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中國各地的方言眾多,沒有「普通話」的古人是如何交流的

經公眾號「歷史D學堂」(ID:

lishi1600

)授權轉載

普通人對古代歷史的了解不外乎兩種途徑,一則通過閱讀文獻,一則通過觀看影視劇。儘管時隔千年,有著地域的不同,但我們還是能夠了解古人的思想及其生活方式,這無疑是文字的功勞。

說起這文字,就不得不提秦始皇。因為正是秦始皇統一了戰國古文字,以秦篆為官方文字,才使得我們不同地域之間的人們雖然會有方言的差異,但是面對同一種文字時還是能夠彼此理解的。《中庸》講「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這本來是儒家統一天下的主張,卻被推崇法家思想的秦始皇實現了。

秦篆《嶧山碑》

統一文字固然是好事,但這是于思想文化的傳播而言的。對於日常生活來說,最為重要的還是口頭交流。中國各地由於山川河流的阻隔,從而形成了不同的聚落,使得人們在說話時會有口音的差別,此即所謂的方言。

由於我們今天的大多數國人都會說普通話,加之影視劇中的古人也是操著一口普通話,這就使得我們形成了一種印象:古人也說著和我們一樣的話。其實仔細想來完全不是這個樣子,古代人說話和今天是很不相同的。既然如此,那他們是如何交流的呢?比如蘇東坡是四川人,而當時北宋的皇帝是河南人,難道蘇軾說著四川話和說著河南話的皇帝交流嗎?再比如說,康有為是廣東人,當時的光緒皇帝是北京人。那麼,光緒皇帝是否能夠聽懂操著一口粵語方言的康有為呢?

這個問題在我們今天是不會存在的,因為人們都會通過普通話來交流,儘管有些人可能會有一些口音,但無傷大雅,彼此之間還是能夠聽得懂的。

十大方言分布

普通話這個概念是現代漢語中才有的,在古代尚無此一說,那麼古人有沒有一種統一的交流語言,它又是以那個地方的方言為標準的呢?

查閱資料,我們知道古代的普通話叫作「雅言」,一般是以國都所在區域為標準的。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三個朝代,即夏商周,除過西周,其他時期都是在河南建立都城的,因此當時的雅言就是河南話

(以洛陽為中心)

。漢族之名因漢朝而得名,之前是叫作華夏族的。所謂華者,衣冠之美;所謂夏者,禮儀之盛。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號為東周。因此洛邑地區的語言便成為了當時的雅言。《論語》里講「子所雅言,詩書執禮。」孔子雖然是魯國人,但他不用山東話講學,而是用河南話講學。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同時也統一了文字,即小篆。當時秦朝的國都是咸陽,咸陽位於關中,因此當時的雅言便是關中話。到了漢朝,西漢建都長安,東漢建都洛陽。這時的雅言也基本上是陝西話和河南話。漢朝的漢語標準語也有「正音」、「雅言」和「通語」等不同的稱謂。

秦始皇畫像

東漢滅亡後雖然有過一段三國鼎立的局面,但很快就被西晉統一了。統一的西晉王朝建都於洛陽,因此其自然是以洛陽方言為雅言。但是不久後就發生了所謂的「八王之亂」、「五胡亂華」等事件。面對此種局面,西晉王朝只能遷都,史稱「永嘉南渡」。東晉王朝建都於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由於南遷的士大夫普遍操一口洛陽方言,而當地的土著卻是說著吳語,兩相結合便形成了一種金陵雅音,又稱吳音,為後來同樣建都於此的宋齊梁陳所繼承,此即所謂的南朝。因此,整個南朝的雅言便是吳音。

到了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堅建立了隋朝。七年後,也就是589年,滅陳朝。此時的隋朝建都長安,朝廷編《切韻》一書。該書以洛陽雅音和金陵雅音為基礎正音,唐承隋制,因此隋唐國語為「漢音」。宋代在《唐韻》的基礎上,又作《廣韻》,此一時期的國語又稱「正音」、「雅音」。

明朝版圖

元朝滅宋後,由於其為蒙古人,便以蒙古語為國語。由於建都北京,後來便以北京

(燕山以東,大致相當於今北京地區)

地區的方言為「天下通語」。我們知道,元朝滅宋,很多士人衣冠南渡,後來朱元璋建立明朝便定都於南京。由於這一地區的漢人相對完整的保持了「中原正音」,因此明朝初期便以南京官話為標準語。到了永樂年間,朱棣遷都北京,即所謂的天子守國門。

但經過元末戰亂,北京地區的人口已經所剩無幾,因此朱棣不得不將四十萬南京居民遷入北京,以彌補人口的不足。由於這批人相對較多,因此自然而然的將南京官話帶到了北京。因此終明一朝,其實是以南京官話為標準的。相反,北京官話通行範圍較小,影響自然也就不高。

清代早期,南京官話依然保持著強大的慣性。但是到了雍正年間,這一局面逐漸得到了扭轉。雍正八年,朝廷設立正音館,該機構專門推廣以北京話為標準的北方官話。而所謂的「北京音」正是在元朝時舊北平話與南京官話相互融合的基礎上,滲入滿族語音的一些要素綜合而成。因此到了清代中後期,北京官話逐漸取代了南京官話,這一現象一直延續到今天。我們今天所說的以北京話為標準的普通話便是在清朝中後期逐漸奠定基礎的。

滿文

古代雖然沒有所謂的「普通話」,但一直推行朝廷官話。這是一種官方通用語言,以確保彼此之間能夠聽得懂。否則滿口粵語的康有為如何能在朝堂上對著光緒皇帝侃侃而談呢?即便其一開始時操著一口濃重的粵語,但當他步入官場以後就不得不學習朝廷官話。正是這種規則使得朝廷之間的對話才成為可能。

至於其他人呢,由於古代交通不便,通訊手段也較為落後,各個地區的人口流動較小,只是面對著處於同一地區的人們,因此只要操一口方言也就交流無礙了。

喜歡本文的各位,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點擊進入 「果粒時刻」小程序界面


推薦閱讀:

TAG:中國 | 通話 | 方言 | 交流 | 古人 | 普通話 | 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