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高分的邏輯思維,訓練起來異常簡單

這些高分的邏輯思維,訓練起來異常簡單

來自專欄職場offer1 人贊了文章

很多讀者在後台問我如何訓練邏輯思維能力。確實,雖然我多次推薦過《金字塔原理》,但這本書的理論性過強,讀起來生澀難懂,從閱讀體驗上來說實在不夠友好。

因此這次,Boy 分享一些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關於邏輯思維的心得,以及訓練它們的方法。想要說明一點的是,這些都是在生活中隨處可見,並且簡單易行的辦法。在兼顧理論的同時又不失趣味。今天選出三條,以饗讀者。

下面進入正文。

——01 分層思維:像收納房間一樣整理信息

很早以前,我在純乾貨:解構法幫你提高事物的邏輯分析能力這篇文章中介紹過通過拆解事物的基本組成元素,來逐步分析的方法。掌握了這個技巧,我們在面對複雜問題時就能夠迅速理清思路,找到突破口。

然而拆解只是一項技能而已,它並未成為植根於我們大腦中的思維習慣。這次Boy 從日常生活的角度出發,分享一下如何通過長期、不斷的思維訓練,來培養我們的這項思維技巧,也就是今天我要介紹的第一項:分層思維。

所謂分層思維,就是將事物的基本組成元素進行拆解和歸類,並且分類後「層」與「層」之間沒有重疊和干擾。這是非常基礎卻重要的思維分析方法。

我曾經在圈外的一次線下分享課上舉過一個例子,當時我拿起一桶薯片問在座的各位同學:

「這個薯片的外包裝由哪幾個視覺部分組成?」

這實際上就是一個日常生活中的分層思維訓練。如果仔細看,我們不難發現,這桶藍色薯片的包裝設計,基本包括:

品牌Logo, 主視覺圖案,標題文字和底色背景這4層組成元素。

在生活中凡是看到這樣的圖像,我在腦海中都會不自覺地將它們進行拆解和分層。再比如這次我在日本旅行的時候,在地鐵上看到一個廣告牌:

第一眼看到,我就對這張圖進行分層:

1. 標題宣傳文字(黃色和黑色的大字);

2. 說明文字(褐色背景中的小字);

3. 輔助文字(底下白色長條紋中的文字)

4. 主視覺背景(奔跑的豬和跑道);

4. 產品圖形(銀行卡);

會用Photoshop 的同學,應該更熟悉這裡的分層概念,其實就是Photoshop 里的圖層。而如果再深究下去,每一個大層下面還能分出眾多的小層(比如說明文字那一塊就可以分成使用說明,優惠說明等)。這種分層的底層邏輯,是事物的屬性(文字和圖形)。

上面兩個例子,是在日常生活中訓練分層思維的絕好素材。實際上這樣的素材我們隨處可見:商場里的宣傳冊,淘寶上的廣告圖,小區里的告示欄,電梯里的海報等等。只要有心,看到了就默默在心裡「分個層」,長此以往就會形成習慣。

除了圖形,文字也可以分層。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研究報告或者書籍目錄。

比如上面這張報告的目錄,就可以分成起碼三個層次:

1-3:大數據的基本概念和背景(過去);

4-6:大數據的實際運用以及發展狀況(現在);

7-8:大數據目前的困局以及未來趨勢(未來);

這種分層的底層邏輯,是時間。

分層思維的好處,是將雜亂無章的信息條理化,將無關緊要的信息屏蔽。這和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收納房間非常像。關於這一點的訓練,我並不推薦大家去看一些邏輯思維訓練的枯燥書籍,而是推薦大家去關注一位叫近藤麻理惠的日本女生。她非常擅長收納和整理房間,被稱為「收納女王」。

她出版過一系列教人整理房間的書籍,圖文並茂,妙趣橫生。大家有興趣可以看看。裡面介紹了許多整理房間的思路,其實和我們整理信息是非常類似的。

她在書里有一個觀點我非常認同:整理不是學來的,而是熟能生巧。

邏輯思維也是同樣的道理。

——02 推理思維:找到事物之間的內在規律

喜歡看偵探小說的人,往往沉浸於對案件抽絲剝繭的推理之中。這就像解一道迷人又充滿挑戰的難題,苦心找到答案後的興奮溢於言表。

然而,推理技巧並不僅限於偵探探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同樣也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推理的意義,在於發現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繫,然後通過合理的推測找到深藏背後的事實。它是一種發現問題本質的方法。

我們在讀書時學過的「演繹歸納法」就是一種推理方法。通過假設-論證-推翻假設-重新假設-再論證的正向循環,來不斷推演出滿足所有條件的結論。

而通常,這種思維的訓練非常枯燥乏味(天知道以前上數學課的時候Boy 是多麼痛苦)。但今天Boy 向大家介紹一個訓練推理思維非常容易,也非常有趣的方法:

密室逃脫。

是的,密室逃脫正是一種基於推理思維而設計出的遊戲。一個合格的密室解迷過程幾乎囊括了推理思維的所有關鍵技巧,比如:

1. MECE(完全窮盡,沒有重複);

2. 假設-論證循環;

3. 排除法(當所有可能性都無效的時候,剩下的那一個必定是正解);

4. 逆向思考(由結果來推導原因);

5. 指代和對應(密室逃脫里最常見的手法,將兩類或多類元素一一對號入座,從而由一個已知的規律推導出新的結果);

我幾乎玩過上海所有線下的密室逃脫,發現這真是一個非常好的思維鍛煉方法。

拿上面第一條MECE 來舉例,這是我在之前介紹金字塔原理的文章中反覆強調過的概念。MECE 看起來很好理解,但真正做到卻很難。而這個思維反應在密室逃脫遊戲中,就是玩家需要在有限場景里找到所有線索。

而為了找到這「所有線索」,你可能需要翻開地板,爬上樓底,翻過桌面,拉扯門帘......總之,你不能放過任何一個視覺盲點。長此以往,在腦海中就會自覺形成這樣的思維慣性,面對任何一個問題時都會反覆問自己「我真的找到了所有的信息嗎?」 「我還有沒有遺漏的地方?」。反應在職場工作中,這就是細心。

再比如排除法,這簡直是思維走到死路時的最佳解藥。在面對複雜問題時我們往往會提出不同的解決思路假設。在反覆嘗試幾種方法依然得不到結果時,我們會陷入煩躁不安的境地。但這個時候如果用排除法,將每一種失敗的思路都一一排除掉,那麼剩下的最後一個,「無論它是多麼違背常理,多麼不可思議,它一定就是真相」(這句話來自柯南道爾筆下的福爾摩斯)。

可如果最後剩下的那一個依然沒有解決問題怎麼辦?回到上一層,在MECE 的聖光指引下找出更多的可能思路,重新推理。

這種「找出思路,驗證思路」的思維循環在密室逃脫中非常常見。很多時候我們需要用一個木棍來拉開牆壁,關上燈看到床上的夜光字跡,或者是根據星空規律在桌上拼出對應的圖形...... 如果你只把密室逃脫當做遊戲,那就太浪費了。把它當做一種日常思維的訓練,長此以往能夠潛移默化地規範我們的思考習慣。運用在職場工作中,能極大提高我們的思維效率。

這裡介紹一個我很喜歡的密室逃脫遊戲,沒時間去線下體驗的朋友們可以下載這個App 玩一下。它叫Cube Escape, 是一個系列。

遊戲的畫風精緻,密室的機關設計巧妙,並且它還有故事劇情。蘋果商店搜索「Cube Escape」 就能找到。最重要的,它是免費的。

——03 全圖思維:學會界定邊界

最後這一點來自於我遊覽博物館的一次經歷。不知道各位在遊覽博物館或遊樂園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應該如何制定遊覽路線?

之所以會想到這一點,是因為當我和朋友去遊覽的時候,我發現我倆的路線是截然不同的風格:我的朋友屬於細節控,每到一個展室必定細心觀摩,不放過任何一件展品;而我則恰恰相反,我更喜歡先把每一個展室都粗略地走一遍,然後再從自己最感興趣的展室開始看起。

再比如看房子的時候,我也是喜歡先將每一個房間都走一遍,心裡先形成一個大致的平面圖,然後再挑選自己鐘意的部分進行觀察。

當我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我發現正是這種「全圖思維」在潛移默化影響著我看待事物的方式。

「全圖思維」是我自己起的名字,這來自於我打遊戲時的習慣:沿著邊緣將地圖全部探索完畢。而這背後的本質,是對邊界的界定。

你會怎樣去探索這個遊樂園?

邊界,用最簡單的話解釋就是什麼可以做,什麼不能做;哪裡可以去,哪裡不能去。

當我們面對一個未知的新事物時(比如一個新的工作項目,或者全新的遊戲地圖),如果首先能做到界定邊界,就能大大節省我們的思考時間。

而邊界的作用,是制定規則,規範行為,從而減少無用功的產生。高效思維的人,一定是先了解邊界的人。

舉個例子,有一天老闆丟給你一個任務:

「小王,給我做一份中國汽車銷售現狀的調研報告。」

你如果沒有去界定邊界,這差不多要花掉你一個月的時間。但如果你這麼去界定邊界,將大大減少你的無用功:

1. 報告的數據採集時間從哪一年開始?(時間的邊界)

2. 報告需要涵蓋的汽車廠商有哪些?(研究對象的邊界)

3. 報告要求的銷售數據包含哪些汽車類型和銷售渠道?(數據採集的邊界)

界定邊界,就是自己先在心裡畫一幅「全貌圖」,之後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圖中的區域內,而不是漫無目的地瞎找。

而「全圖思維」的訓練,就像我前面提到的那樣,異常簡單。去到一個新的旅遊景點,商場,美術館,寫字樓,遊樂園,都嘗試著在心裡描繪出它的全貌圖。長此以往這會變成一個習慣,反應在你思考問題的方式上,這都是融會貫通的。

以上就是Boy 關於邏輯思維的一些心得。一路看下來,無論是分層思維,推理思維還是全圖思維,都是在生活中非常容易培養的方法。還是那句話:

邏輯思維不是技巧,而是熟能生巧。

推薦閱讀:

TAG:邏輯思維 | 邏輯能力 | 職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