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珍惜每個旅遊時給你買禮物的人
這是Spenser的第422篇文章
寫在前面:
說個悲傷的消息:長假結束了。
大家都回來了沒?還堵在路上么?
給各方面同事朋友的禮物都買好了么。。。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篇旅遊時買禮物的心路歷程,畢竟,帶著土特產跨越萬水千山的我們,真的不容易。
我們想想看:
長假帶禮物回來的人,到底經歷了什麼?
第一階段
買,還是不買,這是個問題
出遊的前幾天,
大部分人都在堵堵堵拍拍拍睡睡睡吃吃吃的循環中度過。
直到行程過半,晚上回到酒店,
你對著天花板正發獃,心想:
哎呀,是不是禮物還沒買!
等等,禮物,有必要買嗎?
現在都互聯網時代了,什麼買不到啊。
買了別人也不稀罕,這不都坑遊客的么。
——你也很糾結。
可就在打消買禮物這個瘋狂念頭的一瞬間,你打開朋友圈。
媽呀,73個贊。
你的腦海里,忽然浮現出了朋友、同事、下屬、合作夥伴嗷嗷待哺的眼神,
彷彿在說:我什麼都不想要,真的,真的。
不買可怎麼交代呢?於是你頓悟:
這禮物,得買。
第二階段:
等等,我會不會漏了誰?
好不容易決定買了,那送誰呢?
父母親戚,總要帶一點吧,
狐朋狗友好閨蜜,那是必須的,
同事合作夥伴,平時也沒少照顧自己,
好,就愉快地都給買吧。
這時候,又有一個念頭在你心裡盤旋:
我有沒有把什麼重要人物給漏了?
朋友都一個圈子的,其他朋友會不會有想法?
上次隔壁公司秘書也給我帶了東西,是不是要回個禮?
這個問題你會一直盤算著,直到買單的前一秒。
第三階段:
在座的特產,真的都不行
送禮名單好不容易框了出來,
卻發現:媽呀!
不管是浪漫的土耳其,
還是東京和西溪,
這特產要麼往死里重,要麼往死里丑,
唯一不變的,是往死里貴。
好不容易找了個合適的,
標籤仔細一看,made in XX,你懂的。
還有,
誰能來解釋一下,
為什麼哪裡都有桂花糕?鮮花餅?和牛皮糖?
是個東西,都敢叫自己特產嗎?
行,買東西總不能都買一樣的吧,
只好按之前框的人數,吃的喝的玩的用的都來一點。
你大手一揮:
「這個這個這個,都給我包起來吧。」
「等等。」
你掃了一眼旁邊的貨櫃,胡亂抓了兩包零食,
「這個也帶上。」
總覺得不多買點,不夠分啊。
第四階段:
返程的路上才發現:
運禮物真苦啊
買完之後,更大的問題來了——
怎麼帶回去?
大大小小的東西買了一堆,包裝還不能扔,咋整?
看看行李箱,
只能扔點自己的東西減輕點負擔。
用了一半的洗髮水?扔
吃到一半的零食?扔
舊內褲舊襪子?不洗了,扔
新買的衣服褲子往身上一套,
外包裝,扔扔扔!
這不,行李箱又空出一條縫了。
可是看了看大大小小的包裝,
還有四分之三沒放進去。。。
算了,明天老老實實再去買個箱子吧。
好不容易等到了行李託運的那一刻,
託運行李的小姐姐滿臉歉意地告訴你:
「不好意思,您的行李超重了,需要加收託運費哦。」
你流著淚微笑告訴她:「不要緊,能帶回去就好。」
第五階段:
的確辛苦的確疲憊
但送你禮物時,我是快樂的
好不容易回到家,
就得抓緊分類打包了。
第二天上班,
該發的發,該快遞的快遞,
有的還免不了自己親自跑一趟,
有時候給老闆送特產還怕人家不要。
終於,在奔波兩天後全部搞定,
這時候才突然想起來,
等等,我給自己買了點啥?
回到家,包裝盒都已經空了,
看來看去,
行李箱里還留了兩三顆巧克力,
好像都快化了。
趕緊撥了往嘴裡一送,
這也算給自己的旅程畫上圓滿的句號。
的確,有很多朋友,大手一揮:我出門從不帶東西。
瀟洒是瀟洒,但總覺得缺了點什麼。
帶禮物雖然折騰,
但正因為現在什麼都買得到了,
你買才更突出一份心意。
當對方收到禮物,
和你說謝謝的那一刻,真的,再辛苦都值了。
有很多時候,我們無法直率地表達自己的情感,
那至少這份踏過萬水千山的禮物,
可以替我說一聲:
一直以來,承蒙關照了。
一點心意,希望你不要嫌棄。
今日互動
你送出或收到過什麼有意義的禮物?
是誰送的?你想對ta說點什麼嗎?
留言告訴我吧。
關於職場你或許還想看:
每一個在迪拜的中國人,
都有Ta自己的故事
為什麼要旅行:
因為世界還沒看夠,因為快樂不想被延後
假期別隨便發朋友圈,容易暴露智商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