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的錢放在銀行了嗎?銀行理財產品資金是如何操作的?
來自專欄金融評論
很多人對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如何使用好奇,有的人以為銀行的理財資金就是存放在銀行,然後到期就兌現了。
這實際上是從投資人的角度看問題,以為是銀行存款一樣,把錢存入銀行就等著拿回本錢和利息。但實際上,銀行不可能將資金存放在銀行里,即使是存款也不會將資金全部存放在銀行里,而是要用出去還要收回來才能確保存款的兌付和利息。
銀行的理財產品資金則更不會如此,因為理財產品資金銀行需要付出更多的利息,所以在資金的使用上就要投資更高收益的資產。
以前在新的資產管理規定出台前,銀行對理財產品的資金實行的是資金池式的管理,所謂的資金池管理就是將所有的理財產品資金進行統一管理、統一投資、並根據不同的投資比例進行投資,最後進行統一核算,由於所有的資金在一起,所以可以實現高收益的彌補收益低的、高盈利的彌補虧損的、新的收益可以彌補老的收益的不足,所以基本上可以實現剛性兌付、保本保息,起碼可以保本。
但是資產管理新規出台以後,理財產品要單獨投資、單獨核算、不能進行資金池管理,當然也就不能剛性兌付、保本保息,而是根據每一期理財產品的投資情況進行清算,虧損多少就是虧損多少,盈利多少就能兌付多少收益。
那麼,銀行的理財產品資金都有哪些投向呢?或者說理財產品資金如何操作投資呢?
一,金融理財產品有不同投資者類型產品
理財產品根據投資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可以分為一般個人理財產品、高資產凈值類理財產品、私人銀行類理財產品、機構專屬類理財產品和金融同業類理財產品。
一般個人理財產品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大眾化理財產品。
高資產凈值類理財產品是指對高資產凈值客戶銷售的專屬理財產品,其條件是滿足下列條件之一:一是單筆認購理財產品份額不少於100萬元人民幣的自然人;二是認購理財產品時,個人或家庭金融資產總計超過100萬元人民幣的自然人;三是個人收入在最近三年每年超過20萬元人民幣或者夫妻雙方合計收入在最近三年內每年超過30萬元人民幣的自然人。也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VIP客戶專屬產品。
私人銀行類理財產品是專門對私人銀行客戶銷售的理財產品,一般是金融凈資產在1000萬人民幣以上的私人銀行客戶的專屬理財產品。我們也可以稱之為超級VIP客戶。
機構專屬類理財產品是針對公司、企業和機構銷售的理財產品。
金融同業類理財產品是針對金融機構銷售的理財產品。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7 年底,一般個人類產品存續餘額為14.60 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49.42%;高資產凈值類產品存續餘額為2.91 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9.85%;私人銀行類產品存續餘額為2.28 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7.72%;機構專屬類產品存續餘額為6.50 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22.01%;金融同業類產品存續餘額為3.25 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11%。
圖片作者拍攝,收購圖片者可以私聊
二、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及資產配置偏好
簡單地講,我國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主要分為保本型理財產品和非保本型理財產品兩大類。保本型理財產品以前又分為保本保息和保本不保息兩種;非保本型理財產品當然就是不保本不保息,新的資產管理規定出台以後,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應該屬於不保本不保息的理財產品。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7 年底,非保本理財產品的存續餘額為22.17 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75.05%;保本理財產品的存續餘額為7.37萬億元,佔全部理財產品存續餘額的24.95%。
人們之所以以前喜歡購買理財產品,而且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並不算高,面對非金融機構8—10%的收益率、互聯網金融機構和社會資產管理機構15%甚至以上的收益率,銀行以5%左右的收益率能夠佔據理財產品市場的30%,不能不說是因為很多人認為銀行理財產品具有較強的安全性,人們認為銀行理財產品是低風險甚至沒有風險的投資,所以,是傳統穩健投資型投資的偏愛,也是低風險偏好投資者的首選。
但是,銀行理財產品真的就沒有風險嗎?實際上是理財產品就不是存款,就有相應的風險,不管是本金還是收益都會存在風險,要不銀行理財產品的產品說明書上,也不會在風險提示欄寫著「理財非存款、產品有風險、投資須謹慎」這些字樣。
實際上,任何購買過銀行理財產品的人都知道,在開通銀行的理財產品賬戶前,要對投資者進行風險評估,以判斷投資者的風險承受能力和風險偏好,並與相應的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進行匹配。
銀行理財的風險等級分為五級,分別是R1到R5, R1代表謹慎型投資者、R2代表穩健型投資者、R3是平衡型投資者、R4是進取型投資者、R5是激進型投資者。
一般來說,R1謹慎型投資者和R2代表穩健型投資者就是我們平時說的低風險投資,以保本或者保本保息為目標,當然一般收益也低。
R3平衡型投資者是風險與收益相匹配的投資者,其投資的理財產品雖然不過高追求高收益但是也不滿足於過低的收益,所以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也追求較高的收益。
R4進取型投資者和R5激進型投資者是追求高收益並可以承擔較高風險的投資者,因此他們更關注收益的高低而可以承受本息損失的風險。
因此,針對不同的風險偏好投資者要配備相應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所以,銀行的理財產品也是有風險的。
圖片作者拍攝,收購圖片者可以私聊
三、銀行理財產品資金如何進行資產配置?
銀行在理財產品銷售後實現資金歸集後,根據不同的風險等級和收益需求進行資產配置和投資,一般而言,銀行理財產品的資產配置主要有債券、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現金及銀行存款、權益類資產、投放同業及買入返售、公募基金、同業存單、金融衍生品、代客境外理財投資、理財直接融資工具、另類資產和商品類資產等,從資產配置情況來看,債券、銀行存款、拆放同業及買入返售、同業存單等標準化資產是理財資金配置的主要資產,截至2017年底,共占理財產品投資餘額的67.56%,其中債券資產配置比例為42.19%。
從現有的資產配置情況來看,標準化資產是銀行理財資金配置的主要資產,債券、銀行存款、拆放同業及買入返售等標準化資產共占理財產品投資餘額的67.56%,其中債券是理財資金配置的最重要的一類資產,截至2017 年底,債券資產配置比例為42.19%。其中債券資產包括國債、地方政府債、央票、政府支持機構債券和政策性金融債,這些債券投資占理財投資資產餘額的8.11%,商業性金融債、企業債券、公司債券、企業債務融資工具、資產支持證券、外國債券和其他債券占理財投資資產餘額的34.08%。
一款銀行理財產品資金到位以後,根據設定的風險等級,銀行會對理財產品的投資範圍、風險、收益、流動性等不同因素來進行提前設定。每個風險等級的理財產品,會有不同的投資方向,以確保理財產品的資金確保需要的安全等級和收益等級相匹配。
一般來說, R1謹慎型投資理財產品要確保極低的風險,最好是以保本保息為目標,起碼是保證本金的,投資對象主要是貨幣市場的產品,收益雖然浮動但是基本會保持正收益,預期收益出現達不到的可能性比較小,而且比較注重資產的流動性,收益雖然不高但保障性較強。
R2穩健型的投資理財產品風險程度也比較低,理論上會盡量確保本金的安全,收益雖然不一定確保但是本金盡量避免損失,投資目標基本為債券類,包括國債、央行票據、政策性金融債等與國家相關的債券,預期收益的損失可能性也比較小。
R3平衡型投資理財產品具有中等風險,也可以說是風險和收益平衡的類型,但是這一類的投資收益肯定是無法保障的目標,但是還是會盡量減少本金的損失,因此投資對象除了債券、票據等低風險金融產品外,還可以投資於比例不超過資產凈值的30%或40%用於股票、外匯等高波動性的權益類金融資產。雖然理論上說理財產品資金的本金和預期收益率都有可能發生一些損失和變動,但是投資的目標還是儘可能保證或者減少本金的損失。
R4進取型理財產品和R5激進型理財產品是有較高的風險承受能力,也會對收益有較高的需求,但是在投資方面上講,就要去追逐高收益的投資可能性和高收益的投資品,可完全投資於股票、外匯、黃金、等高波動性的權益類金融產品,可以進行一定的金融衍生品投資,投資產品的結構有一定的複雜性,區別的是,R4進取型理財產品對特別高風險的權益類高波動性資產會有一定的比例限制,比如30—40%,而R5激進型理財產品的投資比例可能會更高,如特別高風險的權益類高波動性資產的投資比例可能會達到70—80%,雖然收益可能會達不到預定的收益,本金也有可能會受到損失,但追求的是高收益的目標。
因此,銀行理財產品的資金不會單純的存放在銀行里,也不會完全存放在其它銀行,而是必須根據理財產品的風險等級和收益偏好進行不同的投資組合,以在一定的風險約束下實現最大的收益目標。當然,由於各種因素投資收益可能不一定達到目標,甚至也有可能造成本金的損失,但是那都不是理財產品資金投放的目標,而是出現投資的資產出現的偏差造成後果。你知道銀行的理財產品資金如何管理和投資了嗎?
圖片作者拍攝,收購圖片者可以私聊
作者:麒鑒,專註銀行三十年,財經金融分析評論,歡迎關注並留言(本文首發於清華金融評論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