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上網吧,也要出示身份證嗎?
驚·知第
015
例
jing
驚
zhi
知
【驚·知】
這是院長要分享給你的驚人冷知識哦!
古代人怎麼證明自己的身份?
在現代社會,我們想證明自己是誰,所依靠的就是這一張小小的居民身份證。所以無論我們去什麼地方、做什麼事情,都要用身份證來證明自己的清白身份。
那麼,在沒有身份的古代,人們又是怎麼證明「我是我」的呢?
其實古代人也是有身份證的,只不過當時用的是另種名稱和形態。它的起源本是官員的識別符號,在不同朝代也有著不同的變化。主要是以下幾種:
等
級身份證
、
職業身份證
、臨時身份證
等。
其中,等級身份證最為流行,它的式樣包括:虎符、兔符、魚符、龜符、龍符、麟符、牙牌、腰牌等。
隋唐時期,朝廷發給官員的「魚符」,是用木頭或金屬精製而成的。它的形狀像魚,分左右兩片,上鑿小孔,以便系佩。「魚符」上面刻有官員姓名、任職衙門及官居品級等。
到了宋代時,「魚符」被廢除,但仍佩帶「魚袋」。魚袋是古代身份證的「防偽標記」 ,用於防止身份證的濫用。
宋代開始,腰牌成為了通用的身份證。腰牌正中刻有一方篆體印紋,僅識出右半邊「長壽」二字,推測是吉祥用語。而至明代,又改用了牙牌。是用象牙、獸骨、木材、金屬等製成的版片,上面刻有持牌人的姓名、職務、履歷以及所在的衙門,根據身份和地位、功能的不同而有別。
據明人陸容《菽園雜記》記載:「凡在內府出入者,無論貴賤皆懸牌,以避嫌疑。」也就是說,這時候的牙牌已經不是官員專用,而是延伸到其他階層。它的信息也更為詳盡,與我們現在用的居民身份證也就十分相像了。
發展到近代,民國寧夏省政府,制定了中國最早的身份證制度:「居民證制度」。而直到1984年4月6日國務院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才正視頒發了第一代居民身份證。此時的身份證已無階級區分,也落實到了每個人身上。
戶籍制度,在我們的社會建設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所以,這張小小的身份證實則有著悠久的歷史。出門在外可要當心丟失,雖說可以補辦,但遇到急事可就徒添麻煩了。
今日話題
你丟過身份證嗎?
(評論區留言吧)
緊急通知
現在微信改版了
只有
被設為星標
的公眾號才會被看到為了避免院長和寶貝們錯過彼此
快快把驚人院置頂吧
只需要5秒鐘
院長教你
5
步星標
驚人院(向左滑動下圖)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