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靖康之恥」,唯一勤王成功的忠臣,死也不過宋金邊界

「靖康之恥」,唯一勤王成功的忠臣,死也不過宋金邊界

6 人贊了文章

北宋的滅亡,真的讓人覺得很神奇,一個擁有百萬大軍的龐大帝國,竟然在兩年之間被一個新興崛起的落後部落迅速滅亡。而當你看到後來南宋軍力的強大,你會驚訝北宋的士兵都跑到哪裡去了?

還有一件讓人無法想像的事情是:「靖康之變」的時候,只有一個人成功進京勤王(張叔夜);北宋滅亡的時候,只有一個人為國殉難(李若水)。

對於一個物質和文化高度發達的國家來說,這正常嗎?

當你了解了北宋都城汴梁的地理位置和地形,你會發現:它要作為一個理想的都城,必須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得擁有燕雲十六州

一馬平川的汴梁城,如果沒有燕雲十六州的保護,它就像一個暴露在曠野中的獵物,隨時都會受到周邊群狼的攻擊。

後梁的汴梁城,幾次遭到沙陀人的奔襲,直接導致了後梁的滅亡;北宋的汴梁,先是遭到契丹人的奔襲,差點陷落,還好有寇準,力挽狂瀾;但北宋似乎沒有長記性,女真統一北方的時候,他們竟然天真的以為女真人不會南下,當汴梁再次遭到奔襲的時候,北宋只有目瞪口呆!

今天我先不分析北宋滅亡的原因,我給大家說說這個張叔夜。

當金兵圍城(汴梁)的時候,各路兵馬都遠遠觀望,沒有一個真心實意的來勤王,只有,張叔夜。

張叔夜的大名,和另一個鼎鼎大名的名字緊緊地聯繫在一起,這個人就是宋江

宋江發動的梁山起義,朝廷征剿多次,都無功而返,最終是被張叔夜平定的。

歷史上真實的梁山起義規模並不大,108條好漢實際上只有36條,而且宋江沒有死守梁山,而是流竄作戰。說白了,就是官方所稱的小股「流寇」。

按理說,像宋江這樣的小規模起義,應該很快就能平定,但官軍就是剿滅不了。其實,這並不是官軍戰鬥力的問題,而是腐敗問題,後來的岳飛就是栽在這個問題上(當然,岳武穆那不叫貪污)。

從宋江的問題上,就可以看出:當時的宋軍有多腐敗。

張叔夜是一個正人君子,公忠體國,憂國憂民,他曾多次向「六賊」蔡京叫板,也因此而幾起幾落。

後來張叔夜任海州知州,並在這裡遇上了宋江。宋江起義在山東,覆滅是在江蘇,就是栽在張叔夜手裡。

張叔夜的軍事才能有目共睹,但當時的北宋朝廷掌握在議和派手裡面,金兵第一次包抄汴梁的時候,張叔夜因主張切斷金兵歸路而被調往和前線不搭邊兒的鄧州(南陽一帶)。

金兵第二次奔襲汴梁的時候,宋欽宗號召天下兵馬勤王(「西軍」被切斷,只有靠地方武裝),身在後方的張叔夜毅然帶著自己的2個兒子殺向京城,而其他將領,大多按兵不動(比如趙構)。

於是,張叔夜的部隊成了靖康之恥間,宋欽宗等來的唯一一支勤王軍,你說可憐不可憐?

面對金國如狼似虎的兩路大軍(宗翰和宗望),張叔夜雖力戰,但也無力回天,失敗,在所難免。

當北宋滅亡的那一天(泛指),忠臣李若水因大罵金軍元帥宗翰被處死,英勇殉國。凡是不聽從金國命令的,全部被押往北方,張叔夜便是其中一個。諷刺的是:秦檜也在其中(此時還未變節)。

然而,到了宋金邊界的時候,張叔夜仰天長嘆,翹首南望,滿懷悲憤,第二天一早,張叔夜溘然長逝。一代英豪,就此別過,至死都不肯離開一寸宋土。

(明天繼續)

本文作者《蜀山筆俠》,號「賨人客」,一個有「靈魂」的歷史作者,專註原創,拒絕抄襲。


推薦閱讀:

TAG:歷史 | 人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