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控情緒,就是掌控牛熊
每個人怎樣對待財富的變化,取決於他們怎樣對虧損和受益形成自己的個人看法。
一個人是被失敗的痛苦徹底打倒,還是能夠從中走出來,可能更加取決於他本人的信念和預期,而不是他的現實情況。
人們生活條件的改變、先天的性格特徵、最近發生的事件、文化以及環境,都對人們怎樣解讀這些事件產生影響。而正是人們對事件的解釋,才導致產生強烈的情緒。
情緒告訴人們自己的所作所為怎樣與特定的目標和風險相聯繫。
情緒就像大腦的紅綠燈,當考慮機遇或風險時,情緒指明人們是否應當進一步接受風險(興奮)、謹慎處之(擔心),或者停止並退出(害怕)。
那些情緒都是可預料的,它們有助於人們對風險與機遇做好準備,而且它們對於思想與行動的協調是基本的,遠離危險(規避損失)或追逐機遇(尋求獎賞)。
當風險變為現實,面對所產生的直接危險,人們可能驚慌失措地逃走(逃避)、被嚇呆,或者變的好鬥,從而產生通常所說的「戰鬥或逃避反應」。這一反應就是面對危險的反應。
預料的情緒和反應的情緒之間,這二者的區別尤為重要。
業餘投資者通常根據他們對股票/數字資產價格朝自己有利方向發展的預期來購買,預料的積極情緒可能使這種投資者的預期產生偏差,並不恰當地削弱了他們對風險的感知。
投資者通常在對事件做出反應時售出股票/數字資產,不管那些事件是大於預期的利潤,還是一則無法預測的負面新聞。
那類因為反應而做出的拋售,通常不是對合理計劃的反應,而是受情緒的驅使。
情緒影響人的想法和感受,推動者悲觀或樂觀的思考方式。
許多投資者的害怕,導致對即將到來的不景氣或價格下跌產生膝反射式的預期,而這種害怕情緒通常促使人們過早地售出有風險的持倉。
然而,如果你問一位存在恐懼情緒的投資者,為什麼他要售出股票/數字資產,他通常不會說「因為我害怕」,相反,他們可能列舉一些負面的經濟事件。
帶情緒的投資者不會意識到,並不是事實驅使他們這樣做,而是由感覺導致的失真意識驅使他們這樣做。
在熊市期間,人們易於悲觀地觀察經濟——每個人都是這樣。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目標應定位與尋找經濟的積極方面——那些被忽略的因素。不要被眼前的漲跌所迷惑,不要被自己的情緒所左右,保持理性,悉心觀察,細微之處見牛熊。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