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教育遇上搖號
作者:陳浩楠
開 篇
大家好,我是陳浩楠,聽浩楠說書解書之簡意,細讀萬字才知顏玉金屋,感謝大家訂閱浩楠說書。
從我有意識開始,我就能充分的感覺到身邊那種以思考團結,奉獻,品德的氛圍,人人都充滿活力、輕鬆自在。如今人們思考車子、房子、票子、教育,樣樣都得費心費力。這些個必需品往大的說無非就是多少,好壞之分,但教育不一樣,每個家庭都想給子女最好的。只要你有出生證明,戶口在冊,就能在所規定的學區上學,不過不同的小學師資力量和學習環境在80年代就顯露出了差距,誰願意把自己孩子往校風不好,學習環境差的地方送。也就是在那會兒,國家的五年發展規劃把985和211建立重點大學的一紙文件推將下來,全國遍地開花,只要是中心城市都有幾所。擴招,停止擴招,為在好學區掙破頭,直到如今的搖號,贊助費等等,教育的產業化被地方和尚把經給念歪了,不但念歪了,而且為了所謂的「公平,公正,公開」開始抓鬮了。這到底是教育的進步還是倒退,浩楠今兒就來給你說道說道。
浩 楠 說 書
先說說為什麼這期我會說教育?因為浩楠在網路上看到的一篇關於說教育的文章,這篇文章應該是一位小學生家長寫的,用家長的口吻和精鍊的語言把教育機構諷刺的那是一個到位,浩楠能看得出他是很認真的在控訴,我要是教育機構里的一員看完這篇文章著實會坐不住,當然臉皮厚的除外。這位家長講的很真實、很到位、也很值得每個中國公民思考。想想,何時教育也成了小孩兒過家家的玩意兒了,自然熱鬧看完也得說道說道。
聊教育前,浩楠先解釋幾個詞語,比如教育、教育目的、教育產業化。
教育是什麼?教育是人類有目的地培育人的一種社會實踐活動,是傳承文化、傳遞生產和社會生活經驗的一種途徑。
教育目的是什麼?有一段話說的非常好,我特意再次找來,是說「教育的目的是教育人,這一最基本的道理進一步演繹就是教育應把人本身作為教育目的,而不是把教育變成實現其他事務的手段,即不是為政治服務的手段,為市場服務的手段或實現某種特別技能的手段。」
什麼是教育產業化?如果直接解釋的話,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理解,太大、太空。簡單來說就是「將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作為可產出利潤的產業。」這麼說大家就很容易理解了。
教育本是單純教書育人的事兒,但由於發展需要對計劃時代的教育體質進行改革,讓本著從國家拿錢的教育機構,現在需要自己考慮收入的來源。這個改革措施沒什麼大問題,但時機和執行、監管問題可就大了去了。時機沒到沒條件創造條件也上,這句話在有些時候攻堅克難的時候最合適,放在不合適的時機副作用就顯得很大。執行過程中,刻意曲解、該抓的重點不抓,不在教育上下功夫,一切都放在經濟上,這教育的問題不轉嫁給家長身上還能給誰。教育機構亂收費現象、責任轉嫁現象嚴重,教育職能部門喊著抵制但管了也收效甚微。
這些都是怎麼來的?就是由市場經濟發展和教育產業化發展而來。先說市場經濟,市場經濟的體系推動著供求關係自由發展,稀缺資源中求大於供必然價格高漲,反之價格下降,特殊因素除外,是不是很容易理解。教育產業化是不是改革的一部分,浩楠覺得算是改革的一部分,除非國家特定教育事業按照特殊政策進行,但是國家教育部明確並高調的表明反對教育產業化。
咱們有圖有真相,教育部一部長推行教育產業化改革多少年過去,教育沒怎麼提高,教育屆亂了套,再後來教育部又一副部長高調說:「教育部歷來是堅決反對教育產業化的,因為教育是一個要體現社會公平的最重要的部門,教育是一種崇高的公益事業,對凡是能夠接受教育的人都要提供教育,所以將教育產業化違背了我們的辦學宗旨,也違背了我們的辦學方針,也直接違背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可以說,直接違背了我們社會主義制度的一個根本原則。所以產業化的問題,我們教育部是堅決反對的,是絕對不能把教育產業化的,教育產業化了,就毀掉了教育事業了。」教育是個多麼重要、多麼謹慎的事情,怎麼會是簡單一說就改革,左右一說就反對呢?
教育機構為了教育,在市場經濟下除了自己要考慮經濟利益外,還要考慮教育改革中的教育措施。就拿家長普遍控訴和哭訴的「搖號」機制來說,連好不好都談不上,先說它應不應該出現在教育產業里。「搖號」本質上跟過家家裡的抓鬮有什麼區別?汽車搖號確實是為了公平,不管你的車是蘭博基尼還是QQ,但那個是物不是人類,車除了載人,拉貨,最多來個車震還有什麼,有思維嗎?能主導世界嗎?能改變世界嗎?能進化未來嗎?而且教育資源有稀缺性和師資的高低等等因素,車有什麼?一鐵皮抱著一大堆材料,機械玩意兒,再說了破車用個15年左右也就該回收了。
從這裡看來,「搖號」就與求神拜佛的概念一致。家長從此就只希望自己有個好運氣,而不是希望孩子的學習能力,認知能力,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等能被認可、有所提高。這種「搖號」機制會很惡略的改變人的對教育的認知,長期發展下去三觀都有可能被改變。學得好和學的差有著同樣的被抓鬮的機會,而這種機會不是因為孩子的學習能力和考試成績,而是因為運氣不好,這麼噁心的所謂「公平機制」浩楠都無法說出口。最終導致的結果,是有天分的好學生也許因為運氣不能上好學校而失去了綻放耀眼人生巔峰的機會,而差學生也沒有因為在好的學校學習成績與好學生媲美,即便有那也是特性,並不是共性。這樣會不會導致人才的埋沒?人生的軌跡的改變?
這種機械化、物理性質的「搖號」機制只能用作於相同構架、相同概念的體質里,比如抽獎。用在教育里,完全是被全世界的人嘲笑的。我記得曾經有一所大學教授說「教育是公益的,為了人類進步和國家的發展,以及人們生活的不斷提高貢獻著人才的力量,沒有一個國家會把教育作為賺錢的工具,這是不道德的,是違反人類發展規律的。」浩楠依稀記得這些,我還記得這個教授是舉著牌子站在大街上進行呼籲的。
說了這麼多,那教育的現實問題的因素是什麼?
1.人口眾多
中國的人口多到什麼程度,看看北京地鐵高峰期,看看各大中心城市高峰期公路擁堵情況,再看看春運大軍。人口問題是中國在很多事情處理上都無法更好解決的重重之重,供不應求問題就是最本質的體現,教育能到這種地步就與此有關係。
2.教育改革的時機、
在前面也說了,改革的時間段就顯得非常重要,而我們的教育部門並沒有把時機考慮的到位,而是太早。最主要的核心問題是在市場化改革時,國民生產總值還比較低,導致本就稀缺的教育資源價格瘋瘋的漲,上學不貴才怪。
3.教育體制沒有改革
官方教育給了市場,但體質沒有給,依然還是那種體質。突顯的就是還是官僚在管教育,而不是老師管教育。那其深意是什麼呢?就是老師注重的是教育,而官僚注重的是政績。
4.教育產業化,機構亂收費現象嚴重
如「買分」、「高價生」、「平價生」,以種種借口收取「借讀費」、「擇校費」、「贊助費」等。這些東西都是從哪兒來的?教育機構的教育體系健全,但產業化經營管理體系未必健全,對於各種方式、各種借用名目來取得經濟利益的手段層出不窮,這還有進一步擴大的趨勢。
5.教育部門管控能力與力度
學校權力再大、再能造,它能大過教育部門。教育部門一紙文書就能讓你開始內部調整,但為什麼學校內的關於經濟利益問題解決不了。無非是做不作為,跟管控能力和力度有關係但關係不大,如果教育部門想讓一個學校想解決一個問題,其實很簡單,但為什麼又變的不簡單。因為,學校的創收和教育部門管控之間的矛盾的問題和教育資源稀缺的問題。
以上的點都是現在最突出的問題,其核心是人口太多,在教育資源缺乏而且特別的不平衡的時機選擇了教育產業化改革,再加上學校聞到錢味兒以後,再也回不到那種以教書育人以及以奉獻的精神去培育下一代的過去,也不能把教育和經濟創收分開所導致的。正如北理工大楊東平教授所說「一種理論的現實命運,並不是由討論或表態決定的,而取決現實的社會需求、價值導向和利益博弈」。學校的重點都放在了創收,老師的把責任都退給家長,家長掏著高昂的贊助費和學費,還得把老師轉嫁給家長的責任以及做父母的責任一併解決。
如果說,教育就是公益的教育,創收就是單獨的創收。教育資源很豐富,達到每個市的每個區都有多所重點學校和一般學校,師資力量相差不大,這個教育本質的上學難問題自然就緩解了,當然這個也是需要國強民富這種條件的。再加上教育機構在教育部門的審核下進行教育措施和政策的優化,我想今天許多家長的控訴和哭訴還會存在嗎?另外,浩楠發現很多人的概念是很有問題的,這些所謂的上學難問題不是因為沒有好的解決方法而造成教育部門要「搖號」的地步,但「搖號」真的是很扯得一個機制。其實,你看透教育的本質你就會發現,每個家庭的孩子完全可以在本區就近上學,好學校也會很多,發展的好的話師資力量也可以綜合評比,還可以因為學校之間的教學環境,收入環境,以及老師的教育能力和服務能力的競爭來爭取老師和學生。
所以,國家教育部門及各省教育部門應該……這裡省略10000字……為著眼點,抓准改革時機、提高和豐富教育資源,平衡各地區教育資源的師資力量,一定會解決上學難的問題。
http://weixin.qq.com/r/PEMAGPvExqa5rb979xYu (二維碼自動識別)
微信公眾號《浩楠說書》所寫內容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交流。所用照片均來自網路,如有觸范您合法權益,請及時與我們取得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進行刪除!!!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