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鐵三到底要不要做間歇訓練? | 新兵營
來自專欄開元講堂5 人贊了文章
Note:本文引自我們的公號「LOCOMO耐力運動研究院」:練鐵三到底要不要做間歇訓練? | 新兵營
"練鐵三到底要不要做間歇訓練?」這個問題是不少鐵友的困惑。尤其是對於目標賽事為70.3或者大鐵距離的鐵友,可能很多人都覺得這麼長距離的比賽,需要的是耐力,而比賽本身的性質也是勻速進行的,且強度也不會太高。那麼這一期的專欄,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何為間歇訓練」,「間歇訓練有什麼用」,「打鐵到底需不需要練間歇」。
間歇訓練,指的是在一系列較高強度的訓練中穿插休息或放鬆運動的訓練方式,與之相對應的是持續性訓練。間歇訓練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30年代,由瑞典教練Gosta Holmer發明的「法特萊克」跑(Fartlek);到了60年代,瑞典生理學家Per Astrand首次對間歇訓練進行了系統性地科學研究,並且認為進行3分鐘,強度在90-92% VO2max的間歇訓練可以非常有效地提高各項有氧運動能力的生理指標。
有一個實驗對比了連續性訓練和間歇訓練。
在持續訓練中,受試者以175watt的功率穩定騎行一個小時,最高心率為134bpm,攝氧量僅為最大攝氧量的55%,而血乳酸值為1.3毫摩,僅略高於安靜狀態;但當受試者以350watt的功率輸出騎行時,這個強度只能維持9分鐘,最高心率達190bpm,攝氧量水平達到了最大攝氧量,而血乳酸高達16.5毫摩。
接下來以350watt的功率分別進行30秒,1分鐘,2分鐘,3分鐘的間歇訓練,間隔的恢復時間等於高強度間歇的時間,受試者均可以完成1個小時的間歇騎行。其中3分鐘的間歇,受試者同樣達到了最大攝氧量,最大心率為188bpm,血乳酸值為13.2毫摩。
對比持續性訓練和間歇訓練,在同樣350watt的負荷下,如果進行持續性訓練,車手只能維持9分鐘,而採用間歇訓練的方式,在獲得同樣的生理指標的情況下,車手可以完成10組3分鐘的訓練,即總時間30分鐘的350watt負荷。所以顯而易見,間歇訓練可以讓你完成一個總量更大的高強度訓練。
那麼,除了提升高強度訓練的總量,間歇訓練對於我們身體機能有何影響?
簡而言之,高強度間歇訓練可以明顯改善心肺功能,尤其是每搏輸出量,即心臟每跳動一下泵出的血量。這意味著什麼?大家是否還記得在上一篇新兵營:《有氧耐力訓練,你練對了嗎?》中提及的影響最大攝氧量的其中一個環節是氧運輸能力,通過心臟每搏輸出量的增加,泵出更多血液,從而攜帶更多的氧氣到工作的肌群中,增強了其運動能力。換句話說,通過高強度間歇訓練,我們可以提高最大攝氧量,從而提高耐力運動表現。
看到這裡,相信已經有鐵友蠢蠢欲動,準備擼幾個間歇了。且慢!
的確,有不少耐力運動愛好者通過間歇訓練提高了自己的耐力運動水平,從此每次訓練必練間歇,似乎不上強度的訓練就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然而,也有不少人在連續練了好幾個月的間歇後,不僅身體非常疲勞,且運動水平似乎也不再飛速進步了,這種付出和收穫不成正比的落差感讓人很沮喪,有人選擇緩一緩,而有人則走向另一個極端——繼續加大強度和每組間歇的時間……
事實上,VO2max通常是一個人開始系統訓練後,最先得到發展的能力,並且也會比較早地達到平台期——VO2max所能達到的極限更多是由你的基因決定的,這也就解釋了為何那些一直在進行間歇訓練的愛好者,在幾個月之後運動能力就不再有明顯的提高了——他們的VO2max已經差不多達到了平台期。另一方面,長期維持高強度的訓練,身體無法得到有效的恢復,也給運動能力帶來了副面的影響。
因此,如果簡單總結一下的話,打鐵是否需要練間歇?
需要,尤其是入門沒多久的新手,或者是沒有進行系統訓練過的愛好者,以及剛剛進入基礎期,之前訓練有所懈怠的愛好者,都可以通過高強度間歇訓練來儘可能提高自己的VO2max。
但是對於一直在進行規律訓練的愛好者,很可能你的VO2max已經很接近那個基因所決定的最大值了,這時候就要慎用高強度間歇,偶爾進行這樣的訓練來刺激心肺系統,維持VO2max的水平即可,過多的高強度間歇訓練可能反而會影響到你的正常訓練及恢復。
如果你對HIIT感興趣,小編將訓練大咖黎涌明教授的文章整理給你:▼
- 高強度間歇訓練基礎課(1)——什麼是HIT
- 高強度間歇訓練基礎課(2)——HIT對不同訓練水平產生的效果
- 我該如何安排HIT——高強度間歇訓練基礎課(完結篇)
- 如何科學分配高強度間歇訓練和LSD的比例?
劇一:到底什麼是Fitting,值嗎?
劇二:Fitting的分類與回歸「人」的本質
劇三:一個完整的動態Fitting流程
劇四:如果計劃購車,需要先做Fitting嗎?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