挨罵經濟

挨罵經濟

20 人贊了文章

金融學裡有一個常識,比如你借了一萬塊錢,年利率是10%。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每個月還1083元還是年末還11000元好呢?很多人覺得這個沒有啥區別嘛,但事實上,借錢者希望你每個月還1083元,為此他們甚至不惜給你優惠條件讓你少還一部分錢。因為,錢是可以生錢的。對你而言,放在手裡沒有太多區別的錢,在金融機構里,這些錢又可以重新放貸或者投資出去繼續生錢。

因此這個常識就是,佔有資金的時間就是金錢!

但是這並非現代經濟的本質,在網路時代,還有一個被大家都忽略的常識就是,注意力就是金錢。這個注意力包括了好的,甚至壞的!而這也就是挨罵經濟悄然崛起的時代。

挨罵經濟是什麼呢?我們可以把它略為拆分為三個步驟,

第一步,拋出片面偏激地觀點。這個觀點絕對不能客觀,絕對不能全面,絕對不能溫和。它一定是以偏概全,一定是石破天驚,一定是充滿挑釁。比如:「中國男人配不上中國女人」,「寧可跪舔洋X也不做中國男人的奴隸」,「父母皆禍害」,「我吃喝嫖賭抽但我是好男人」...這些觀點讓正常的人一看就有想要罵人的衝動,而讓那些少數因為各種原因不痛快的人覺得暢快淋漓。

第二步,捏造或者別有用心地使用一些個例來論證觀點。這些論證絕對不會引用像樣的數據,根本不可能引用任何的文獻,對於「受害者」則運用大量的細節描寫來突出其慘;對於「施暴」者則竭盡所能去抹黑,然後把一切的問題簡單化為,他/她慘是因為他/她善良,他/她好是因為他/她壞,而且恬不知恥。

第三步,運用關注度變現。這裡的手法五花八門,僅以兩個例子來列舉一下。第一個是鳳姐。我承認她寫的文字條例還算清晰,但是比她強的寫手簡直多如牛毛,可是她一直都保有關注度。而且她以網路上的謾罵為由申請政治庇護,輕輕鬆鬆地拿到了美國綠卡。另一個例子是現任的美國總統,不談他的方針政策是否正確,只談他的推特裡面充斥著的錯誤,偏見和對事實的扭曲。然而他恰恰就是因為他的推特引起了巨大爭議,才榮登總統寶座。其他的變現手段我並不很清楚地知道,但是如果大家看到某個人分明拋出了一個十分明顯地錯誤觀點卻在後續的過程里不斷加強,支持甚至越來越偏激。很可能他/她是有著完美地變現手法的。大家在他評論下一條一條的評論其實並未損害到他的利益,相反是在給他/她資金。

挨罵經濟其實並非今天才有,事實上古已有之。三國時期的彌衡,孔融;北宋時期的張元,吳昊;本質上都是這樣的人。但是古時候的「挨罵經濟」學僅僅限於士大夫階層,而今天因為互聯網的信息大發展,「挨罵經濟」學在普通人那裡悄然崛起。很多人覺得「挨罵經濟」煽動仇恨,激化矛盾,不利於社會的發展。而事實上,這種說詞也並不正確。「挨罵經濟」學大行其是的本質原因是時代的變革撕裂了共識。曾經妓女是沒有社會地位的,無論男人再喜歡一旦從事過這個行當,子女都不能參加科舉。而今天,妓女或者准妓女卻有不少全身而退,真的憑藉樣貌和多個男人改變了命運。這種事情只要真實地存在,就一定有人願意嘗試,願意為此提出一些觀點。而這其實並非是件壞事,因為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恰恰是社會開明,給以人更多的自由和選擇的結果。

因而「挨罵經濟」決不會隨著時代的進步而銷聲匿跡,相反當且僅當社會倒退,人們的自由受限的時候,「挨罵經濟」才可能一夜之間就消失不見。譬如在如今的伊朗,阿富汗,肯定不會有人敢說女人該如何如何。

但是,有一件事情大家必須要明白。在相對自由和寬鬆的環境下,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擇負有更大的責任,因為路怎麼走都是你自己選的。你願意相信「挨罵經濟」里的極端觀點,沒有人攔著你;你願意花費時間精力去痛罵「挨罵經濟」的奇葩觀點,沒有人會說不;你願意把自己的時間碎片化,而不去專註和沉澱,沒有任何人會在意。過去你可以埋怨XX不讓你說話,天天讓你政治學習,不給你自由導致你見識不夠,但在這個時代,你再也不能拿這個來做借口。因為海量地好資源都在網路上,而你則陷入了別人的陷阱不能自拔。

因此,我想說,如果你想讓自己的生活越來越我說一句話與君共勉:「你要做的事情很多,沒有時間來罵人!

推薦閱讀:

TAG:經濟 | 極端 | 網路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