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90後夫妻已經撐不下去
來自專欄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226 人贊了文章
第一批90後夫妻已經撐不下去
作者:宋清辭(富書籤約作者)
90後從來不缺標籤。
從「嬰兒潮一代」、「迷惘一代」到「垮掉的一代」、「千禧一代」。
從「浮躁」、「毛手毛腳」、「好吃懶做」、「網癮青年」到「佛系青年」、「陀螺青年」、「老阿姨」、「小姐姐」。
當許多90後還以為自己依舊是父母手中的小寶貝的時候,00後異軍突起,把90後擠到了中年的行列中。
聯合國對於青年的定義,是年齡介於15歲與24歲之間的群體,也就是1994年以前的90後全部都以步入中年。
而第一批步入婚姻的90後中年夫妻,在茶米油鹽,婆媳關係的掙扎中,已經快要撐不下去。
漂泊者的迷茫:80後的蝸居,90後的出租房
@Lily 一線城市 90年
結婚1年 無娃
當時看《蝸居》覺得他們好慘啊,那麼小的房子一家三口居住。
輪到自己,才發現我們連蝸居都不配享有。
看不到未來,好像只能在不斷漲價的出租房裡度過餘生。
@小夏 准一線城市 92年
結婚2年 兒子1歲
房價太高了,只能找老人幫忙。
沒敢買大的,83平,公婆付首付,我爸媽包了裝修,不過每月的房貸負擔也很重。
《上海女子圖鑑》中有一個情節很扎心。
剛進入社會的羅海燕局促地跟在房產中介身後,一整天看了十多套房子。
太貴了、太破了、太遠了……每次她的臉上透露出這樣的信息,房產中介就多了一絲不耐煩。
最後,羅海燕絕望了,諾大的魔都上海,竟無她的安身立命之處?
如果說單身的羅海燕尚且還能夠走合,那麼已婚的90後夫妻可選擇的餘地就更少了。
不能跟人合租、房內要有廚房和陽台、未來可能有孩子,房間需要大一點……
然而現實的壓力卻硬生生折斷了他們婚前對於生活所有的美好想像,也許兩個人只能住在落後的城中村,破舊的漏水房,連孩子都不敢要。
之前網路上有篇文章,題目忘了,大概是95年女孩已經買房,當時我就震驚了,我這個90年的中年媽媽,至今還是與公婆住在一起的,而我身邊的90後夫妻,也大都還靠著租房度日。
安子是在深圳與老公Eason相識的。
安子在福田,Eason在羅湖,因為工作關係相識,俊男靚女,又是高薪職場人士,是人人歆羨的情侶模範。
他們兩個戀愛半年後決定結婚,看著深圳動輒兩三萬,高則四五萬的房價,在看看銀行里五位數的存款,默默放棄了。
兩人在福田區租了一間白領公寓,3300一個小單間,加上一處可以開火的廚房和一個擁擠的衛生間,就是他們的新房。
一開始,他們也曾快樂地在二人小窩裡度過美好的夜晚,可漸漸不便都顯露了出來。
結婚一年半,安子想要個孩子,但是這麼小的房子,他們兩個尚覺得擁擠,更何況多加一個孩子呢?
而且孩子需要照顧,安子不能放棄工作做全職媽媽,接母親過來或是請保姆照顧孩子,也沒有多餘的空間居住。
想家人的時候,因為房子小,不能把家人接到身邊的局促,因為工作原因,不方便請假回家的尷尬。
對漂泊在大城市的90後夫妻,房子成了橫亘在他們中間的一道難關,他們每天忙忙碌碌,卻看不到兩個人的未來。
獨生子的心酸:六位老人,二胎孩子
有人說,85後90後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代獨生子女。
前段時間,一張《獨生子》的照片刷遍了朋友圈,芊芊邊哭邊說:「這就是我和老公的真實寫照。」
去年九月,芊芊的婆婆查出患有腦梗,需要住院治療。
芊芊那時剛好懷孕8個月,正是需要人照顧的時候,卻跑到醫院照顧起自己的婆婆來。
「沒辦法,我和老公都是獨生,公公身體也不好,家裡再沒有人了。」
芊芊的老公成了家裡唯一的頂樑柱,母親的住院費、父親的藥費還有未來生孩子的錢都要他來賺,一刻也離開不了公司。
「還好我的父母身體硬朗,有領著退休工資,要不然真不知怎麼辦呢?」
芊芊分娩那一天,只有她的父母在她身邊,老公請了一天假到醫院照顧母親。
芊芊決定等孩子一歲半就要送到托兒機構,自己還要繼續工作來賺錢養家。
看著這個92年的明媚女孩被生活折磨得骨瘦嶙峋,我心裡有說不出的心疼。
曾經有一對夫妻算過一筆30年的賬:
房子:50萬。包括裝潢、按揭利息。
孩子:30萬。不包括留學,哈佛一年就要幾十萬。車子:90萬。按10年換一輛12萬的車計算,含30年汽車使用費。家用:108萬。按一家三口吃、穿、住、行、用等,每月3000元計算。
養老:48萬。按退休後再活20年、每月花銷2000元計算。父母:43.2萬。按30年每月分別給雙方父母300元,一生孝順父母費用。休閑:30萬。30年中每年1萬,應該不會太浪費吧。
總共400萬,這還只是最普通的蝸居生活,只生一個孩子,雙方家庭的父母有養老金自給自足還不生大病的基礎上。
但對於90後夫妻,未來可能面臨的是六位老人,二胎孩子,再加上逐年上漲的物價,負債纍纍的他們,如何撐得起全家的幸福生活呢?
夢想家的孤獨:家,已經不是退路
@大牛 二線城市 91年
結婚一年 無娃
不敢和家裡人說心裡的事,說多錯多。
沒法指望他們能給我安慰,只要別雪上加霜打擊我就謝天謝地了。
很多人都說90後天馬行空,沒錯,90後愛做夢,喜歡研究新點子,探索新方法,可結了婚的90後再想這些,總會被冠上「不務正業」的帽子。
大飛創業半年,女朋友Anna懷孕了,正是大飛工作最繁重,壓力最大的時期,想緩緩結婚的,但Anna和家人不同意。
第二個月,就把婚禮辦了。
沒時間準備新房,在Anna要求下,住進了女方父母家裡,這下,全家人都開始對大飛進行「耳提命面」。
Anna的父母覺得大飛創業不穩定,「語重心長」地勸他找一個安穩的工作。
Anna嫌大飛陪她的時間太少,每天回家都酸溜溜地說,他嫌棄懷孕的她,每天在外面找美女去了。
大飛頂著工作上的壓力,又要忍住對老婆一家人的怒火,覺得自己都要精神分裂了。
他疲憊地對我說:「曾經以為家是走投無路時最後的退路,卻沒想到家是一個深不見底的無底洞,我寧願加班到深夜,也不願回到那個沒有溫度的冰窟。」
很多90後結婚後,比婚前更加孤獨。
曾在微博上看過一段話:
其實我這代人,很多是沒有後路的,感到失敗和望不到頭的時候,沒有那個外界默認的「避風港」。
不會覺得「就這樣回家好了」,回到那個有爸爸媽媽的屋子裡,把接下來的日子過完。或者重新振作再出發。
很多人其實不把家當作退路的,低谷時,家人甚至會給予更大的壓力。
我看到很多的年輕人站在路中間,就那樣站著哭,身後沒有燈火,身前白霧茫茫。
90後已婚夢想家的孤獨,寫得心酸,看得心痛。
巨嬰族的任性:90後夫妻的離婚率歷史新高
有人說:「80後不是離婚了,就是正走在離婚的路上。」
而現在離婚大軍正悄悄向90後夫妻靠攏。
中商研究院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的結婚率逐年下降,而離婚率逐年上升。
在這其中,情感問題成為夫妻婚姻破裂的最主要原因。
在網上看過一條新聞,又好氣又好笑。
90年的王靜與91年的小默結婚三年,卻只在家做過一次飯,最後終於走上了離婚的不歸路。
王靜和小默從小都是被父母放在手心裡捧著的,他們情趣相投,但在生活上,卻都一臉抓瞎。
吃飯問題很好解決:早餐包子店解決,中餐食堂解決,晚餐則一三五在婆家吃,二四六在娘家吃,剩下的周日則是下館子的日子。
洗衣問題也很好解決:臟衣服扔進洗衣筐,媽媽每天下午就會過來幫忙清洗,房間也會幫忙打掃。
家,對他們來說,就像是一間賓館,有父母幫他們負重前行,他們就安然地享受歲月靜好。
但很快,王靜就懷孕生子,小默事不關己,繼續泡吧、打球。
當然,生完孩子的王靜也沒有好在那裡去,照顧孩子的重任不歸自己,而是壓在了母親身上。
兩人的矛盾越積越多,最終以離婚收場。
這則新聞下面有條評論很精闢:「我覺得應該給這樣的婚姻取個名詞:巨嬰婚姻。」
很多90後夫妻雖然已經步入「中年」,但在他們心底,還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又如何能夠撐得起一個家呢?
有愛的婚姻,才更有質感
總有一些人喜歡對90後夫妻的婚姻品頭論足,就像《失戀33天》中的一句台詞:
我們那個年代的人,對待婚姻就像冰箱,壞了反覆地修,總想著把冰箱修好,不像你們現在的年輕人,壞了總想要換掉。
可是,比起爭吵無休的「完整家庭」,婚姻的「質感」才是90後夫妻的追求。
「90後的婚姻哪有你說的那麼轟轟烈烈,慘不忍睹?其實婚姻幾時也一樣,都需要文火慢燉,細水長流。」
看了我寫的那一堆文字,好友小米對我說。
小米就是一個普通的90後女孩,家境一般,工作一般,但她非常努力,在24歲的時候因為工作遇到了男朋友,自然而然戀愛、結婚,又回到家鄉生子。
他們經歷過在大城市裡出租房裡的擁擠和骯髒,經歷過兩個人每天啃速食麵的貧窮與飢餓,也經歷過父母住院時的憂心與焦慮。
但不同的是,他們二人一直相互鼓勵和扶持,終於走出了生活的泥沼,又重見陽光。
「光明源於黑暗,黑暗湧現光明」,每次覺得撐不下去,當時的男友總是用《魔獸》里的這台詞鼓舞她。
或許第一批90後夫妻面臨很多現實的壓力和家庭的矛盾,但只要有愛,再苦也能扛下去。
有愛便有了溫度,有愛便有了動能。
就像桐華說的:「生活的時光,總會給我們柔軟的心留下傷痕,總會讓我們的眼睛看到黑暗,但它永遠不能剝奪我們的微笑,與我們追尋光明的勇氣。」
?作者簡介:宋清辭,富書籤約作者,有著兩個寶貝的90後寶媽,熱愛瑜伽、跑步、寫作和量子力學,這個世界有太多無法控制的東西,所以藉助筆尖傳遞力量,以嚴肅的筆觸討論怪誕的哲理,用清醒的眼睛品鑒混沌的人生,微博@清辭輕詞201804,豆瓣@清辭輕詞。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認知學院,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媽,本文版權歸富書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