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歲得癌,四年後痊癒,李開復:不只是向死而生,更應該活到極致
第142篇原創
文|明玥
假期重新看了高曉松給李開復拍的抗癌紀錄片,特別想把思考分享給大家。
短短二十分鐘的片子,除了開頭是他去醫院檢查、去律師樓交代遺囑的畫面,其他時間就是開復先生一個人坐在一張寫字檯前,對著鏡頭說話。
李開復是台灣人,講話的方式和蔡康永很像,再沉重的內容也是用平和的語調娓娓道來,卻又意義綿長。
他提到早早過世的父親,為他傾注一切的母親,攜手半生的太太和尚未成年的女兒……
用一種向死而生的態度重新審視,充滿了遺憾和不舍。
唯一只字不提的,是他個人的生活和事業。
他不說我們也知道,開復先生的個人生活與職業生涯,真正對得起「輝煌」這兩個字。
他之所以不提,我猜測,
大概因為這是他遺憾最少的部分。
把每一天都當做最後一天來活,也是喬布斯的人生秘籍之一。
據說他年輕時曾到印度旅行,領悟到了這種價值理念,從此整個人生走向改變。
因為這樣想,所以要爭分奪秒,所以才得到了巨大的成功——雞湯有毒哇。
說真的,我並不認為這個想法具有普世價值。
以人性之弱,不可能真的把每天當最後一天來過。這是想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的idea,其實大部分人的心理,都不能持續打開這種模式。
2反而保持「永續運營」的前提,才是合情合理的。
再以人性之惰,若真覺得自己明天就要死了,今天當然是尋歡作樂去,管你明天洪水滔天,反正只有這一天了,我是不會想拿來改變世界的,只能想怎麼搞好「小我」。
喬布斯生病的時候,李開復生病的時候,柳青生病的時候,市面上常有關於生活方式的大討論,人要活得勞累而成功,還是輕鬆但平常?
這討論未免太膚淺無聊自以為是,好像人人都有的選似的。
那些看到成功人士罹患疾病就洋洋得意的人,彷彿他們的輕鬆與平常,是衡量之後自願選擇出來的。
生老病死,本來成因複雜,不能排除遺傳和環境的因素。
而不勞累不成功的人,就一定都能償命百歲了嗎?別說不能了,就是能,這種單薄的「長命百歲」怕也是遺憾重重吧。
《嚮往的生活》里,有一集黃磊對大華說,因為這個節目,我給你做的飯比給我女兒做的還多了,做這一切到底是為了什麼?
大華回答,你這麼辛苦,都是為了她們吧。
我以為這時候該撒雞湯了,什麼演員拍戲辛酸困苦,沒有時間陪伴家人,父親在外努力拚搏,只為妻女歲月靜好……
想不到畫風一轉,黃磊真誠地看著天空,說,
我是為了我自己,我做了很多事,給了別人好的影響,能留下來一些東西,這樣我就不會懼怕死亡。
為了自己,為了不留遺憾,所以活得折騰一點,讓生命像開到荼蘼的花,是比向死而生更重要的價值。
3「多數人二十或三十多歲已經死了,他們變成自己的影子,不斷重複以前的自己。把以前說過的,想過的,做過的,一天天的重複,而且重複的方式越來越機械,越來越說腔走板。」 羅曼·羅蘭的句子,刻薄而清醒。
生命當然有限,美好的時間更是有限,怎麼才能把它相對延長一些——這是最近常常琢磨的事兒。
我知道,時間的絕對值不可延長,
但我們對於時間流逝的感知方式可以改變,換句話說,可以增加生命的寬度和厚度。
也許很簡單,就反著上面的那句話來:
說沒有說過的話,做沒做過的事,去沒去過的地方……
林依晨說過,當演員的使命是要帶領觀眾,去看到更深層的人性,演戲是探索人性的過程。
事實上,我覺得這就是演員這個職業額外的buff ——可以去不同的時代,體驗不同的人生,現實版的穿越啊。
你會不會有這種感覺,去旅行的時候,時間好像走得特別慢,明明去了一個星期,好像已經離開了半個月似的。
因為人暫時離開自己生活的地方,就是跳出了原來的軌道,皮膚被陌生的風吹過,雙眼被新鮮的風景刺激著,神經末梢都會加速生長,每一天都被拉長拉寬。
對大眾來說,在日常生活里,每練就一個新的技能,就是飛天一次,就能嗨一次。
能認識新的朋友就去認識,能嘗試新的事物就去嘗試,因為可以增加你與這個世界的接觸面,不必囿於自己的小天地。
4更重要的是,儘力增加按自己的意願去生活的能力。
巴菲特來北大演講的時候,被問到如何選擇職業事業的起點,老爺子是這麼說的:
「當我畢業後,我會選擇一個職業,一個當我不需要工作的時候我也會去做的職業。我不希望夢遊般的上班,我也不太會在乎我的起薪。我會選擇那些我喜愛的,讓我有激情的工作。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我只會不斷地看著時鐘等待下班。」
我相信他的真誠,不過對於大多數中國年輕人而言,這是一個很奢侈的說法。
社會板結至此,官商結合的鐵幕之下,好資源已經在看不見的地方被各種二代牢牢掌握。
找一個能體面地糊口的工作,才是很多中國畢業生的第一課。
但這不意味著,巴菲特的話在中國就沒有意義了,相反,這話應該被奉為圭皋才對。
未必有好起點,但誰都有有積累能力和改變認知的時間,也有彎道超車的機會。
按自己的意願生活,每天跳著踢踏舞一般地去工作,是絕對值得奮鬥,和值得憧憬的未來。
5忘記時間,忘記年齡。
我最不喜歡的一句話,就是「什麼年齡,幹什麼事」。這個世界大家都按一毛一樣的節奏過生活,那該多無趣啊。
人類能從大自然中脫穎而出,就是因為我們天生的「多樣性」,而且一直創造著多樣性。
談起工作的就是上班下班,談起退休就是打麻將帶孫子,那太低估自己的人生了。
記得很多年前在報紙上看到一個記者採訪褚時健的稿子,當時褚老剛剛離開監獄,正在雲南哀牢山上開始種橙子。
他已經75歲了,經歷過女兒死亡和牢獄之災,面對記者,不願多談過去,卻一直說著自己對整片山區的十年規劃。
稿子結尾,記者感慨地寫到,「十年後這位老人就85了,他的宏圖也許不能實現,但令人敬佩」。
這遺憾的話說得太早,沒幾年他就被打臉了。
我一直記著這篇報道,幾年之後,我吃到了網購的褚橙。
從「煙王」變成「橙王」,老人至今仍然以創業者自居。
年齡只是數字,命運卻掌握在自己手中——有接近90歲的人真正地實踐著這句話,我們又有什麼資格退卻。
不要等生命之光黯淡如風中之燭,才開始懺悔。
【the end】
轉發朋友圈就是最好的讚賞,
你的轉發對我很重要。
現在關注我,
還能成為明玥的前200000位創始人,就是我的元老粉絲了
長按關注見小曰明(smallsharing)↓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