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怕你只顧著抱怨,卻從不努力改變
職場中有個怪現象,越嚷嚷著要離職的人,反而越在一個崗位呆得久。
他們抱怨工資低,抱怨福利糟,抱怨同事關係不和,發誓隨時都要離開,可就是賴著不走。
抱怨是一種正常的情緒,會在每個人身上出現。愛抱怨,多少算是件好事,至少證明你找到了問題。
但是,如果你找到了問題卻不去解決,就會陷入反覆抱怨的死循環里,被情緒反噬。
每個人的生活方式
都是被心態吸引而來
有一個理念,叫「吸引力法則」:你生命中所發生的,都是你吸引來的。
有時候並不是糟糕的生活決定了糟糕的心態,而是先有了糟糕的心態,才導致了糟糕的狀態。
曾有一個姑娘跟我說,她所工作的那個小組有個同事跟她鬧過點誤會,導致目前合作關係非常惡劣,那個同事常常暗地給她使絆子。
我給了她很多中肯的建議。
我建議她跟組裡的領導說說,她說不行,領導會認為她搬弄是非。
我建議她調換分組,遠離不和的同事,她也說不行,沒那麼容易。
我建議她主動跟同事示好,或請第三人從中調停,消除誤會修復關係,她說她拉不下臉。
每一次訴苦,她都透露出要辭職的意願,可是前前後後傾訴了三年,她依然還在原來的崗位上。
我終於明白,她根本不是來尋求解決辦法的,也不需要什麼改進意見。她只是單純地需要抱怨,讓人認同她的遭遇很悲慘。
心態決定命運。你認為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你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你認為自己很慘,就會過得很慘。
如果你看不慣某種東西,那就改變它,如果你無法改變它,就改變自己的態度,通過自己的行動去決定自己生活的樣子。
你的思維方式
決定了你的抱怨方式
有的人,可以歸類於固定型思維模式,還有的則是成長型思維模式。
擁有固定型思維模式的人,會把挫敗歸因於不可控因素。
他們遇到不滿的時候,認為這種狀態不可能再發生改變,所以他們的抱怨只是單純的情緒發泄。
而成長型思維模式的人則把挫敗歸因於可控因素。
他們總是向上尋求發展,遇到不滿的時候更願意去想辦法,把不滿的狀態解決掉;他們的抱怨里,隱藏著改變的動機。
舉個例子:假設你參加一場長跑比賽,在起跑的時候慢了半拍。
如果你埋怨跑道不好,或者鞋子太滑,那麼事情的結果就是你全程在給自己心理暗示「我沒有辦法改變這個糟糕的比賽環境」,最終的結果就是輸掉比賽,然後感嘆說「認命吧」。
只顧著發泄情緒,會讓人早早放棄努力,從而陷入下一輪的不滿里,形成惡性循環。
這種抱怨從來不會給你帶來你想要的東西,反而會讓你永遠擺脫不了那些你不想要的東西。
如果此時你心裡說:都怨我反應慢,起跑比別人慢了一點,然後你奮起直追,就有可能在下半程把自己耽誤的時間給補回來。
如果把抱怨建立在解決問題和克服困難的基礎上,那麼一個壞情緒也能指向一個好結果。
最明智的做法
就是在抱怨中改變
自知者不怨人,知命者不怨天。
對自身有正確的認識,並有明確目標的人,會更多地把精力放在「尋求改變」上。
同事艾麗負責歐洲市場的樣品開發。因為時差的緣故,每到下午三四點,客人的郵件就蜂擁而至。
我們是貿易商,不直接負責生產,所以如果遇到客人詢問生產進度等問題,就都要去找工廠核實以後再給客人回復,這樣一來一回,很快就過了下班時間。
剛做歐洲市場的那一個月,艾麗常常抱怨自己上午閑死下午忙死,從來沒有準時下班過。
然而,這種抱怨並沒有持續多久。第二個月的時候,艾麗就找到了解決辦法。
她會提前聯繫工廠,打聽好每一款樣品的進展情況,並核查操作中途是否有發生問題。這樣,在收到客人郵件的時候,她就可以直接回復,而不必再到處詢問。
一場抱怨,將艾麗的工作態度由被動化為主動,也讓她迎來了好口碑。
有時候,壞情緒並不全然是一件壞事。當你發現一件事情不太理想的時候,就是你要挑戰自我,發生改變的時候。
怨天尤人,你就會越來越弱;反躬自省,你才能越來越強。
有了抱怨,就去改變。相信自己的潛能,不斷探索和提高自身能力,方法總比困難多。
聰明的人,都把負面情緒當成積極改變的起點,而不是向生活低頭的終點。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譯帶億路
推薦閱讀:
TAG: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