站的建設上並沒有花太多氣力。除了國際金銀銅標按規定必須中英文對照以外,絕大部分賽事沒有其他語種的子站,小部分菜單有英文關鍵字,點進去內容仍是中文。只有寥寥數家賽事有全英文頁面,其中一半是一線城市,一半是靠近邊境的旅遊城市,走了兩個極端。六大級別的賽事往往大部分選手來自本土以外,因此有三四種語言的網站和賽事指導手冊。

媒體資料包

六大級別的賽事,賽前一個月提供的媒體資料包往往過百頁。這一百頁遠非480頁的賽事執行手冊可比擬,就拿特邀運動員來說,每一位都至少有一頁的篇幅,從幾歲開始練跑步開始,說到人生首馬、最好成績、哪年生的孩子、贊助商是哪家、比賽那天會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和鞋子......個別韓日籍和東歐選手名字不太好念,官方資料還會貼心的標出音標。反觀國內賽事,要點資料都是擠牙膏的節奏,而且特邀運動員只有一個excel表,裡面只能體現人名國籍,有的連參賽號碼、年齡這些基本信息都得現要現查。當地的人文背景、賽事歷史等資料,官方提供的就是百度能查到的,想要出彩還得靠解說員自行準備。

總結:馬拉松直播,想要做得專業,讓社會各階層都有興趣觀看,任重而道遠。唯願業內諸君知恥近乎勇,力行近乎仁,為大家奉獻更多精彩的直播大餐。

本文刪節版發表於《戶外探險》8月刊

全部或部分內容任何形式的轉載和改編,請首先聯繫作者取得授權


推薦閱讀:

TAG:馬拉松 | 直播 | 網路直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