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外婆》
4 人贊了文章
前幾天,讀到賈平凹先生的《寫給母親》,感人心沛,淚如雨下。如果說世界上最美最值得歌頌的東西,那一定是親人的愛;如果說世界上最讓人遺憾的事情,那一定是「子欲養而親不在」。算一算,外婆離開我已經四年了。
經常會想起外婆,那是養我育我的親人,是伴我童年的長者,是我人生啟蒙的導師,更是我前進路上的明燈,一生學習的榜樣。
出生在90年代的我,那時並不知道改革開放、九二南巡,也不太懂什麼是計劃生育,只清晰地記得家裡沒有電燈、電視、自行車,很害怕黑夜,很多很多次睜著眼睛等天亮。不知道過了多久,爸媽決定去深圳打工,只能把弟弟和我寄放在親朋好友家。可是貧窮和現實使得很多親戚都不願收留我們兄弟倆,即使是爸爸的親兄弟也不例外。只有外婆,不顧兒媳的冷嘲熱諷,毅然決然地接納我們兩個拖油瓶,而且一連照顧了我們好多年。所以,童年和小學時代基本都在外婆家度過。
外婆是一個很善良無私的人。經常對我們兩個外孫比自己的5個親孫子好很多,但凡有什麼好吃的,都會偷偷留給我們一份,哪怕是一塊薄荷糖、半個雞蛋......多年後,我才明白那是怕我們倆寄人籬下受委屈。
外婆沒有上過學堂,但我覺得外婆滿腹經綸,極具智慧和哲理。她經常教導我們與人為善,愛國愛民。坐著吃飯時,會瞄著屋子正中間懸掛的主席像,跟我們講毛主席帶領窮苦人民解放了中國,毛主席是人民的大救星;路過田邊,會跟我們回憶這塊田地之前是哪個哪個地主的,後來是共產黨把地主打倒分給了我們;來到菜園子,會指著旁邊已荒廢的地洞,向我們講述著當年是如何躲過日本飛機的轟炸,跟日本人打地道戰;......
外婆從來不苛求我們考試得高分、拿獎狀,她更多地是關心我們有沒有吃飽穿暖,叮囑我們在學校要聽教書先生的話,認認真真聽講。每到飯點的時候,都會滿村莊喊我們吃飯,夏天天熱的時候,會燃燒艾草驅蚊,還會帶著我們到池塘邊乘涼,一邊給我們講故事,一邊給我們搖芭蕉扇;冬天的時候,會給我們燒好火爐,納千層底的保暖鞋;就這樣一年又一年,從來沒覺得夏天炎熱,冬天寒冷,因為愛能驅寒避暑啊!
時不時地,會有貨郎擔來村裡賣雜貨,也會有糧販子來村裡收購農家的麥子、稻穀、芝麻、花生、油菜籽等農作物,每當這時候,我們都會去看熱鬧,還常常賣弄自己的算術,爭相口算應該給多少錢,找回多少錢。每當這時候,外婆都樂開了花,向外人誇我有出息,當時心裡真是美滋滋的。
在印象里,外公外婆一年四季都很忙碌,好像她們不知道累似的,也不讓我們幫忙,總說我們還小,這是大人乾的事。那時村裡住的都是青磚瓦房,依稀能看到樓房是2002年後的事了,但外公外婆從來沒有憂愁自己住的不好,他們很滿足,經常念叨黨的政策好,倉庫里有餘糧了,再也不怕乾旱水澇大小年了。
外婆一點也不擔心我們不會幹農活,也從不教我們,她深信我們一定會有出息的,一定能坐辦公室。常常外婆去地里幹活,我和弟弟就會跟在後面,有時候我們會跑過去要幫忙,外婆都不讓,把我們安頓在地邊兒的樹蔭下玩沙子石子。那個時候的我們,不知道什麼是玩具,也沒見過遊樂場,我們只知道外婆在「面朝黃土 背朝天」地幹活,心想長大以後一定要報答外婆。在那個年紀,絲毫沒有死亡概念,覺得外婆會一直在的。
可就在我拿畢業證的那個季節,外婆去世了。我很恨自己為什麼沒能早點畢業賺錢孝敬她。我知道我能做的就是立即回家送別外婆。那一年,我不想說我錯過了畢業典禮,可我真真地失去了外婆呀!往後的多個夜深人靜的晚上,都會想起外婆。
外婆常說「你以後一定能非富即貴。」我每次都直點頭,深信不疑。後來,每當我感到絕望、無助、窮途末路時,我都會想起外婆曾經說的話,然後咬咬牙,堅持下去,因為外婆說過我未來一定非富即貴。
我想,多年後,墓志銘應該會這樣寫:「外婆眼中非富即貴的寄託,它激勵了我一生。」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