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院子

老家的院子

來自專欄斯里蘭卡自由行

老家的院子

序言

如果你對自己的生命有神秘感,

想尋找自己生命的由來,

那麼找來找去,

一定會回到自己的故鄉。

如果你對自己的老家有思念感,

想尋找自己童年的回憶,

那麼找來找去,

一定會回到自己出生的院子。

01一、鄉愁的歸宿

從文化的意義來講,鄉愁是一種文化情懷,

是一種對於「根」的依戀。

社會在轉型,

我們故鄉的風物啊、民族記憶的載體在大量的消失,

所以我們呼喚保護自己的記憶和「根」的延續。

而,老家的院子,

就是我們鄉愁的根,

是我們的歸宿。

在大家都遠離故鄉的時候,

很慶幸,

我們的老家還在,

每周末都可以回去看一次。

在大家都將老家院子蓋成小樓的時候,

很慶幸,

我們的院子,

還保留著最淳樸自然的樣子。

老家的院子,

充滿了童年的回憶,

充滿了成長的記憶,

充滿了變遷的酸甜苦辣。

02二、院子的故事

變化的是院子的樣貌,不變的是對家的熱愛。

1、公公婆婆說院子

從1986年公公婆婆結婚到2006年我老公上大學,全家搬進了縣城和平家園買的新房子。將近20年時間,一家人是在老家度過的。

算上公公結婚前的兒時、青少年時光,算下來將近43年,人生能有幾個43年?想一想,多半生都是在那個老院子度過的,頓時,無限感慨…….

老家的院子,見證了公公婆婆最青春的時光,從結婚生子到白手起家,從最美年華到人過中年。

25年前的全家福

婆婆常常說起的事情,是關於吃飯和養孩子。

那個時候,婆婆在甘營村服裝廠上班,公公也在別的廠子上班。每天中午回到家,匆匆忙忙的趕緊燒火做飯,等飯做好了,就快上班了,匆忙吃幾口,就走了。那時候接近原始的燒柴做飯,遠沒有現在用電用氣做法來的便利、快捷、乾淨。

到了今天,每次和婆婆一起吃飯,婆婆一碗飯都下去半碗了,我還覺得燙,還在吹。婆婆就說:「就是沒有挨過追,我這都是年輕時候練出來的,飯熟了不吃就得挨餓,現在狼虎著呢。」

婆婆和她的兩個兒子

婆婆還說,那時候,家裡沒有暖氣和空調,生孩子和養孩子的時候,大冬天就是煤火爐子。就這樣,忙碌了一個白天,晚上再加班,回到家都九十點鐘了,還要趕著給孩子做棉衣棉褲。

哪裡像現在這麼方便,什麼都可以網上買。養孩子也沒現在這麼嬌氣,隨隨便便拉扯著就長大了。

婆婆在服裝廠上過班,又是很精細的人,是專做出口日本的襯衫樣衣。後來在縣城開過床上用品店,叫做「溫馨家紡」。

聽婆婆說,她的手藝,很多人都覺得精細,一些愛挑剔的人,整個平谷大市場,就看上她做的東西。而且,非常難做的沙發套等,婆婆都可以做的嚴絲合縫。

婆婆給孩子做的小粉裙子,比買來的還要秀氣。

公公常常說起的事情,就是昨天《柿子紅了》里講的,賣柿子的故事。

結婚前是騎自行車賣柿子,結婚後幾年就是這個130汽車賣柿子。

公公是一個不肯服輸的人。

剛結婚的時候,家裡不僅欠很多債,連吃飯都成問題,為此婆婆也偷偷抹過眼淚。

公公賣過柿子、收過破爛、養羊宰羊,在廠子當過跑外地市場的業務員,後來買了130汽車(皮卡車)倒賣家鄉農產品,再後來開過一段紅遍北京的「黃面的」計程車,再後來又和婆婆一起包公交車運營,再後來又開了很多年出租。

因為麵包車的顏色都是黃色,當時的北京人都管這種小面的叫「黃蟲」,上世紀90年代,北京的街頭就是這樣的幾萬輛「黃蟲」穿梭往來,也是一種風景。

這一輩子,全靠辛勤的勞動,和婆婆一起一點一點的還完了債,裝修房子,供2個兒子上了大學,還給兩個孩子付首付買了新房。老大已經結婚生子了,就等老二結婚了。

今天的一家人。從左到右:大兒子、大兒媳、媽媽、孫女、爸爸、二兒子。

公公婆婆的奮鬥史,簡直可以寫一本書,拍一部電視劇,那是相當的精彩。而最初的甜蜜心酸,老家的院子,就是最好的見證者。時機成熟,會將在這個院子里發生的故事寫成真是的小說、拍成電視劇。

2、老公說院子

老公是天蠍座的,心思細膩敏感。特重感情,還容易懷舊。每當說起老家的院子,他就五味雜陳了。用今夕對比的方式,來說吧。

? 老公小時候的樣子

第一,生活場景對比。

小時候(5歲前):

  • 院子是木柵欄門,院里養羊。小時候最大的樂趣就是騎著公羊山上放羊。
  • 窗戶是紙糊的,冬天取暖靠煤火爐,鑽進被窩不願出去。

紙窗戶

  • 看動畫片是後來的事,變形金剛、葫蘆娃等等。(1990年)

變形金剛

葫蘆娃

  • 小時候盼著過年,穿新衣、吃好飯、放鞭炮。

幾十年後(30多歲):

  • 老家早就蓋起來大門院牆了,院邊上種菜。長大了最大的樂趣就是經常回到院子去回憶。

  • 窗戶早就是玻璃的,早已搬到縣城,偶爾會在老家住。

  • 看動畫片早已成為回憶,看電視也成為生活中的奢望。不斷忙碌著。
  • 長大了,年還要過,只是沒有了當年的味道,不再真切、熱烈的盼望。只嘆息白駒過隙,又老了一歲。

第二,生活樂趣對比

童年的美好回憶VS人到中年的忙碌壓力

小時候(10歲左右):

  • 紙牌、彈玻璃球、扔沙包、跳皮筋、老鷹抓小雞

跳皮筋

老鷹抓小雞

彈玻璃球

玩紙牌

  • 上山摘酸棗、掏鳥窩(養鳥)、黑燈瞎火逛防空洞(捉迷藏)、逮青蛙烤著吃

摘酸棗

鑽防空洞

  • 奶奶家育苗白薯秧的白薯炕,去燒火、看著秧苗一天天長大,栽白薯秧、出白薯等

白薯炕

栽紅薯苗

挖紅薯

張愛玲說:人到中年的男人,時常會感到孤獨,因為他一睜開眼,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幾十年後(30多歲):

  • 手機比爹還親,除了睡覺幾乎不出可視範圍,少了和父母、家人的情感交流。
  • 日常工作忙的吐血,想追憶兒時的各自樂趣遊戲都難成行,生活似乎不由自主。
  • 腦子裡再沒有童年的無憂無慮,而是工作、生活中的思緒萬千。
  • 又不由自主去探索人生的真諦,從儒釋道中獲取解鎖的信息。

第三,人情冷暖對比

小時候(10歲左右):

  • 有人情味,家裡親戚、鄰居特別親切。孩子多,一個衚衕一條街的小夥伴一起玩。
  • 祖上家規嚴訓,奶奶大戶人家。來親戚上座順序、座次、夾菜、迎送客人統統都有講究。
  • 過年要磕頭,大年初一給家裡、家族長輩拜年很有儀式感,送紅包、鞭炮等,恭喜過年的言語也有講究。

幾十年後(30多歲):

  • 生活在城裡,對門都不熟。
  • 家裡規矩也淡化了,不成體統,傳統教育逐漸沒落。
  • 長大後,人與人感情淡了、關係疏遠了。大約也是城市化過速的罪過。

3、小叔子說院子

我老公還有一個弟弟,那就是我的小叔子了。和哥哥一樣,老家的院子里留下的是他童年的回憶,而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身為老二比較說來心酸的小故事。

? 都是媽媽的心肝寶貝

故事一:純屬無意,險象環生

弟弟經常說自己命大,好多次差點死在哥哥手裡。小時候,哥哥還不是很懂事的時候,第一次是回家看見弟弟在車子里哭,以為口渴了,直接在水龍頭上用大茶缸子接水,然後就給弟弟灌水喝,差點沒嗆死。

第二次,是哥哥和鄰居小孩,一起把2歲的弟弟引到麥秸堆的一個洞里,然後竟然用火柴點著了,後來幸好被鄰居發現,把弟弟救出來了。當然,當哥哥的,肯定少不了一頓挨打了。

第三次,奶奶家的白薯炕,燒火的地方在地面下一個正方形坑裡,經常把他藏在灶火門裡或者院里的柴火堆里,奶奶發現多次。那個年代的2歲孩子比現在的不知要傻了多少。

調皮搗蛋的童年小夥伴

故事二:身為老二的無奈

弟弟經常也說,哥哥在整個大家庭的同輩里,算是第一個孩子,因此得到的疼愛和寵愛最多。而弟弟就明顯少一些。

舉兩個例子吧。

小時候,在我婆婆上班的時候,哥哥被奶奶帶著,有了弟弟後,兩個一起幫忙帶。如果兩個孩子都哭了,奶奶第一個抱著哄的肯定是哥哥。哈哈,這也挺好玩,現在的哥哥脾氣霸道,弟弟則幽默詼諧,能自己調節情緒。

另一個例子,則是父母對孩子。現在人,都說:「第一個孩子照著書養大,第二個孩子隨隨便便養大」。說的則是第一個孩子有新奇勁,比較認真,第二個因為有了經驗,就比較隨意了。

哥哥小的時候,還給吃點鈣片,弟弟的時候,家裡比較忙,就把這個給忘了。所以,有一次,弟弟腿抽筋很嚴重,去檢查才知道是嚴重缺鈣。

哎,這就是老二的悲催小故事啊。

4、老大媳婦說院子

老大媳婦,當然就是小編我了。老家的院子,雖然沒有我的童年記憶,但是3年了,也是有一些特殊的感情的。

首先,這裡是迎娶我進門的地方。

很清楚的記得,當時的鞭炮放了很多,整個衚衕都鋪成了紅地毯。然後,我就在嚇人的鞭炮聲中,被我老公背著進了家門。

當時,臨近五一,院子里種的小蔥長得正好,平生第一次生吃小蔥,水嫩水嫩的,以後我就愛上了小蔥蘸醬這道菜。要知道,山西人不像東北那樣吃蘸醬菜的。

院子里的小蔥

然後,對於我這個吃貨來說,院子里有一棵香椿樹,每年吃炸香椿魚的時候,簡直美呆了。

香椿樹

只不過,那棵香椿樹在去年我生完孩子後,就死掉了。還好,周邊4-5棵小香椿樹又開始長了。

院子里的葡萄樹,去年長了一院子的葡萄,可惜,今年倒春寒,全死了,傷心啊。種了很多次的獼猴桃樹,最後發現都是公的,結不出來果子。

去年的院子,葡萄很多。

最後,每次回老家,在院子里待會,看看大柿子樹,上平房房頂看看遠處的山,美麗的夕陽,心裡都是美美噠。夏天的時候,弄個燒烤吃,很是愜意。

柿子樹下的祖孫(我公公和我女兒)

by: 小笨笨兒媳

03

三、中秋月圓,老家情結

昨天是中秋節,我們回老家去看看爺爺奶奶,也回院子轉轉。老家的情節,就是團圓的情節,是每個人兒時的記憶,勾起無數回憶。

你今年中秋,回家團圓了嗎?如果中秋假期短沒回家,國慶七天假期怎麼著也要回去看看父母、長輩們。

看到老家的院子,你想起了什麼?

歡迎來稿,訴說你的老家情結,訴說你心中的鄉愁故事。

鄉村振興,振興的是文化。但願通過對老家的回憶,能夠發揚、傳承家規,能夠團結小家,能夠在促進鄉村發展的路上,發出螢火之光。

來稿,加小編微信聯繫,可以刊登在訂閱號上。我們將以另一種方式傳承傳統文化。

u.wechat.com/EIaqPTplCN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掃一掃,小編微信


推薦閱讀:

TAG:傳統文化 | 娛樂 | 童年回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