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香港醫院門口沒有號販子?
1 人贊了文章
在香港,約了醫生不準時赴約,號販子也幫不了你。
大家能不能相像,大半年預約的一位專科醫生,因為自己的粗心大意遲到五分鐘,可能又要排一年的隊。曾經在香港醫院就醫或者接種疫苗的朋友應該很清楚,無論是公立醫院或者私家醫院,都不會出現患者涌動,圍著醫生房間門口的情景。
很多人調侃,在內地,有關係比起有錢更容易獲得優質醫療資源。在香港,就算有錢有關係,但你不按照約定時間見醫生,無論找多少關係,給多少錢,都要從頭排隊。
雙軌制是香港的醫療體制核心。病人可以少花錢就醫,也可以多花錢享受高檔醫療服務。
成立於1990 年的香港醫院管理局(醫管局),負責管理香港所有公立醫院(含旗下的政府診所),並通過特區政府衛生福利及食物局對政府負責。公立醫院的投入完全由政府負擔,提供90%—95% 的住院服務經費。公營醫療開支主要是靠政府資助,95% 是來自稅收,其餘的5% 是來自對個人的服務收費。
主要是處理社區居民的常見病,慢性病和輕症。只要有香港居民身份證,就可以去看病。預約排隊時間短,掛號費只需要40元港幣。裡面醫生都是家庭醫生,輪流在不同的診所出診。但香港的醫療電子系統非常發達,只要你在香港的公立醫院看過病,無論住院或門診,都有詳細記錄。所以看病也很快,平均每人10分鐘,看完會給你預約好下次複診的時間。藥費很便宜,10元一種藥,3個月的量,無論是波立維、立普妥、蒙諾,甚至是胰島素、希羅達,都是10元用3個月。非常便宜。這也是香港慢性病管理很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果在家中出現急症,撥999,救護車就會5分鐘內到達現場,免費送你到最近公立醫院裝修的急診室。在急診,有護士先進行分診,分危急、緊急、次緊急和非緊急四類。如果是意識不清,或血流動力學不穩定,屬危急,立刻處理。心梗但血壓正常,可能屬緊急,2個小時內處理;次緊急要等4-6小時,非緊急要等6小時以上。這在內地是難以想像的,但香港人習慣排隊,在急診室的秩序一般比較好。
香港的公立醫院門診跟內地不同,都是預約制。就是說你根本不能去瑪麗或威爾斯親王醫院這樣的大醫院掛號直接看門診,那裡沒有掛號處。都必須看政府診所,如果政府診所的醫生覺得你病情重,就會送你去急診或者寫轉介信,讓你去公立醫院看門診。
但也不是隨時看,也要排隊。比如想看心臟科門診治療高血壓,一般要等1年。也是看10多分鐘,藥費跟診所一樣。所以一定程度上說,在香港看病其實更難。你不能隨時去協和或301這些最好的醫院找專家教授看病,只能排隊,而且只能去自己住的那個區的醫院看病,等著不認識的醫生給你看,而且每次都不一樣。
對於醫院給你的預定時間,必須一定要謹記,否則重新排隊,快則半年,慢則兩三年。
香港公立醫院分幾個聯網,每個聯網裡面有一家最大的醫院,如威爾斯、瑪麗或伊麗莎伯醫院等,還附有小點的康復性質的醫院,如沙田醫院、大埔醫院等。患者從急診送上病房治理,住院時間一般3天,穩定後就可以送到康復醫院,直至完全康復,從而保證大醫院收治的都是病情最重最複雜的患者。住院費用也是極低,每天花費100元,包括藥費、檢查治療和手術費用。如一個做搭橋手術的患者,共住8天,出院時只需交800元港幣的住院費用,搭橋手術相當於免費的。當然,自費項目比如支架,還是要自己付的。但如果經濟條件很差,政府會支付你實用裸支架的全部費用。
公立醫院預約做檢查時間都很長,一般很難在住院當天完成。如普通超聲要約半年,心臟彩超約一年,CT或MRI要約更長時間。比如有的醫院MRI2012年的病人已約到2019年。手術的排期也要很長時間,比如在香港白內障手術也是免費,但至少排隊等5年。
香港地少人多,所以內科或外科沒有專科病房,不同專科如心臟、呼吸、消化的患者都放在一起,由不同的專科主治處理。整個病房就一個第一年上任的醫生36小時值班,他主要負責寫病歷和簡單的處理,太難的處理他會通知第二年以上的住院醫生過來處理。
也就是說,這裡第二年以上的住院醫生乾的就是內地住院部的活,沒事時呆在值班室里。這裡的病歷都很簡單,就幾句英文簡單交代一下病情和處理。沒有內地的病歷那麼嚴謹和詳細。不會有擬診討論和查房意見這類的東西。三級查房制度這裡基本很少,科室主管有時會來看看,大部分時間就專注手術或者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大部分公立醫院的醫生都不做研究,只做臨床。但他們每天都看文獻,對最新的臨床試驗結果都了如指掌。
香港有很多私人醫生。大部分是全科家庭醫生,內外婦兒都看。掛號費一般是200-300元港幣,藥費一般是500元開3天的藥。如果比較複雜或需要做檢查,他會寫轉介信推薦你去私家的化驗所做檢查或者去私家醫院看。第二類家庭醫生是專科醫生,一般是公立醫院有多年經驗已成名的醫生。他們有自己的診所,掛號費一般是 800-1200元港幣,藥費檢查費另算,他們常和某家私家醫院合作,在私家醫院的手術室做手術,收入和私家醫院對分。這類醫生收入都很高,月薪有50-80萬。
香港有好幾家私家醫院。私家醫院只要有錢就可以入住,但費用非常高,高昂的費用前提下,預約排期幾乎不用等。門診掛號費要 1500元,每天住院費要3000元左右,一個胸腹CT檢查7000左右,手術室租用4000元左右,麻醉費用3000元左右,還有其他一些雜費,總之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收費的環節。所以能看私家醫院的都是比較富裕的人。私家醫院沒有駐院醫生,只有護士和轉介他住院的私人醫生負責他。
香港醫療保障制度基本上沿襲了英國的全民健康服務制度,由政府直接主辦一體化的醫療健康護理服務,為市民提供高質量、全方位的醫療健康服務。市民也可以自行購買商業健康保險,享受商業健康保險有關待遇。由於香港公立醫院提供的服務質量高、收費低,市民一般都選擇公立醫院提供住院和專科門診服務。除公立醫院外,香港也有私人診所和醫院,這些私人診所和醫院採取市場化運作,依據醫療服務成本自主確定價格。
普通科門診則主要由私營的普遍科醫生提供,主要原因有:一是病人向私營的診所看病,可以自主選擇醫生,診療時間也更有彈性(公立診所等待期長); 二是私營的普通科醫生每次診症收費約 150元,大部分市民都能負擔得起,並認為「物有所值」。
香港是一個非常崇尚專業的城市,尤其是對醫療專業。香港的公立醫院所需資金完全由政府供給,醫生享受公務員待遇, 因此,香港的公立醫院不是一個獨立的利益單位而是附屬於政府的,沒有營利的動機。這與其他實行社會醫療保險、存在第三方付費的制度是有本質區別的。香港這種政府直接提供醫療服務的方式,不存在醫院利用醫療服務的專業性謀取利益的問題。
在目前的醫療體制下,香港衛生署負責全港藥物的登記和註冊、社區藥房和本地藥廠的監管及有關藥劑法規的執行。其中,中央藥物建議委員會負責管理新藥的引進,由醫院「藥事委員會」向中央藥品建議委員會提交引進新藥的申請書,委員會成員就新藥的效用、安全性和成本效益,對各醫院的申請作出評核和建議,並提出適當的用藥方針。藥物評選委員會負責非專利藥的審評,香港為確保公立醫院藥物的素質,所有需使用的非專利藥品,必須由藥物評先委員會審核通過。
「兩種制度」指醫院協定處方制度和中央採購制度。醫院協定處方制度的內容包括藥品目錄、新藥評估、用藥範圍等,未納入協定處方的藥品需市民自付。藥品能否納入協定處方即取決於醫院所需,也因其安全、效能和成本而定。中央採購制度指總藥辦把總開支較大及用量穩定的藥品列為中央採購,通過競價投標簽訂購買合約。
近幾年,不少人在香港配置自己的醫療重疾保險,當自己生病時會考慮來香港治療。當啟程來香港之前,謹記向你的保險代理人諮詢詳細的就醫流程和需要準備的東西。在使用香港優質醫療的前提除了需要有足夠的預算外,最重要的是預約準時。
來香港看醫生,絕對不適合「說走就走」。富有經驗的保險代理人會認識不少口碑經驗均佳的專科醫生。當然,想要獲得他們的意見,並不是靠關係能約到,而是需要及早輪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