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你的對手!妄自尊大,藐視中國的日本戰略文化【古代至江戶】
來自專欄國家博弈|歷史、理論、未來25 人贊了文章
玉冕緋衣如糞土,冊數信手裂縱橫。
自從霹靂震萬里,直到如今尚有聲。《豐公裂明冊圖》
這首慷慨激昂的七絕,是由號稱「絕句竹外」的江戶漢詩鬼才藤井竹外所作的《豐公裂明冊圖》。
描繪了大明使節赴日本冊封豐臣秀吉,當秀吉聽讀至「封爾為日本國王」時,極其憤怒地撕掉了明朝的冊封文書的情形。
史官讀到日本王,相公怒裂明冊書。
欲王則王吾自了,朱家小兒敢爵豫。江戶漢詩作者賴山陽《裂封冊》
一時間豐太閣裂封冊,「不畏明朝朱家小兒」的事迹在全日本傳播開來。
古來對中國一向畢恭畢敬,和睦友善的日本,緣何形成了這種藐視中國,妄自尊大的戰略文化呢?
作為對手的我們,對於日本戰略文化中對華觀的妄自尊大,必須仔細耐心的研究,才能做到知己知彼,不至於陷入「日本把中國研究透徹,中國對日本一無所知」的危險境地。
一。日本神風兩次橫掃元寇,日本開始膨脹的起點
日本自身定位開始起飛的時候,開始於鎌倉幕府成功打臉忽必烈對日本的武力威脅,成功以「神風神威」席捲元軍千舟,兩次挫敗元軍的時候。
13世紀忽必烈兩次東征日本是因為鎌倉幕府屢次拒絕向元俯首稱臣,拒絕成為朝貢國。
日本密邇高麗,開國以來,亦時通中國,至於朕躬,而無一乘之使,以通和好。
尚恐王國知之未審,故特遣使持書,布告朕志,冀自今以往,通問結好,以相親睦。且聖人以四海為家,不相通好豈一家之理哉? 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圖之。蒙古國致日本國國書《元史·日本傳》
「以至用兵,夫孰所好,王其圖之。」這句話其實就是忽必烈撂下的狠話。
元朝百萬鐵騎會不會橫掃日本,完全取決於你北條鎌倉的接不接受朝貢地位,你自己決定。
這樣一種強硬的武力威逼,非但沒能驅使鎌倉幕府屈膝稱臣,反而招來了更加激烈的回擊。
凡自天照皇大神耀天統,至日本今皇帝受日嗣,莫不屬左廟右稷之靈。
得一無二之盟,百王之鎮護孔昭,四夷之修靖無紊。故以皇國永號神國,非可以智競,非可以立爭。
鎌倉幕府《致蒙古國中書省牒》
這不僅僅是日本首次以頑抗到底的「螳臂擋車」姿態向大國喊話,我們還可以注意到鎌倉幕府在回復蒙古國國書時首次將日本定位為神國皇國。
「非可以智競,非可以立爭」
就是說爾等蒙古元寇,有若蠻夷,不配與我日本教化禮儀之邦相比較。
北條鎌倉在兩次抗元戰役中以鮮血在貢神折上書寫「敵國降伏」,得以「神助」使元軍被神風吹垮。
日本自此對自身「神國」地位深信不疑,這也是之後日本為何屢次敢於以小博大的原因——神助也。
有許多人認為其實早在唐日互訪使期間小野妹子「東邊日出天子致西邊日落皇帝」的表述中,日本(倭國)對自己的國家定位就已經開始膨脹了。
但是經過中日學者反覆嚴謹的推敲,「東邊日出天子致西邊日落皇帝」也並無反常邏輯,即使真的像大家解讀的那樣,也無非是中日之間唇槍舌劍打打嘴炮而已。
神風在元朝時期曾兩度施威摧毀忽必烈的船艦,將日本從危難之中解救出來,日本舉國歡騰拜神拜佛。
不同於「東邊日出天子致西邊日落皇帝」,北條鎌倉此次極度強硬地回應元太祖的武力威逼,並且真真正正地取得元日戰爭的勝利,是實打實的回擊,而非「嘴炮」。
以神風之威兩次擊潰來犯元軍,這給日本今後野心迅速膨脹,並逐漸妄自尊大,藐視中國,埋下了伏筆。
二。室町幕府時期,大明與日本的關係更加複雜。
大明幾度派遣使節前往日本,希望冊封日本並使日本稱臣。
雖然明日關係在一定程度上相比元日關係較為緩和,但是日本對中國的態度,經過元日兩役後,明顯開始輕視與中國的關係。
室町幕府幾度婉拒大明冊封,而大明又一再派遣使節表達冊封願望,室町幕府言語上也就越來越直接,甚至不惜威脅大明。
靈神託人謂曰:我國(日本)自古不向外邦稱臣,誓乎明神,今後無受外國使命。
昔元兵再來,舟師百萬,皆無功而溺於海,所以者何?非惟人力,實神兵陰助以防禦也。
古來吾國之神靈驗赫,可不恐乎?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持令元容西堂作復明使書,《善鄰國寶記》瑞溪周鳳
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持向大明使節鼓吹「元兵溺海」,「神風神兵」,就是搬出忽必烈侵略「神國」遭到神風討伐的慘痛教訓,以此震懾大明。
從足利義持向明使回信可以看出,日本雖為一蕞爾小邦,偏居東洋一隅,雖然拿不出武力進犯大明的實力相威脅,但是本國四擁險海,得神風神兵之助,你大明要是步忽必烈的後塵,下場一樣是葬身海底。
三。到了戰國時代,日本妄自尊大,藐視中國的心態來到了第一個巔峰——豐臣秀吉時期。
早在豐臣秀吉還未統一日本之時,豐臣秀吉就當面向織田信長邀功,誇下海口,稱征服關東以西後,即刻著手吞併朝鮮和大明:
君欲賞臣功,願以朝鮮為請。
臣乃用朝鮮之兵,以入大明,庶幾倚君靈威,席捲明國,合三國為一,是臣宿志也。
圖朝鮮,窺視大明國;席捲明朝四百餘州,以為皇國之版圖。豐臣秀吉向織田信長請功談話《日本外史》賴山陽
1590年豐臣秀吉統一日本,野心迅速膨脹。
秀吉首先謀取吞併朝鮮,並假道朝鮮,進攻大明,以朝鮮大明為跳板,進而進攻印度。
首先來欣賞一下秀吉給朝鮮的國書:
本朝開闢以來,朝廷盛事,洛陽壯麗,莫如次日也。
夫人生於世也,雖歷長生,古來不滿百年焉。鬱郁久居此(日本),於不屑國家之格隔山海之遠,一朝直入大明國,易吾朝風俗於四百餘州,施帝化於億萬斯年者,在方寸中。
豐臣秀吉《朝鮮國書》《續善鄰國寶記》
豐臣秀吉在朝鮮國書中不僅表達了統一日本的欣喜,還表達了人間區區五十年如夢似幻的悲時。
其言下之意就是我秀吉不滿足於日本統一,有望在有生之年再度君臨東亞。
況且而後已經表達的十分清楚明了了:
日本假道朝鮮攻克北京,將中國連同朝鮮,日本,易日本風俗於三國四百餘州,一併合為以日本為核心的一國,彷彿就在方寸之中。
豐臣秀吉在朝鮮國書中,如痴如醉地沉迷在他吞併大明的美夢中無法自拔:
遠邦小島在海中者,後進者不可作許容也。
予入大明之日,將士卒,臨軍營,則彌可修鄰盟也。予願無他,只顯佳名於三國而已。豐臣秀吉《朝鮮國書》
「予願無他,只顯(豐臣秀吉的)佳名於三國而已」一語可以看出,彷彿攻克北京,吞併朝鮮大明,進攻印度在秀吉眼中易如反掌,儼然已經快要實現了。
可見其妄自尊大,藐視中國之極。《1369-1599日本各階層對華觀初探》
豐臣秀吉如此狂妄,目中無人的態度,其實源自於他對統一的日本的國家定位。
平壤之役天朝大發兵,豐臣秀吉不得不與明朝議和。
此時豐臣秀吉向石田三成下達的《對大明敕使可報告之條目》中他又開始鼓吹日本「神國」定位,反映了當時日本的國家定位:
夫日本者神國也,神即天帝,天帝即神也,全無差。
依之國俗,帶神代風度,崇王法,體天則地,有言有令……《對大明敕使可報告之條目》《續善鄰國寶記》
在與大明和談的過程中,開頭已經講到「豐太閣裂冊」場景,豐臣秀吉聽到明朝冊封一事極其憤怒,又開始以武力進犯大明相威逼:
吾掌握日本,欲王則王,何待髯虜(指明朝)之封哉?
告爾君,我將再遣兵屠爾國也。
豐臣秀吉答覆明使《日本史記`豐臣秀吉世家》
雖然壬辰倭亂是豐臣秀吉個人野心的無限放大,但是豐臣秀吉發動的侵朝戰爭極大地助長了日本膽大包天,目中無人的囂張氣焰。
為近代日本妄自尊大,四處擴張,藐視中國的戰略文化奠定了基調。
四。德川江戶時期(除幕末外)藐視中國的高潮
元和偃武以降,日本天下太平,隨著朱子學在日本的興盛,出現了許多探索近代日本國家定位,和國家戰略的學說。
江戶時代的日本國家地位,以及其戰略文化基調,完全是建立在自大自負,藐視中國的基礎上的。
首先來談談日本自大自負的國家定位,在江戶時代(除幕末外)派主導的戰略思想,在這裡一一分析。
首先是日本的國家定位——宇內至尊天日嗣 ,須令萬國仰皇朝
幕末出羽藩士佐藤信淵是近代著名的軍國主義國家戰略論家,其著作以《宇內混同秘策》為最突出,詳細地為日本向外擴張提供了合法性,並制定了近代日本侵略中國的行動計劃。
佐藤信淵所著《宇內混同論》,其核心就是主張日本作為皇國,應該讓世界皇化,以天皇統一萬國,君臨天下。
皇大御國(指日本), 乃大地最初成立之國, 世界萬國之根本。
故其根本確立之時, 則全世界悉為郡縣,萬國君長皆為臣僕。明察我日本全國之形勢……氣候溫和, 土地肥沃, 萬種物產, 應有盡有。四周環大洋,船舶海運極其便利, 萬國無雙;人傑地靈, 勤勞勇敢,迥異他邦。 其勢堂堂, 四海獨秀, 鞭撻宇內之實力,乃天然齊備焉。 若以神州(指日本)之雄威征伐蠻夷之蠢類,混同世界、統一萬國, 何難之有哉! 噫! 造物主恩寵皇大御國, 真無以復加矣。佐藤信淵《宇內混同大論》《江戶時代日本民間文人學者的侵華迷夢———以近松門左衛門 、佐藤信淵 、吉田松陰為例》
佐藤信淵混同世界、統一萬國的野心被中國,印度所嘲笑,譏諷日本妄自尊大。
佐藤信淵不僅僅吹捧日本,同時「呵斥」中國和印度是下等傻人,理解不了日本作為皇國神國統一世界的天賦使命,曰:
只聞支那、天竺等國疆域廣闊, 而皇國土地狹小, 人少氣弱,
若有聞我「宇內混同大論」而捧腹大笑, 不知其真義者,實不知我皇國役使萬國是乃天理也。 誠如俗諺所謂「下人聞道, 只有傻笑」, 亦所謂「不遭嘲笑, 道不足道」是也。佐藤信淵《宇內混同大論》《江戶時代日本民間文人學者的侵華迷夢———以近松門左衛門 、佐藤信淵 、吉田松陰為例》
而正是由日本作為皇國神國,凌駕於世界一切國家的定位出發,佐藤信淵開始表達宇內混同論的核心——帝國擴張的正義性:
詳察世界地理, 可知萬國, 是以皇國為根本矣。
皇國, 確為萬國根本。由皇國而征服外國, 順勢而易取;而外國欲攻皇國, 逆勢而難攻。
日本向外擴張,屬於順應潮流和大勢,比較容易,那麼向外擴張的對象是誰呢?
首推中國!首先消滅中國,輕而易舉,而後征服世界。
日本要稱霸世界,首要吞併中國,乃是佐藤信淵在闡述完一大堆地理時局大勢等後作出的推論。
當今之世, 國土最遼闊, 物產最豐饒、兵革最強盛者, 首推支那國, 豈有他哉。
支那國雖與皇國比鄰密接, 而欲傾全國之力加害皇國, 支那則無良策矣。若有強梁君主興師動眾入侵, 如元朝忽必烈動員全國兵力來犯, 而皇國則絲毫不足懼之, 而彼國卻自招損失。故(中國)一度來犯, 不敢再三, 此不待費詞矣。
在佐藤眼中,中國作為大國隨時可能對日本構成滅國威邪。
中國方面一旦動了「邪念欲加害皇國」,日本也是絲毫不懼怕。
從忽必烈侵日失敗,到豐臣秀吉侵略朝鮮,倭寇騷擾大明,佐藤已經認為日本國力遠超中國,侵略中國并吞並之易如反掌:
而皇國征伐支那, 若能進退有節, 不過五年七年, 彼國必定土崩瓦解無疑......
接著佐藤開始反覆強調中國對於日本皇國的重要性,以此推出征服中國為日本第一要務的結論:
故皇國若要打開他國之門, 必先以吞併支那為肇始。
如上所述, 支那以其強大, 猶不足與皇國為敵, 況其他夷狄乎! 此皇國天然具備混同世界之形勝也。只要支那入我版圖, 其他......必漸漸敬畏我之威德, 低首下眉, 甘稱臣僕。是故由皇國來混同世界萬國, 非難事也。佐藤信淵《宇內混同大論》
佐藤對於中國,絲毫不放在眼中,認為只要五到七年,中國必然被日本吞併,可見其藐華程度猖狂至極。
而這種宇內混同之說深刻地影響到日本近代擴張戰略的步伐,可以說是第一次提出了侵略中國的框架。
第二種思潮是由江戶時代極端皇權論者本居宣長提出的。
在本居宣長看來,並不是日本,相反是中國,一直在處理國際關係,尤其是對日關係上咄咄逼人,妄自尊大:
(中國)稱其國為中華、中國、上國等等,一味尊崇;
相反,對我皇國卻有意稱為東夷,此種行為乃與叛逆之罪人相同。
在他看來,中國一直以天朝上國自居,居高臨下很難平等對待日本等小國
以其國土廣闊,勢力強大,對鄰近諸小國之王呼以種種名稱,使之服從。
自稱為天子,妄自尊大;呼己國為中國,蔑視其他各國為夷狄。妄自傲慢,一似天地間無可與之相比者。《日本政治史》
而此時他提出來日本應該作為「正義的化身」,
擺脫以中國為中心的華夷體系,構建以日本自己為中心的東亞秩序,支持與中國斷絕一切交往,從此不管中國而日本自己單獨擴張:
遙遠各國皆來進貢....... (德川)大將軍之威勢照耀於天地之間。彼國國王遂照理稱臣,順服於我,可慶可敬。
本居宣揚以武力征服周邊國家,讓他們不再向」妄自傲慢「的中國稱臣朝貢,而是向日本稱臣。
本居宣長也是首個「大日本帝國「,乃至「大大日本帝國」的宣揚人,開闢了以帝國主義審視日本國家戰略的先河。
本居宣長認為日本必須大力提倡「大日本帝國主義」,推崇神功武道,以武力徹底顛覆「華夷秩序」。
其實呢,這只是我整理研究日本戰略文化的開始,真正的高潮在幕末,明治,及昭和時代諸如吉田松陰,山鹿素行,山縣有朋等學派的思想。其實我已經全部寫好了,礙於篇幅和精力,只能在此分個篇,幕末以後的重頭戲等待下一篇再繼續介紹分析。
其實整篇文章十分的枯燥,你看都看到這裡了,想必一定是我的真愛了吧,謝謝你的閱讀和支持!比心!親一個MUA!
整理,搜集,分析最後成文,我通覽了至少不下十本的學術專著,要知道將這些之乎者也的東西一個字一個字地碼到電腦上,花費了我將近兩周地精力!(今天展示的只是其中的一半)
這也是為什麼斷更的原因。
寫這個東西,一來沒有任何經濟利益,二來也沒有博得小姐姐的喜歡,撩不到任何妹子。
雖然你不信,但是我還是要說,我希望通過整理,摘錄分析這些材料成文,也算是盡了一點點天下興亡的匹夫之責吧!謝謝! 最後例行裝逼(一分錢特效 海報hhh):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