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友學術】論文選題原則與方法,很久沒看到這麼全的解析了!

【研友學術】論文選題原則與方法,很久沒看到這麼全的解析了!

來自專欄搞定畢業論文4 人贊了文章

研究生學位論文選題要考慮必要性、科學性和可行性等,應揚長避短,在主客觀最佳焦點上,選擇難易適中、符合自己實際能力的論題。

1. 根據研究目的選題

根據研究生學位論文研究目的,可以分為描述性研究、解釋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三類。描述性研究目的是系統地了解某一科學現象的狀況及發展過程,通過對其科學發展現狀的準確、全面描述,解答「是什麼」的問題。解釋性研究則試圖對科學發展現象作出普遍因果解釋,以解答「為什麼」的問題。探索性研究是對某一課題或某一現象進行初步了解,既可以作為一項獨立研究,又可以為進一步周密深入研究做準備。換言之,探索性研究的目的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而描述性研究和解釋性研究則是解答問題;描述性研究和探索性研究事先沒有明確的理論假設,一般都從觀察入手了解和說明研究問題,而解釋性研究則要求事先提出一些明確的研究假設,主要運用假設檢驗邏輯構成相關模型或因果模型。

2. 根據研究類型選題

從研究生學位論文類型和領域角度,可以分為基礎理論研究、應用理論研究、開發理論研究三類。這三類課題本身價值有所不同。基礎理論研究重在學術理論價值;應用理論研究重在社會實踐價值;開發理論研究重在經濟價值。

基礎理論研究旨在建立和發展理論體系,以系統闡述並檢驗各種假說、原理、法則為最終目標。基礎理論研究,往往先有某種設想或假說,然後找出其本質規律予以確立和驗證。其成果一般表現為發現新領域、新規律,提出新學說、新理論和新觀點。

應用理論研究是運用理論知識,探尋有實用價值的新知識、新途徑和新措施以解決實際問題的研究,即如何把科學理論知識轉化為技能、方法和手段,使科學理論知識與實際銜接,是聯結理論和教育、教學實際的中間環節和橋樑,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例如美國教育家布盧姆應用認知學派的基礎理論研究提出教育目標分類方法,建立了應用模型。凡是與現實需要聯繫緊密的專題研究,如中小學管理體制研究,課程與教法研究,教學技術、手段研究,提高教學質量的成功教育研究,減輕學生過重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研究,提高學校德育實效性的研究等,都屬於應用研究。

開發理論研究以明確、具體的技術形式使研究成果得以推廣,直接應用於實踐。例如有關提高教學質量成果的推廣研究就屬於開發研究範疇。與應用研究相比,開發研究探求理論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形式和途徑,是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成果在實踐中的可行性、適用性研究。從一定意義上說,開發研究不是為了獲得知識,而是展開知識,是將研究成果與經驗加以推廣和普及。科研成果價值只有通過開發研究,才能得以真正實現。

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開發研究各有不同特點和作用,但又相互關聯、相互滲透、相輔相成。基礎研究是應用研究、開發研究的依據和指導;應用研究、開發研究又是對基礎研究的驗證、豐富和發展。基礎研究是否科學,是否具有真理性,需要在實踐中加以驗證;通過應用、開發研究可以對基礎理論加以鑒別、選擇。基礎理論也正是通過應用、開發研究而不斷發展,逐漸完善的。

3. 根據實力選題

研究生在選題前,應確定主攻方向,明確專業目標,了解自己的研究實力,用古希臘的話說:「認識你自己」;用中國俗話說:「人貴有自知之明」。研究實力分絕對實力和相對實力兩種。絕對實力由研究生的知識結構、智能結構、研究經驗等構成。相對實力則是研究生與同一領域的其他研究生實力比較而得出的判斷和結論。如有工作經歷的研究生,如果具備理論修養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就具有應用性研究優勢;而相對於基礎理論研究,其研究實力較弱。研究生的研究實力可概述如下:

(1)知識結構。以教育學專業的研究生為例。美國教育學家舒爾曼(LeeShulman)認為,研究生應具有內容知識、教學法知識、課程知識、關於學生及其特點的知識、教育環境知識、教育政治和社會背景知識等知識。教育學專業研究生不僅在知識量上多於新手,而且在質上也有明顯差異,能及時提取知識,從而使學位論文一氣呵成。中國的一些心理學家認為,研究生需要本體性知識、文化知識、實踐性知識和條件性知識。本體性知識是研究生所具有的特定學科知識,達到某種水平即可。實踐性知識是研究生在實現有目的的行為中所具有的情景知識及其相關知識,即有教師背景的研究生,會受到個人教學經歷的影響。條件性知識是研究生所具有的教育學與心理學知識。廣博的文化知識具有與本體性知識同等重要的意義。此外,研究生還必須具有語文、外語、數學知識,紮實的哲學功底、科學研究方法論和科學史知識。科學發展史表明,具有寬廣理論水平和掌握多種專業知識水平的「通才」最容易取得成果。

(2)智能結構。研究生應具備由觀察力、記憶力、想像力、思維力和注意力所構成的智力結構;應有自學能力、發現問題的能力、獲取信息的能力、實際動手的能力、分析判斷能力、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社會活動能力、創造能力及寫作能力等構成的複合型研究能力結構。智能結構和知識結構分層次、按比例協調發展,形成完整的、動態的、開放的、可自動調節轉換的系統,從而為完成學位論文及其科學研究奠定基礎。

(3)科學研究經驗。研究生的學術經歷及經驗積累,體現為研究的前瞻性和超前性上,從中可看出研究生是否有較高的研究素養。研究生學位論文是按照不同專業進行專題研究,發掘別人未曾發現的材料,得出別人尚未得出的結論,僅靠寫作水平遠遠不夠。對於研究生來說,學位論文是整個學習階段的最後一環,通過實踐掌握科研方法,既是對前一階段學習的檢驗,又是為將來從事科研作準備。

4. 根據「小題大做」原則選題

研究生的學位論文選題有大小、廣狹之分。大的題目可以大到需要眾多研究生通力合作,如《方言志研究》等。小的題目可以小到只研究一首詩、一句話、一個詞、一個字。只要研究深入,能提出新見解、提供新材料、採用新方法,小題目也可能產生較大學術影響。如羅振玉對甲骨文「為」的考釋,徹底推翻「為」的本義是「母猴」的千年陳說,闡明「為」的字形是「手牽象形」,含義是「役象以助勞」;郭沫若對甲骨文、金文「臣」的考釋,闡明「臣」「象一豎目之形,人首俯則目豎」,揭示「臣」的本義是「奴僕」的緣由等。這些都是學界佳話。小題目積累多了,往往就成為大題目。

學術論文寫作,宜小題大做,忌諱大題小作。著名學者胡適主張從小題目做起。他說:「題目越小越好,在小題大做上可以得到訓練。千萬不可作大題目。」王力先生也是這個主張,他在《談談寫論文》一文里,首先認為:「論文選題範圍不宜太大。範圍大了,一定講得不深入,不透徹。」接著他又強調說:「應該寫小題目,不要搞大題目。小題目反而能寫出大文章,大題目倒容易寫得膚淺,沒有價值。」

研究生易犯「大題小作」毛病,究其原因,是「大題小做」容易湊數,而「小題大作」難做。比如,一個《論×××的小說特色》題目,比《論×××的小說語言特色》題大。《論×××的小說特色》這樣一個大範圍的題目,可從題材特色、形象塑造特色、結構特色和語言特色等四個方面分別做2000餘字的分論,合起來就是上萬字的總論。而後一個題目,是在前一個題目1/4範圍內深入研究,需花較大力氣才能寫成萬字論文。初入科研之道的研究生應培養刻苦鑽研的學術作風,從「小題大做」培養起,腳踏實地、勤學苦練,點點滴滴水成洲,磚磚瓦瓦蓋成樓。

5. 根據時效性和應用空間選題

科學研究並非一次性研究行為,研究生應根據選題時效性和應用空間大小等標準選擇具有擴展性的課題。候選題目可以分為下列四種狀態。

(1)無效狀態。是指那些已經被研究透了、無論在理論還是在實踐上都不可能有所創造和發現的課題,如同一座廢棄的金礦遺址,不再有研究價值。

(2)潮尾狀態。指那些即將落伍、被人遺忘的課題,也許還有少量內容尚未被發現,但對剛入門的研究生來說,研究它會困難重重,往往徒勞無益、無功而返。

(3)熱門狀態。指目前最受關注的研究熱點和焦點,具有較高的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研究者趨之若鶩。對這類題目,選題策略是要找到熱門中的「冷點」進行攻關研究,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追求「短平快」。

(4)冷門狀態。指在目前研究中被忽略和封塵的題目。這類選題研究資料稀缺、研究難度較大,難以取得經費支持,對研究生素養要求較高。對這類題目的研究不能盲目追求速度和效益,應樹立「板凳甘坐十年冷」的精神,以審慎、嚴謹、實事求是的研究態度進行研究,以質量和價值取勝。

6. 根據學術價值和科學發展趨勢選題

有學術價值的選題是指在學科領域中具有理論性、新穎性、前瞻性和戰略性的選題。初次撰寫學位論文的研究生,如果能有新發現、新創造和新突破,一鳴驚人,脫穎而出,當然是難得人才;但一般來說,只要做到某一方面,就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例如:利用已有理論解決某一問題,得出新結果;利用其他學科領域方法來解決本學科問題;發掘、利用新資料,充實或修正本學科內容;選擇那些將要成為熱門的冷門,從而形成研究優勢。這就要求研究生善於獨立思考、富於創造,勇於發前人未所發。列寧在談到馬克思的創新精神時指出:「凡是人類社會所創造的一切,他都用批判態度加以審查,任何一點都沒有忽略。凡是人類思想所建樹的一切,他都重新探討、批判,根據工人運動的實踐一一檢驗。於是就得出那些被資產階級狹隘性或偏見所限制、束縛的人所不能得出的結論。」

物理學家牛頓在力學、數學、光學、熱力學和天文學等方面都作出過卓越貢獻,但是在他選擇神學課題之後,則近30年無所建樹。愛因斯坦耗費後半生心血研究「統一場論」,因時代條件不具備,至死未能得出有意義的結果。這位科學偉人認為:「提出問題往往比解決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是一個數學上的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及其可能性,從新的角度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誌科學的真正進步。」哲學家培根的話很能證明選題的關鍵性:「如果目標本身沒有擺對,就不可能把路跑對。跛足而不迷路卻能趕過雖健步如飛卻誤入歧途的人。如果一個人走彎路,越是跑得快,那麼就會越加迷失得厲害。」選題恰當與否,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不僅是研究戰略起點,而且直接決定科研全局成敗。

7. 根據特長選題

每一位研究生都有自己的專業方向,但專業不等於特長。特長是指在科研方面所具有的優點,如有的人擅長思辨,有的人知識廣博,有的人善於考證。各位研究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長選題,認真分析自己的優勢和不足,揚長避短,這是能否選好恰當的題目,使研究取得成果的前提條件之一。史學家孔凡禮先生在「治學之道」專欄談自己的研究體會時說:自己不擅長搞理論,而樂於資料辨證。他多年來側重於對文獻資料整理、輯佚、考證,取得顯著成果。南開大學朱一玄教授始終如一地研究古典小說版本,其成果已成為同類研究的重要依據。由此可見,選題應從自己的實際條件出發,不可好高騖遠,試圖初出茅廬就一舉成名。選擇符合自己特長的論題,就可以駕輕就熟,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當然,揚長避短不等於片面發展,研究生在發揮特長的同時,還應注意博採眾長補己之短。如果長期困守一隅、故步自封,將使研究的路子越走越窄,優勢也可能變為劣勢。

8. 根據興趣選題

興趣是人們對某種事物喜好的情緒和心理指向。這裡的興趣,是指對某一論題有一定認識,並對之產生研究慾望。科研是艱苦的勞動,十分枯燥和單調。因此,只有對自己的選題具有濃厚興趣,並且隨著科研進程而不斷加深,才可能不畏艱難,探尋到底。陳景潤為了探索「歌德巴赫猜想」,終年躲在6平方米的小屋演算,光草稿紙就用了幾麻袋。如果他對自己的選題沒有興趣,對真理缺乏執著的追求,難以有持久動力。

巴甫洛夫說:「科學是需要人的高度緊張性和巨大熱情。」科學研究是一項高度智力活動,每個人都有智力發揮的彈性限度,一個人如果對某項研究有強烈的興趣,可發揮其80%~90%的能力。興趣引起熱情,熱情導致成果。研究興趣可產生於選題前、選題中或選題後。如果選題前就已經對某個論題產生興趣,證明該研究生對論題有一定認識,並已對之產生研究慾望,可能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下去。如果選題過程中,經過涉獵有關學科的研究信息,開始對某個方向產生興趣,也可以作為選題因素。如果對選題興趣索然,可以在深入研究之後逐步產生興趣;假如越研究越索然無味,就應當機立斷更換論題。

9. 根據科研條件選題

選題來源廣泛,有長期短期之分、全面與局部之別,既有理論研究,也有實踐分析,又有理論爭鳴。研究生選題的主觀條件包括個人知識結構、研究能力、寫作水平;選題客觀條件包括文獻、資料、設備、儀器、時間、經費、導師、環境等,其中資料是最重要的條件。科學研究不同於文學創作,不能憑想像虛構結論,一切結論只能建立在堅實的資料基礎之上。沒有足夠資料,研究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研究資料包括圖書報刊、文物圖片、音像資料、計算機軟盤以及口頭傳說等。應考慮資料的可靠性、詳實性和可操作性。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即使題目再好,也難以付諸實施。列寧為了寫作《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作了多年精心準備,參考近600本書,摘錄的各種文獻資料達數十萬字。

10. 根據社會需要及其實用性選題

日新月異的社會發展對科學研究不斷提出新的挑戰。研究生應具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關注選題的現實價值和社會效益,回答和解決與千百萬民眾利益息息相關的現實生活或學術研究領域中的實際問題,深入實踐、廣做調研、求真務實。古人云:「言不關世道不為」、「無益於世不列」。當前,我國正面臨社會轉型期,有許多新問題、新矛盾需要研究、解決。如政治教育中的德育問題;法學中的法制觀念問題;心理學中的智能培育問題;教育學中的教育體制問題;經濟學中的市場機制問題等等,都是迫切需要回答並解決的。

同時,可結合地方特色選題。地方特色之和構成國家、民族特色。結合地方特色選題,解決當地特殊問題,對於豐富總體成果、推動全局發展有重要意義。要選好這類課題,首先應了解本地特色,比如在經濟特區,有特殊政策及不同的價值觀念;在少數民族地區,有不同的語言和獨特的風俗習慣等等。


推薦閱讀:

TAG:學術 | 論文 | 論文題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