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想給秦兵馬俑拍一張彩色照片,需要破除多少謠傳?

長久以來,我們養成了一種習慣,那就是色調昏暗、飽和度低的東西才顯得古樸真實。這點從很多人都覺得如《大秦帝國》這樣的服設才符合他們的心理需求,而於正那種明艷的高飽和度則是令人不適的。

儘管在我看來,只看服飾考據的話,都是一樣的不符合歷史,一個迎合觀眾心理,一個顯得張牙舞爪罷了。

《大秦帝國之裂變》劇照

《唐宮美人天下》劇照

但是由於文物的保存條件限制,尤其是出土文物的限制,往往會失去或改變其本身的顏色。我們之前討論敦煌,就提到過敦煌壁畫里現存的很多顏色並不等於當年繪製時的顏色。

敦煌壁畫

因為古人所能得到的顏料多為天然顏料,本身並不一定穩定,用作畫畫可能會氧化,用作染布則色牢度堪憂。

也就是說,生活在色彩十分易得的現代社會裡的我們,苦苦找尋的是一份性冷淡的存在。而古人追求的可能正是我們不屑一顧的五彩繽紛的世界。

MUJI 無印良品の家(號主也很喜歡)

《刺客聶隱娘》劇照,特地跑到日本拍了個刷不起油漆的大唐(無語)

唐代,三彩建築模型

晚唐,敦煌壁畫,城門與城樓

說到本文要聊的秦兵馬俑,很多人都多多少少了解它本身應該是有色彩的,保存的狀況也的確不怎麼好,所以當完全被上了顏色的複製品被展出的時候,還是令許多人感到了吃驚很失望。

彩色秦兵馬俑的複製品

彩色秦兵馬俑的原件

畢竟看了那麼多年黑壓壓一片的磅礴嚴肅,突然發現竟然都是「千嬌百媚」,這落差的確有些難以接受。

我經常可以聽懂有人說什麼秦代尚黑,還拿五行水德說事,彩色兵馬俑的出現應該就足夠打臉了,人家分明也是很喜歡五彩繽紛啊!

秦代尚黑的說法沒有考古依據卻很有市場

秦兵馬俑至少有朱紅、棗紅、紫紅、粉紅、深綠、粉綠、粉紫、粉藍、中黃、桔黃、黑、白、赭等十幾種顏色,而且早在1988年出版的《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一號坑發掘報告 1974-1984》就已經多處提到了兵馬俑為彩繪的這一事實,這份報告也是秦兵馬俑第一次大規模發掘。

秦兵馬俑身上的色彩與顏料

秦兵馬俑身上的殘存色彩

這份報告還統計了陶俑身上不同部位殘存色彩的頻次,可以說為後來我們所能看到彩色複製品打下了基礎。

《秦始皇陵兵馬俑坑一號坑發掘報告 1974-1984》里的殘存服色統計表

與謠傳的兵馬俑出土幾分鐘就失去顏色不同,秦兵馬俑可能本身殘存的色彩狀況就不太好。主要原因是深埋地下幾千年,遭遇過多次浸泡,以及建成之初可能就遭遇過破壞。

此外,兵馬俑的彩繪是它最後一個步驟,採用生漆作底再在上面敷彩,生漆是用來增加色彩附著力。而且它會刷兩三層顏色,不同部位上的層數略有不同。但是經過歲月遷移,生漆附著力往往已經沒有了,導致很多色彩反而隨著泥土一起剝離了。

隨泥土剝落的色彩

我們所能看到的許多沒有色彩的兵馬俑,往往是因為出土的時候就沒有顏色,並不是出土了彩色兵團,然後大家都突然就一鍵去色了。沒那麼邪乎!

正如熊貓想要一張彩色照片一樣,兵馬俑也很想要啊!

不同程度殘存色彩的兵馬俑

沒有色彩的兵馬俑

其實彩繪一開始發現的就很少,發現就開始保護了,但是這是一項技術活。於是在1990年開始,尋求德國專家合作,用殘片做了很多試驗,增加彩繪與陶俑之間的附著力。但是彩繪的就是很罕有,技術上的突破只能促進彩繪兵馬俑的保護,並不能讓本身沒有顏色的兵馬俑自己長出一開始的顏色來。

我們現在能在博物館看到的一些彩繪陶俑頭部,往往都是經過保護處理的,而且面部本身就是兵馬俑色彩比較厚的地方。

面部殘存色彩的兵馬俑

「古道新知」展中的複製品與殘存彩繪的兵馬俑頭部

之所以展出的是一尊彩色複製品,就是因為兵馬俑至今沒有出土過一尊完整色彩的陶俑,不可謂不是一種遺憾。但是兵馬俑一開始的發掘就並非全部,或許在那片未開掘的地方藏著奇蹟呢!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