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來到了白茶的源頭:福鼎
此次我們蒲秋尋茶來到了福鼎市管陽鎮西陽村,這裡是福鼎白茶的核心產區之一。
福鼎白茶可謂是近兩年來茶葉中的後起之秀,雖然它的市場價格不及武夷岩茶昂貴,但它的藥用和品飲價值卻很高,高性價比的白茶開始受到關注,在很多地方廣受歡迎和推崇。
福鼎白茶
六大茶系中的「白茶」,其實是以製作工藝和發酵程度來區分的。茶青採摘下來後經過晾曬或陰乾,自然萎凋,乾燥或文火微焙,輕微發酵而成,這樣的茶葉,就被稱為白茶。
茶毫一般出現在嫩芽或嫩葉上,茶葉越嫩,白毫越多,而白茶根據茶樹品種和原料要求的不同,分為白毫銀針、白牡丹、貢眉、壽眉四種產品。
九月底,秋高氣爽,氣候宜人,由福鼎本土茶企本佳茶業帶領,我們一行人進入附近的茶山。
身處漫山遍野的茶林,周遭是綠瑩瑩的一片,就像置身於一片綠色的海洋中,鼻翼間瀰漫著山間的水汽與植株的馨香。
此時剛過白露,茶樹經過夏天一季的休整,芽頭湧出,肥碩粗壯,正是福鼎白茶的採茶季,採茶人在茶叢中手指翻飛,一顆顆嫩芽也隨之落入茶簍之中。
我們所在的茶山名為麒麟山,海拔在550-600米,是標準的高海拔產區。極目遠眺,層巒疊嶂,山川環繞,彷彿置身於一片山水畫中,人在畫中已分不清何處是畫,何處是景了。
參觀完茶山,已是正午,氣溫也高起來,秋老虎的威力也不容小覷。吃過一餐美味的土灶飯,下午我們將繼續參觀福鼎白茶的製作工藝。
白茶其實是六大茶類中工藝最簡單的一類茶,過程可分為採摘—萎凋—乾燥。
1採茶
2萎凋
3、乾燥
白茶工藝看似簡單,實際上工作量卻不小,一百斤干茶的量,需要曬至少200匾,每天來回搬動至少4次。萎凋和乾燥看上去沒什麼技術含量,卻是白茶提香的重要過程,這其中的72小時決定了一款白茶的成敗。
千百斤成茶,每一餅都需要人親手去塑造,茶葉本身會帶有人的溫度。
當我們在漫長的歲月中,陪伴一款茶由新變老,嘗到它微妙的成長與變化,嘗到它經過歲月的洗禮,多了一份純凈和香醇,當我們咽下那縷清香時,也似乎洗盡了一身浮華。
▼2015年貢眉手撕白茶餅▼
翻山越嶺,繞過九曲十八彎,此行雖為求得好茶,卻也在途中品味了茶道人生,兜兜轉轉,將好茶送到懂它的人手裡,這是我們尋茶的意義,也是我們為大家提供好茶的初心。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