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破除醫患信任危機之良方

「互聯網+」醫療,破除醫患信任危機之良方

可加醫聯通微信號:gs94xxx與小編討論

近日,國家衛健委發布《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等三份規範互聯網診療行為的相關文件,創新性地將「互聯網+醫療服務」進行分類監管,首次明確了互聯網診療的定義,並明確了互聯網醫院和遠程醫療的服務程序。

文件一經出台,不僅備受業界關注,也在網路平台上引髮網民討論,眾說紛紜之中,有肯定期許的點贊,希望新規定新辦法能凈化互聯網診療環境;同時也不乏質疑擔憂的聲音,稱如此「隔空把脈」看病治病不得要領。然而「互聯網+」醫療並不應單純視為醫療行業新商業模式的探索,實則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一次大膽嘗試,而這種嘗試也正是向破除醫患信任危機扔出的一塊探路石。

醫患關係可謂是當今社會的一大難題,而醫患糾紛的本質就是雙方的不信任,溝通不足,入院收費款項過多,網路發布的虛假醫療信息帶來「假醫生」等等都讓病人及病人家屬動輒將糾紛從病房鬧到對簿公堂。很多社區醫院、鄉鎮醫院、學校醫療室醫療水平有限,造成病情延誤甚至誤診,都使病人對醫生、醫院的信任度一路走低,而「互聯網+」醫療就能夠迅速便捷地將醫療機構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及時消除患者的疑慮。

覆蓋虛假醫療信息,老百姓少吃虧

2016年引起輿論軒然大波的「魏則西事件」中,因莆田系醫院百度競價排名將百度推向了風口浪尖,一時間都對百度搜索出來的醫院信息避之不及。無獨有偶,近日「復大醫院」張冠李戴坑害患者一事,讓人不由覺得是百度醫療競價捲土重來,網路醫托泛濫。在群眾將矛頭指向百度醫療競價的同時,也讓人對排名前幾的醫院產生了懷疑,要消除不良醫療信息帶來的患者對醫療機構懷疑的影響,就要完善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提供網路渠道正規診療來覆蓋百度競價的市場佔有,對此有網友也說:「這樣好,有個權威規範的解答就不用天天百度了。」

足不出戶診療,老百姓少跑腿

加進網路醫院無形中就像有了一個醫院裡的家庭醫生,避免一直以來引得老百姓抱怨連連的「小病大檢查」,出院後複查難,常見病、小問題在網路醫院的設置下大大減少了就醫的時間成本、健康成本和經濟成本。同時「互聯網+」醫療的範圍是有嚴格規定的,尤其是強調不得對首診患者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北京青年報》曾報道: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普外科醫生劉洋的微信「大號」,兩年來在微信、QQ添加的患者群友已近2000人,堪稱架起了一座彌合醫患關係、加深雙方信任的時代橋樑。在「互聯網+」醫療的大環境下,這種醫患線上的良好溝通將不再是一些熱情的醫生主動的個例,為醫患溝通提供平台,醫患信任危機將迎刃而解。

平衡醫療資源,老百姓少抱怨

「大醫院一票難求,小醫院門可羅雀」這樣對醫療資源失衡的形容一點也不誇張,大醫院門診病人絕大部分都是小病,正是因為基層醫療有時並不能滿足這些醫療需求。近年來各個互聯網醫療平台的出現讓人們受到了便利,但目前各個互聯網平台,醫療APP中註冊的醫生良莠不齊,魚龍混雜。一部分醫生是單純為了獲利,打著「秘方」的旗號坑蒙拐騙,另外一部分是以醫療自媒體為目的,擴大個人影響力和醫院影響力,還有一部分不是醫生的人,偽裝成醫生,或以醫療微商的身份,販賣不能確定效用的醫療產品。這些掛羊頭賣狗肉的「醫生」消費著正規醫院專業醫生的醫患信任度。互聯網診療辦法落地的一大好處還體現在辦法規定,只有取得《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的醫療機構才有資格開展互聯網診療活動,對參與診療的醫生的從業資格也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患者在規定和監管下能夠信任互聯網診療醫生,重塑醫患信任。

互聯網診療在過去缺乏約束的網路環境中野蠻生長,致使行業內部滋生出眾多沉痾宿疾,而互聯網診療辦法等文件的出台落地正像一劑猛葯,讓「互聯網+」醫療走上正軌,也讓互聯網時代醫患信任危機得以有效彌合。

大家怎麼看?

歡迎留言與我們分享!

也可加上方醫聯通微信號與小編討論!


推薦閱讀:

TAG:醫療 | 醫患關係 | 信任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