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第三年,英格拉姆騰飛季?

第三年,英格拉姆騰飛季?

來自專欄 9527的籃球夢181 人贊了文章

  人們都愛說「新秀看三年」。

  第一年青澀,從稚嫩的大學聯賽到弱肉強食的頂級聯盟,他們需要一點適應的時間。

  第二年成長,在熟悉了賽制,適應了漫長賽季所帶來的疲憊感之後,他們逐漸嶄露頭角。

  到了第三年,就是能有所作為的新人們開始慢慢蛻變的時間了。

  湖人的榜眼秀布蘭登-英格拉姆,也已經走到他職業生涯的第一個轉折點了。

  關於英格拉姆的新秀賽季,連「慘淡」二字都不足以形容它的糟糕。

  出戰79場,有近一半的時間以替補球員的身份登場,場均僅能貢獻9.4分4板2助,比數據更令人感到難堪的是效率——40%的投籃命中,29%的三分命中,以及62%的罰球命中。

  新秀季的英格拉姆,PER(個人效率值)只有8.5,在聯盟自1980年至今239位出場時間超過2000分鐘的新秀里,他排在第234位;他的BPM(真實正負值)為-3.8,第228;VORP(代表該球員與可替換球員的絕對價值差)為-1.1,第230;WS(勝利貢獻值)-0.3,第233。

  簡單地說,你把新秀賽季的英格拉姆稱作是「水貨」,一點不冤,他並沒有展現出人們期待中所謂「得分機器」的潛質,甚至於他那瘦弱的身軀看上去都跟這個聯盟顯得有些格格不入。

  但是,湖人卻自始至終都對這個年輕人保有著期待——在與國王商討考辛斯的交易里,湖人管理層拒絕為了考辛斯送出英格拉姆;在與馬刺商議萊昂納德的交易之中,他們從未真正將英格拉姆擺上談判的檯面。

  最後,「魔術師」約翰遜只用了一句話,便在無形中宣示了英格拉姆的地位:「我希望英格拉姆跟詹姆斯能每天都待在一塊,八月、九月、訓練營甚至每一次的訓練以及大巴和飛機上都是如此。」如同「欽點」,就像在說:「聽好了,這兒的未來遲早是你的,別辜負了我的期望。」

  那麼…英格拉姆值得這樣的期待么?

  這就得讓我們從他第二年的表現開始說起了。

  上賽季,英格拉姆一共出戰59場比賽,場均可以砍下16.1分5.3板以及3.9次助攻,雙項命中率分別為47%和39%。

  在傷前的整個二月,英格拉姆的狀態漸入佳境,10場比賽,場均可以砍下18.6分5.2板5.6助,外加1.1次封蓋,他的投籃命中率達到了54.5%,三分線外的手感一樣火熱,能以52.2%的命中率每場投進1.2記三分。無論是個人還是對於整個團隊,那都是他整年感覺最佳的時間段,每場+6.4的正負值就在印證著這一點。

  若不是一場意外的傷病,他本能在自己的第二個賽季,交出一份更好的答卷。

  這一切,首先得益於英格拉姆對於比賽方式的調整。

  幾張數據對比,能給你一個較為直觀的感受:

  跟新秀賽季相比,英格拉姆明顯提升了自己持球呼叫擋拆發起進攻的比重,減少了定點跳投的出手,參與轉換的回合數也有所提升。

  具體數值上,擋拆持球人的進攻發起比重從21.5%提升到了29.5%,每回合的得分效率也從0.59提升到了0.79,整體得分效率仍然不佳,但相比自身已有明顯地提升,尤其是在命中率的表現上,有了12.1個百分點的漲幅。

  轉換進攻的比重從13.8%提升到了17.4%,每回合的得分效率從0.82提升到了1.17,命中率更是暴漲了21.2%。新秀年的英格拉姆在轉換進攻中的表現僅比聯盟10.4%的球員優秀,但在上個賽季,他已經超過了64%的球員。

  值得一提的是,在英格拉姆上賽季所有的轉換進攻中,20.6%的回合都造成了對手的犯規,這項數據,在轉換進攻回合數超過150次的球員中,排在了第十的位置。

  其餘的,他減少了一些沒有把握的跳投比重,在選擇上變得更加謹慎,在定點跳投這一項上,他每回合能拿1.09分,這比聯盟75.6%的球員更高效。當然,反過來說,這樣本並不大,也無法證明英格拉姆就是個優秀的投籃終結點,但這或許能在側面證明他已經算是個聰明的、能閱讀比賽變化的球員了。

  最後再看一下進攻分布方面的改變。

  最為明顯的,他放棄了一部分外圍的飆射,轉而提升了自己在籃下的輸出。在距離籃筐0-3英尺的區域,英格拉姆的出手佔比提升了將近10個百分點,命中率也從60.7%升至了67.3%。而在三分線外,他的出手比重下降了13.5%,接近一半,但效率卻因此提升了接近10%——依舊可以看出,他是一個知曉通過揚長避短來提升比賽效率的球員。

  總結著來說:英格拉姆在經過了一整年的努力之後,他提升了自己的力量,增強了自己在比賽中的對抗水準,並以此為基礎,增加了自己持球進攻的比重,強化了自身對於內線的衝擊。

  相對於自己選秀時期的模板杜蘭特,眼下的英格拉姆,其實更像是字母哥和勒布朗那一卦的——善於利用自己的身體天賦,對禁區有著非常強的侵略性——他場均突破10.6次,出手4.6次,打進2.2球,命中率47.7%,與沃克、沃爾相當。

  與此同時,更多比賽經驗的積累,讓英格拉姆開始明白該如何以正確的方式去應對不同的比賽環境,他開始能夠試著在不同的場景之下切換不同的比賽模式,投與突的抉擇也在變得更加理智。

  拿36分鐘情景下的數據做個對比:同為20歲且處在職業生涯第二年的英格拉姆,並不比當時的字母哥遜色,作為同類型且相對更均衡的球員(字母哥的內線進攻比重更高,進攻方式更加極端),英格拉姆能受到湖人如此大期待也就沒有可以奇怪的了。

  當然了,期待是一回事,能不能成真又是另一回事,這個道理誰都懂。

  跟新秀年相比,英格拉姆展現了自己能夠強勢提升的一面,但這其中自然也包含了「起點過低」的因素在內。單論眼下的數據,他仍算不上出色,哪怕他比當初的字母哥做的更好,也不能就此迫不及待地將他與「下一個超巨」畫上等號。

  英格拉姆要走的路,其實還長。

  他的力量在提升,但還不足以讓他像勒布朗那樣可以無視防守的「肆意妄為」,他對於進攻方式的選擇在變得更加理智,但他整體進攻的多樣性仍顯欠缺,甚至有些單調。

  他能在面對不同對手時做出不一樣的進攻選擇:面對更高、更慢的防守球員,他能利用移速和步幅上的優勢直接過掉對手,完成對於籃筐的衝擊;而在面對比自己矮的防守球員時,他則能恰當地閱讀防守,直接在對手的面前完成干拔。

  但是,當英格拉姆選擇起步突破之後,他節奏變換就會顯得不夠明顯了,進攻線路也相對單一,一低頭一跺腳,俯身加速直線突破,殺到籃下再強起。

  這打法很剛猛,你能經常看到英格拉姆一頭衝進內線,殺個人仰馬翻的場面。不過,在對抗能力沒有提升到一定級別之前,這很容易在更高規格的比賽中受到針對性防守的限制,繼而變得有些莽撞,或者直白點說,就是「頭鐵」。數據上的展現亦是如此,英格拉姆場均能在禁區里拿7.7分,前鋒里排第18,與杜蘭特相等,但每場要被對手封蓋1次,排在前鋒第5,這吃帽率可一點也不低。

  好消息是,休賽期的英格拉姆時常表現得像個「失蹤人口」,除了零星地在社交媒體上曬一些帥照之外,他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在了訓練上。無論他在這個夏天的計劃重點是豐富進攻方式的多樣性,還是提升投射的穩定性,亦或是埋頭健身房,強化肌肉與核心力量,這都能為他的比賽帶去質的的提升。

  或許在10月來臨之時,我們真就能見到一個截然不同的英格拉姆了。


推薦閱讀:

TAG:NBA | 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