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特大影響的血鉛事件如何發生?
來自專欄關於環境的故事125 人贊了文章
(今天的文章有點長,收集資料用了一天半的時間,寫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共 10998 字 ,閱讀大概需要10分鐘)
在這周,我試圖從基層政府的立場來理解為什麼會發生污染事故。在案例搜集過程中意外發現了一篇博士論文,論文作者走訪和調查了2009年發生在陝西鳳翔血鉛事件的利益相關方,完成了較為全面的事件回顧。
鳳翔縣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東北方向。2009年8月,陝西鳳翔縣抽檢731名兒童發現615人血鉛超標,其中166人中、重度鉛中毒,原因為東嶺冶煉公司污染,且未能按期組織衛生防護範圍內村民搬遷,11名幹部因此受處分,名單至今仍未公布。讀到後面你會發現,這段從百度百科上摘下來的記錄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官方只公布過此事件的調查結論,無論是當時的環保部還是地方政府,都沒有發布過針對這起特大環境污染事件的調查報告。
2009年是近些年來中國環境污染事件高發的一年。這一年,環境保護部(註:現在以更名為生態環境部)共接報了包括陝西鳳翔、湖南武岡、雲南東川在內的12起重金屬、類金屬污染事件。這些事件致使4035人血鉛超標、182人鎘超標,引發32起群體性事件。其中,因中毒人群超過100人,陝西鳳翔血鉛超標事件被列入特大環境污染事件。
藉機科普一下《國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並談一下自己的想法。
2003年12月23日,重慶開縣發生特大井噴事故,重慶市開縣4個鄉鎮6萬多居民被緊急疏散轉移。243人中毒死亡、2142人住院治療。
這起事故暴露出我國在環境應急管理、環境監測能力的不足。以2003年底為起點,環保系統的監測和應急能力逐步建立,各地環保部門先後啟動了當地環境應急系統的建設。2005年1月,《國家突發公共事件總體應急預案》通過國務院會議(註:2014年進行了修訂),並於2006年1月正式發布。此預案的建立標誌著我國環境污染突發事件應急機制的形成。
根據《預案》,突發環境事件對應的級別直接決定事件的相應分級。但是,在我看來,重金屬污染事件中若發生人體中毒的話,應該上調一級。
對於重金屬污染來說,最初的污染髮生在重金屬加工的場所,例如涉鉛企業或者礦石的洗選車間,影響的是這個場所中的人和環境介質例如空氣,其次污染進入到土壤(農田)、公路、更遠處的空氣,繼續通過空氣中的粉塵、被污染的農作物(大米、小麥)、飲用水而影響到居住在附近的居民。換句話說,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作為食物鏈頂層的人成為一個指示標記,當人體已經能夠檢測出高濃度的血鉛,就意味著環境中的重金屬污染已發展到極其嚴重的程度。
不同於其他環境污染類事件,例如一個運送化工品的車發生事故傾倒大量的化學品,重金屬污染一旦產生擴散到廠區/礦區以外的地方對人體產生影響,環境中的重金屬污染和人體的重金屬中毒處理成本都很高,且經過長時間的處理也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更不用說一些重金屬的人體影響還不可逆。
說回到陝西鳳翔血鉛超標事件。事件發生時,因其頗為敏感,對此事進行報道的媒體(查了一下有南方都市報、《財經》雜誌和南方周末)僅採訪到了血鉛兒童的家長,對於造成污染的企業和企業所在的工業園區、基層政府、基層政府的環保部門,作為核心利益相關方的聲音是缺失的。
前述博士論文作者前往多地,在事件發生三年後,因其不敏感的身份,走訪了多位直接相關當事人,將血鉛事件發生前的背景信息補全,而這些背景信息,對於還原一起9年前發生的特大污染事件因何而發生極為重要,這些導致鳳翔縣血鉛事件發生的原因仍然在其他地區存在著,潛藏在背後的思想也仍然存在著。
下面的信息按照時間線來整理,資料來源於論文、媒體公開報道、政府網站公開信息:
——2003年——
在2003年之前,鳳翔縣地方財政收入僅有5000多萬元,鳳翔縣吃「財政飯」的幹部、職工、教師約兩萬人,此外縣政府還要在公共服務、社會管理等領域承擔主要的支出責任,這導致縣財政缺口數額巨大,入不敷出。擴大稅源、招商引資,強化經濟建設職能,才能讓地方政府承擔起關乎民生、維繫政府公信力的各種公共產品供給的責任,另一方面,以GDP為標準進行政績考核的制度安排下,縣政府官員首先考慮的是如何利用手中資源配置的權力去追求GDP增長速度。縣政府控制縣環保局的人事權和財權,所以當經濟發展與環境相衝突時,縣環保局對本級政府「呈現強大的依附性」。
2003年,鳳翔縣發改委一位負責重點項目建設督促、協調、指導工作的領導:「2003年時,周邊的幾個縣都在爭這個項目,我們也是費了很大勁才把其落戶到長青鎮工作園的。為引入此項目,縣政府想盡一切辦法,除對企業用地實行零地價政策外,還提供了許多優惠措施,並發動財政供養人員籌集510萬元資金支持該項目建設。」
東嶺集團總部已退休高層管理人員對2003年項目選址的回顧:「當時確有兩、三個地方和鳳翔縣競爭,之所以選擇鳳翔縣,主要基於三點考慮:一是縣政府同意我們將廠址選定在緊鄰水庫一帶以方便大量用水;二是縣政府同意我們圍繞鳳翔縣火車站開工建設和生產以方便大量用煤及運輸;三是由於產品要打入國際市場,我們所提出的一個月內建廠並快速投入生產的要求得到了縣政府的同意,縣政府專門開闢了綠色通道,協助我們迅速、順利辦完了所有手續,這一點最重要」。
那麼什麼是綠色通道呢?論文作者對綠色通道的評價是:所謂的綠色通道即賦予企業在環保方面的軟約束,以達到吸引企業入駐的目的。東嶺集團在環境問題上表現了極強的敏感性,力圖尋求不嚴格的環境監管。正是鳳翔縣政府的綠色通道政策和東嶺集團尋求環保軟約束的機會主義傾向直接導致了後來重金屬污染事故的發生。
2003年7月,東嶺項目落戶鳳翔縣長青鎮。
2003年9月,鳳翔縣成立了針對東嶺集團的建設協調領導小組,專門負責東嶺公司的選址、興建工作。該小組向本地政府所遞交的關於東嶺集團選址考察報告的結論部分,小組作出了這樣的認定:長青鎮工業園環境地質條件差,不是良田,從長遠來看,不是人居最佳環境。可以將處於廠區規劃範圍內的孫家南頭村村民和馬道口村村民遷往他處。
但是這一點與村民的反饋相矛盾。孫家南頭村村民說,「那時候我們家六口人,兒子和媳婦在省城打工,兩個孫子我和老婆帶著,平時靠賣地里種的菜過日子,不用問兒子要錢不說,一年到頭還能存幾個」。馬道口村村民說:「以前我承包了十畝地種蘋果和梨,我的地就在水庫邊,澆地方便,蘋果長得個大,每年能掙一萬多」。
論文作者通過對26戶搬遷村民年人均純收入的調查發現,在沒有搬遷前,村民的收入略高於縣人均收入,但是在搬遷後,村民的收入顯著下降。同時,論文作者通過調查指出,建設協調領導小組所認定長青鎮工業園區環境地質條件差、不是良田的結論與事實存在差異。
在東嶺集團冶煉項目環評過程中,沒有舉行說明會、論證會、聽證會,環境影響報告中書中沒有附具對有關村民意見採納或不採納的說明。
——2005年——
2005年初,東嶺公司投產。就在當年,臨近工廠、地勢較低的馬道口村四、五組和孫家南頭,各家三四十米深的吃水井出現異味,打上來的水飄著一層油花;或是清澈的水燒開之後產生大量白沫。
吃水受影響的馬道口村、孫家南頭村村民曾將東嶺公司大門圍堵數日,最後東嶺集團通過鎮政府,為各個村民小組各打了一口80米深的水井。有些組的深井不久也出現問題。
——2006年——
2006年,寶雞市環保局的一位工作人員反饋說,東嶺集團又建立了配置在一起的年產10萬噸的鉛鋅冶煉項目和年產70萬噸的焦化項目,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法》,建設項目環評文件經批准後,如果該建設項目的性質和規模又發生重大變動的,必須重新報批環評文件。但是,可能是由於東嶺集團沒有履行二次環評手續,所採用的生產工藝和污染防治措施沒有經過嚴格把關,最後釀成了重金屬污染事故的發生。這一點,無論是在地方政府的調查結論還是在包括多個媒體的報道中,都沒有出現。
鳳翔縣環保局環境監測站工作人員:「縣上的監測條件有限,人手不齊,監測設備比較陳舊,監測數據不夠精確。不過,從事發前我們對東嶺公司周邊環境的監測情況來看,該公司廢水、廢氣、固體廢渣排放符合國家標準,該公司所在地的地下水、周邊土壤和地表水鉛濃度等也均符合國家標準。」但這位負責人同時承認:「符合標準並不等於對人體健康和周圍環境沒有任何影響,鉛中毒可能是工業鉛塵在人體內不斷累積的結果。」
可能是出於沒有意識到東嶺公司冶煉項目的污染結果,地方政府沒有對可能受影響的村民採取「儘早檢查、儘早發現、儘早控制」的全過程預防措施。不過如果想做到全過程預防措施,地方政府既需要資金,也需要技術,但這兩個方面,鳳翔縣都是短板。
——2007年——
2007年,長青鎮政府讓附近村民每戶交了300多元,從附近的火車站水塔引來一根自來水管;孫家南頭則是從較高地勢處接來的自來水。馬道口村四五組,和離工廠更遠一些高嘴頭村,都有不少水井水位下降,直至乾涸的現象。鳳翔縣水利局局長陳勇鋒承認,東嶺公司的確在抽取地下水用於生產。而那些被污染、尚未乾涸的水井,仍然用作灌溉。東嶺的存在,已經全然改變了臨近村莊的水環境。
——2008年——
到了2008年,東嶺集團的鉛鋅冶煉和焦化項目已經成為鳳翔縣政府一個重要的「錢袋子」。據新華社報道,2008年,這家冶煉企業共上交稅收1.23億元,其中為地方財政收入貢獻2400萬元,約佔鳳翔縣地方財政收入的六分之一。
——2009年——
2009年年初,鳳翔縣長青鎮馬道口村村民說,該村陸續有兒童在體檢中發現血鉛含量超標。 一些經濟上比較寬裕的村民已經搬離,留下的都是無力搬遷的村民。村民們曾屢次向縣領導反映此事,而官方的態度是告誡村民不要「鬧事」。
2009年3月,緊鄰鳳翔縣長青鎮工業園區的馬道口村6歲女童苗某,由於喊肚子疼,並有表現煩躁等現象,被家長帶往鳳翔縣醫院檢查,診斷為「鉛中毒性胃炎」。
在回顧性調查走訪中,苗某的家長說,「醫生一說是『鉛中毒性胃炎』我就愣了,『鉛中毒』是啥?咱從來沒聽過。後來醫生問我小孩上學的地方和我家附近有沒有金屬加工廠,我說有,有一個工廠,白天、晚上煙囪里都冒黑煙,聞起來還有一股子金屬味,醫生說小孩的病可能與這個工廠有關,叫我們離這個工廠遠點,最好搬走。咱是農民,靠種地養活一家人,地就在這裡,咱能搬哪去?」
2009年7月,同樣是位於長青鎮工業園區附近的孫家南頭村,村民薛某某8歲的兒子孫某和其堂弟6歲的孫某某在寶雞市婦幼保健院檢查發現,兄弟倆血鉛含量分別達到了每升239微克和242微克,大大超出了0-100微克的正常值。
在回顧性調查走訪中,薛某某說,「那時候我娃又矮又瘦,老長不高,只有 45 斤。我侄子頭上到處都是一塊一塊的小斑,學習成績也不好。到了醫院,醫生說要做個元素檢測(即微量元素檢測),做完了醫生說兩個娃的血鉛含量都嚴重超標,不正常,我問是什麼原因,醫生說是娃體內的鉛太多了,給開了八盒葯。回來後我自己就琢磨,娃身上從哪兒來那麼多的鉛?他爸說咱家北邊不是有個煉鉛的廠嗎,是不是那個鉛廠的原因。我覺得他說的在理,第二天就跑到我二哥家,催他趕緊去城裡給娃檢查一下,那天去的還有其他家的幾個娃,檢查結果都是超標好幾倍,後來全村的小孩都被家長帶去檢查了,我沒聽說有一個是正常的。」
2009年8月7日,檢查結果迅速在兩個村子傳開。新華網報道稱,陝西省鳳翔縣長青工業園區所在的馬道口、孫家南頭村兩村239名兒童鉛超標臨床篩查中發現138名兒童存在疑似血鉛值超標,疑為附近東嶺冶煉有限公司污染所致。
受陝西省衛生廳指派,陝西省中心醫院治職業中毒科主任帶隊前往鳳翔縣長青鎮小學採集血樣。2009年8月10日、11日,完成了周邊村子716名名14歲以下兒童的血樣採集任務,共採得血液樣本1017份,無效樣品1份。
在1016個有效血樣中,只有165個血樣血鉛低於100微克每升。
2009年8月17日,陝西省毒理學會給省應急辦發出公開信,對鳳翔縣血鉛事件的處置提出建議。
毒理學會是由毒理學家和從事毒理學的機構組成的非營利性學術團體,而毒理學是一門研究外源因素(化學、物理、生物因素)對生物系統的有害作用的應用學科。陝西省毒理學會可以被視為在陝西全省範圍內能夠對血鉛所產生的人體健康影響作出最權威評價的機構。
在這封公開信中,陝西省毒理學會表示,根據省毒理學會副會長、西安市中心醫院郭寶科同志關於鳳翔縣發生血鉛事件及處置情況的報告,我們進行了認真研究,認為問題嚴重,事態仍有發展的可能。
陝西省毒理學會建議:
- 對東嶺冶煉廠周邊兩公里以內的常住人口進行普查,省衛生廳應立即派出專家組和醫療隊赴鳳翔縣開展普查和防治工作;
- 責成省環保廳對東嶺冶煉廠建廠時的環評報告進行複查,並對該廠目前污染狀況重新開展環評,作出新的結論;
- 責成農業部門對東嶺冶煉廠周圍的土壤和農產品污染情況進行測定;
- 責成寶雞市和鳳翔縣慎重研究和評估搬遷受害農戶還是遷廠,拿出意見;
- 建議省有關部門向鳳翔縣提供普查和治療需要的物資儀器和資金;
- 要求新聞媒體加強正面報道,正確引導輿論,防止過度報道。
這六點建議除了最後一點以外,都提得非常好。但實際上,前面四點都沒有做到。當兒童鉛中毒發生的時候,成人的鉛中毒也已經在發生,尤其是對孕婦的健康損害同樣很大。但從當時的報道來看,沒有針對14歲以上人群的血鉛檢測,當地只搬遷了一公里範圍內的村民,針對土壤和水的檢測稱符合國家標準。
2009年,正是得益於鉛鋅冶煉等工業項目,鳳翔縣已經「邁入陝西經濟社會發展十強縣行列」。後來改任東嶺集團冶煉總公司總經理的孫宏,先後「榮獲」寶雞市勞動模範和全國有色金屬行業勞動模範稱號。孫宏稱,該企業生產以來,冶煉和焦化一直按照環評要求,自建廠以來,沒有收到一張環保罰單。
在《國內外典型化學品環境污染事故案例及其經驗教訓》一書中,對於鳳翔縣血鉛超標事件的總結是這樣:近年來,包括鳳翔血鉛事件在內的諸多重大環境事件表明,企業或個人的行為並不是引發環境事件發生的關鍵,地方政府不履行保護環境的公共責任以及履行責任不到位才是導致環境事件頻發、民眾健康受害的根本癥結所在。這本書由中國環境監測總站的有關負責人編寫。
回顧鳳翔血鉛事件,萬畝良田被毀,地下水和空氣被污染,逾千人鉛中毒,沒有企業違規,沒有賠償,沒有調查報告,沒有責任人。
先寫到這裡吧。
(題圖:2009年8月10日,陝西鳳翔,血鉛超標患者及家屬手舉化驗單,不遠處就是東嶺集團的冶煉廠。 來源:cfp)
資料來源:
1、重金屬污染條件下基層環境監管體制研究,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李冠傑;
2、「血鉛超標」的種子,《財經》雜誌,李虎軍,2009年8月22日;
3、鳳翔血鉛事件後遷徙的農民:停產工廠已復工,南方都市報,李思磐,2010年9月;
4、關於鳳翔縣血鉛事件處置的建議——陝西省毒理學會應急處置專家組,2009年8月17日;
5、陝西鳳翔確認615名兒童血鉛超標(組圖),中新社,2009年8月13日;
6、陝西鳳翔數百兒童鉛超標 搬遷需4年,南方周末,2009年8月10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