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負面情緒該怎麼走出來?

陷入負面情緒該怎麼走出來?

4 人贊了文章

用拙劣的筆尖去惦記你,我的情緒

很多時候,心裡有一些情緒一晃而過。

那情緒,似乎觸碰到我心底的某一根弦。

我想捕捉它,可是,卻彷彿什麼也沒有。

01

同曾這樣寫道:「有些事一旦被情緒包裹上鎖生鏽,外面的進不來,裡面的也打不開。」有時,身體再累,依然能負重前行。工作再多,依然能咬牙堅持。可一旦陷入情緒旋渦,就會立刻蜷縮起來。曾用盡全力撐起的那股勁會瞬間崩塌,即使碰到再好的事也很難開心起來。

同事Demi是一個被普遍反映不好相處的人,她總是時陰時晴。趕上她心情不錯時,見面時會一臉笑意,拉著手跟你聊東聊西。但若趕上她心情不佳,別說見面打招呼了,不被瞪上兩眼就算是優待了。

像她這樣把情緒都掛在臉上,常會被認為是情緒不穩定、情商不高。但事實是,大部分人在遇到問題時情緒都會受到影響,只不過更多的人會選擇偽裝。克萊門特·斯通曾說:「如果能左右自己的思想,就能夠控制自己的情感。」那麼,我們的情緒真的可以通過思考方式來控制嗎?

02

其實,在面對同一件事時,人們不同的思考方式會決定TA對此事的最終看法。社會科學上有大量研究表示,當向人們描述一個裝有半杯水的杯子時,「半滿」和「半空」的表達方式會改變人們對其的感受。如果告訴人們這個杯子是「半滿」的,人們則會喜歡這個杯子,因為這種表達方式讓人們更關注得到的部分。相反,如果描述這個杯子是「半空」的,人們則不會喜歡這個杯子。

近日,一段TED演講《陷入負面情緒該怎麼走出來?》在網上被瘋狂轉發。該視頻的主講人,一名社會心理學家。她作為專業的人群觀察者,對人類如何思考進行了一番研究。

幾年前,她曾觀察自己的思考方式:當一篇論文通過審稿時,她的情緒會迅速升至最高點。但到了中午,情緒已回歸平靜。幾天後,她的另一篇論文被拒,情緒則會跌至低谷,令人沮喪的是,這種低落情緒通常會持續很久,並且她無法控制不讓自己去想這件事。即便到了第二天,有另一篇論文通過審核,她仍無法高興起來,因為她還沉浸在之前的文章遭到拒絕的情緒里。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為什麼失敗比成功在我們腦海里停留的時間長得多?為什麼我們的大腦會被困在負面情緒里?

03

帶著疑問,與同事展開研究,並做了個簡單的實驗。他們邀請了一批人參與實驗,將他們隨機分為兩組。對第一組參與者說:有一種新手術成功率可達70%;對第二組參與者說:這種新手術的失敗率有30%。

結果是,第一組的人比第二組的人更肯定這個手術。之後,她和同事又告訴第一組:「你們也可以認為手術有三成可能失敗」,告訴第二組:「你們也可以認為手術有七成可能成功」。

再次得到兩種不同告知方式後,第一組人立刻改變了想法,不再傾向該手術。而第二組人則保持了原有意見,他們從始至終都不認可該手術。

之後,她又向聽眾講了他們做的另一個實驗例據,得出的結論一模一樣。她做出說明,人們的大腦更傾向於關注損失的部分。一旦人們想到一杯水空著的部分,就很難再從滿著的部分得到滿足。

04

們經常會過度誇大日常生活中所遭遇到的不順心的事,並不斷地和朋友、家人傾訴,直至我們的大腦得出結論:你的確應該不開心,因為你花了這麼多時間沉浸在這件令人沮喪的事情上。

有段時間,我在養老院做義工,有位老人給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在我第一次去探望她時,她回憶了一段年輕時令她異常傷心的往事,並在我去探望她的第二、第三次,再次向我講述這段經歷。

那時她和老公剛結婚沒多久,老公就背著她去外面找小三。被她發現後,老公再三道歉並承諾今後會對她加倍好,此類事絕不再犯。這之後,老公的確說到做到。對她比以前更好,也未再出軌。可她卻記這件事記了40年,直到如今她依然每天「回味」這件事對她造成的傷害,並向每一個遇見的人傾訴她受到的委屈和羞辱。

她讓我想起了祥林嫂,那個到處向他人哭訴兒子的死和自己悲慘遭遇的女人。其實,生活常會猝不及防得向著我們的心口來上一刀,如果及時醫治,總會好起來。而不斷與他人訴說,則如同自己接過了這把刀,親手去挑開那個傷口。這樣只會讓受傷的地方越扯越大,直至無法癒合。

05

積極心理學認為,情緒表面上不可控。但實際上,它是我們的主動選擇,是我們合理化了現有結果。

比如,你因工作中出現失誤而痛苦時,會怎麼想?一、我工作一直都很認真,這不該是我的能力水平,我無法面對自己的失誤。二、我本來就不擅長這個工作,水平能力還不夠,出現這個問題很正常,我需要繼續努力。

答案自然是一,因為這是對你現在痛苦情緒的合理解釋。若不改換想法,再出現同樣問題時,這個想法即會被加強。會愈發恐懼自己的失誤,因而產生逃避工作的情緒。悲觀的想法會加強你的負面情緒,長此以往,信心會被一層層削弱,表現能力也會越來越差。

因此,有意識得關注情緒變化,並刻意改變大腦本能做出的消極反應。這對我們的個人成長很重要。

06

《陷入負面情緒該怎麼走出來?》主講人提出:「人們需要努力才能看到正面結果。」而這是需要反覆進行操練的。加利福利亞大學戴維斯分校有項研究表明:每天花幾分鐘時間寫一寫你想感謝的事情,就能明顯地提高你的快樂、幸福感受,以及你的健康。我們也可以複述好消息,並與其他人分享。

我們常認為痛苦需要陪伴,發泄可以幫助我們減輕負面情緒,說出這一天糟糕的經歷感覺就好多了,所以我們不停地談論那些把我們逼瘋了的領導、那些從不回電話的朋友、還有那些惱人的任何細節都可能出錯的工作會議。但是,我們忘記了傾訴那些好事情,可這正是我們的大腦需要的。

我們常因他人的一句話、一句批評、一個眼神琢磨一整天,甚至一整個星期。我們會去憎恨那個帶給我們傷害的人,會去糾結那件帶給我們傷害的事。但,如果,現在,此刻,去嘗試原諒TA?不再去想那件事?去多關注那些一直愛著我們的人,那些發生在身邊的美好的事,會怎麼樣呢?

我們大腦的構造也許就是為了尋找負面信息,並且牢牢記住。但如果,我們願意努力,就可以重新訓練我們的大腦,就會開始意識到玻璃杯里有比我們起初認為更多的水。

推薦閱讀:

TAG:負面情緒 | 情緒 | 情緒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