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做夢引發的思考

由做夢引發的思考

來自專欄何荷鳴1 人贊了文章

以前從來沒有思考過VR技術發達後可以給人們帶來什麼,包括曾經多次體驗這類的遊戲以及各種互動,包括確實在裡面體會到了恐懼以及心跳加速的真實感,但是就是從來沒有思考過。因為那就好像無論它做得有多逼真,你都知道它在「迎合」你,相反,現實可從來不會「迎合」誰。甚至很多時候,因為時間的極其短暫,以至於就像個媚術拙劣的「小妖精」剛柔情蜜意沒兩下就急忙忙的想要讓人們反饋好處回去。

而對於「機會」我當然相信它會是一個巨大的無法限量的機會,但是比起來很顯然我更關注當下的自己怎麼做到最好。就好像曾經我那麼篤信無人駕駛技術以至於不考駕照一樣,結果第一次由「現實」教會了什麼叫做理想與事實的差距。任何事物想要真正成氣候,結果就是需要整個社會都浮現它,而不是單一的某個突出的點而已。就好像共享單車一樣,看起來一點行業壁壘也沒有,看起來人人都會需要,但是真正成為趨勢以及真正讓人們利用起來的並不是產品的好壞,而是整個環境的「普及」。

而我真的思考VR的影響其實是因為做了一場夢:

在夢的世界裡我生活在熟悉的地方,甚至樓群之間的高度都是與現實一致的,唯一的就是只有我一個人和一塊抹布……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幹什麼,總之一直在窗戶邊,而等到我反應過來的時候才發現整個下雨的積水都已經到了我家樓下,已經沒過樓下鄰居的窗戶了,相反,對面樓一點事都沒有。接下來就是那麼靜靜的看著整個暴雨的積水逐漸攀升到我家的窗戶,逐漸的蔓延著,而我也特別符合現實中自我狀態的那樣一點多餘的反應也沒有。暴雨沒到窗戶最頂層的邊緣處也沒有減緩速度,唯一的就是那個徹底封閉的瞬間:嗡——那種耳朵沉到水裡會聽到的整個世界瞬間寂靜的飽滿感。再之後就醒了……

在之前突然發現夢裡「聽到」的世界和現實中會「聽到」的世界不同,還是因為半睡半醒間反覆在自己家魚缸流水聲和夢中無聲的狀態下切換才發現的。在那之前,夢中是寂靜的,現實中的早晨多半也是寂靜的。你唯一能夠分辨出來的就是夢中是肆無忌憚毫無知覺的世界,而現實則很可能就是一片空白。

對大部分人來說,夢都是粗糙的畫面:昏暗的環境、沒來由的一切、可能永遠看不清樣子的周圍人,以及多半無法帶來感官刺激的遲鈍反饋。這也是為什麼當初看「盜夢空間」那些甘願沉睡的人時只覺得是逃避現實,你可以明白那意味著夢中世界的美好,但是那對於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需要靠想像才能圓滿呈現」的世界,而並非人人都早已經體會到了夢中的美好所以可以像聽到老梗一樣瞬間心領神會。但其實,如果做的就是那種「破夢」,那估計現實沒準還挺美好。至少一切都是清晰的,至少自己都很清楚自己活著,而不是生與死還需要額外確認又無法保證。又,如果度過的都是無趣的人生,那現實與夢境也都沒什麼可眷戀的。就好像如果像電影中永遠在沙灘蓋房的話,估計就算是小孩子也會選擇再造一個機器人把這一切機械搞定,自己去玩別的。

所以事實上,無論是「現實」還是「夢境」又或者未來的「虛擬現實」,又哪怕是「遊戲」等,如果無法做到讓人們感到刺激和滿足,本質上都無法深刻的吸引人們持續的在裡面深耕下去。當然,即便是現實,商業其實也很大程度以相對平庸的成本的彌補了人們「生活」所帶來的遺憾和麻煩,以至於很多時候說人們不懂得奮鬥,不懂得剋制,不如說人們天然懂得選擇,並且天然就有選擇權。

但其實這一切,都不是我想說的重點。

任何事物都是有好有壞的立體面,而任何新東西,屬於未來的東西在大規模成功佔領世界之前,總是會被「往壞了想的」。這很正常,即便是那些早已經在裡面探索許久的專業人士甚至下一步就是預備把TA們推向市場的商業領袖們,也會對此表示憂心忡忡——因為「改變」這個東西,從來不是能被老實圈在家裡按照「理想」養大的乖孩子,能不造成極大的惡劣影響都已經是熊孩子中的乖孩子了。

然而事實上,當一件事物成功的俘虜了幾乎所有人,那不管這現象是所謂好還是所謂壞(在最初的時候都是更容易被人發現和定義為壞),最終的結果是——沒人會再說那是不好的。至少大規模的輿論是不會有人再這樣不明所以的聲討的。就好像網癮和網戀一樣,我記得我小學時候(2003-2005年)看的作文書都是全力聲討這種現象,羅列各種不好的。而現在呢?如果有人是沒有上網「習慣」的人,那TA基本上連原始人都不如。而所謂網戀就更是如「相親」一樣早就成為很多人的日常了,甚至不見面的時光如果不使用各種即時通訊的工具,那這感情多半都是有問題了。

而當新的事物成為「環境」之後,它們的影響究竟是什麼,那些壞的一面又是什麼,付出的代價是什麼,人們其實是不在乎的。因為如果沒有成功被這種「環境」影響與改變的,基本上也都是沒有太多資源的人群,而這部分人又是幾乎不構成任何影響力的。任何時代都會有這樣的群體,但是當一個環境被人們大規模的質疑好壞的時候,基本上都是下一波新的環境即將養成甚至已經開始逐步取代舊環境的時候了。

在車輛沒有誕生之前,城市中奔騰不息的馬群難道沒有製造過臭氣熏天的糞便垃圾嗎?

在醫學界強制醫療人員注意衛生之前,難道就沒有因為細菌的滋生造成的術後恢復失敗嗎?

所謂壞影響,如果是人人受之,那麼至少是看起來也就不會有那麼大的怨言了。就好像所有人都詬病擁堵乏人的交通,但是除了現有的選擇之外沒有更好的選擇,除權力與財富之外,幾乎真的做到了「人人平等」。這個時候大家只會抱怨,而不是真的推翻什麼。

但是現實從來都是有縫的蛋,不管最初看起來有多嚴絲合縫,最終都會逐漸露出馬腳來。

所謂遍地都是機會,並不是指多早抓住那個未來,而是如何利用浪潮的永不停歇。堅定地停留在前浪上遲早被拍死,堅定地停留在後浪上多半會餓死,本質上你只有跟著浪潮不斷變化,才能不被淹死。什麼樣的排斥與質疑都無法阻擋這個必然,而如果連排斥和質疑都抵擋不了的話,那說明也不值得去過分押注,因為不可能成為環境以及環境的一部分。

所謂的「利用機會」本質上也就是人們利用這些工具成為更好的自己。環境本質上就是工具,雖然人們總是更容易幻想工具帶著人們一飛衝天,但現實則是工具需要憑藉人們的提攜才能一飛衝天。

而說回來VR技術最讓人詬病的恰恰是它的美好處——如果大部分人因為缺少經驗而夢境粗糙,那它直接就省去了這個麻煩,瞬間給你呈現出一個近乎於完美而又真實的世界任你馳騁。

這算不上所謂的機會,因為任何人都可以想像到。真正的機會就在於思想本來是無形的,而現實中人們總是需要面臨「理想」與「成型」之間的時間差距和效果差異,以至於如果事物是直接構建在「理想」中的,那麼效率提高不止一倍。而反過來,在「理想」中得到更「現實」呈現和復原的事物放回到現實中真正呈現難度也會遠比「單純的想像」來的更接地氣。這就好像逆推一樣,當你知道瞭望遠鏡是個什麼東西,以及製造它大概的步驟之後,在現實中尋找相應的材料製作出來就遠比單純構思出來的雛形可靠且耗時更短。

至於所謂的直接拋棄現實活在虛擬里,這一點得等前面活好了再說,而且還是整個環境大面積的改變之後才有可能。

在這裡沒有提到其它流行技術,並不是其它不重要,恰恰相反,一個環境的成形絕對不是某一項技術發展了於是整個世界一夜之間改變了。這就好像哪怕從地心說到日心說,都不是兩個球之間換個位置那麼簡單,這裡面幾個世紀政權宗教的更迭,數據的搜集,看起來不經意的科技變遷,人們知識的積累,包括整個世界財富的變化等,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遠遠不是什麼:一夜成名、一夜改變。

而前面說到的:在思想層面有了實踐的機會,而這個實踐的機會不再只有現實可以滿足。看起來沒任何稀奇的地方,但稍微想想就能明白了,這就好像清醒的時間與睡眠的時間都能創造價值了一樣。原本人們只有在清醒的狀態下才能做很多事情,而且還需要面臨很多因為「現實」而無法迅速得到解決的問題(例如材料,金錢,空間,技術,極限),而現在則相當於在夢境里直接開闢了現實的場所,而在這個「現實」里是沒有那麼多麻煩事的。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很多時候我們說有些人思想受限,其實思想本身是自由的,是現實這個實踐與反饋的因素多次的阻礙,以至於人們明白了「有些事想了也白想」——因為現實滿足不了你或者無法那麼及時的滿足你。

更值得興奮的遠不止這點,時間原本是有限的東西,而人們的生產也因為各種原因而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類似的幹活久了覺得累),說白了對於每個人來說,無論多麼高效的做事,每天的時間都不是24小時,而是在這個有限的基礎上還打了折扣的。這就不要說那些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情況了。而虛擬現實的出現則是在這個基礎上開闢出了一個「真實」的第二世界——你的時間可能還是24小時,在現實中還是會感覺勞累和滯漲,但是在虛擬的世界裡則不會有那麼多麻煩事了,外加上因此得來的效率極大化,反過來還可以讓現實中的效率提高,以至於1+1何止等於2呀?

即便還是物理上的一天24小時,但是很顯然效率讓它成為了一天48小時了。說白了,同樣長短的物理壽命也因為這份效率的極大提升以至於人們直接憑空多活了一輩子。不是多活了幾年,而是多活了一生。

這也是為什麼當想到這一點之後,會激動到趕緊寫一篇文章說說的原因。這才是真正的開啟了長生的大門呀。

當然,如果要真說壞的地方是什麼,那隻需要反過來想想就行了。無論是沉迷度會空前的高,還是人們可能的拋棄現實,僅僅以剛才計算的效率來說,同樣的時間有的人用來自我提升,有的人用來燈紅酒綠,憑腳趾頭想想會怎麼樣呢?

曾經人與人的差距如果還只是那麼幾十年的物理差距,那麼未來則直接翻倍了(甚至比這個還要恐怖,因為變差、變好是幾乎沒有底線和天花板的事情)。這就跟爬梯子一樣,曾經大家只能睡醒了之後爬,對大部分人來說都是如此,更多時候人們唯一能做的就是類似通過早起的方法獲得更多攀爬的時間。但未來則成了,管你是清醒還是睡眠狀態,只要你想,你都可以不斷往上爬。當然,也只要你想,你可以真的做到24小時不斷往下掉。

事實上,差距這個東西不是一天形成的,在極短的時間內或許也叫差距,但是時間長了就成為了幾乎無法逾越的鴻溝了——這才是時間帶來的變化,而這變化最初只有一點點不同。

所謂的「等機會來了我就能變好了」其實只能算對改變現狀的一個迴避,相比充滿不確定性的未來,「當下」才是能夠實實在在把握的東西。而所謂的「活在未來」也不是「空想未來」,而是從當下一點一滴做起,真的改變了自己。這就好像,想著未來有了新工具自己能成為宇宙首富,那你現在就要想辦法先成為局部環境首富一樣。而不是想的很美妙,結果卻連比當下高50%的工資都搞不定。

機會是屬於有準備的人的——這從來不是空話,不是說著玩的。

其實不需要焦慮,有什麼好焦慮的呢?無論多好以及多差的現狀,還不是自己造成的?還不是過去的每一天造成的?與其空想著焦慮,不如切切實實做點什麼——並不是沒事找事干,而是在自己渴望未來有積累和收穫的地方,從當下開始不斷去經營。

當然需要付出時間,甚至漫長的時間,但這又非常公平,因為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如此。即便是那些看起來已經有成績的人。為什麼看起來遍地都是機會?因為機會並不特定屬於某一個工具,或者不屬於哪些工具,關鍵在於如何利用。

一切都是自己作的,一切都會回饋自己。


何荷鳴:我們為什麼那麼希望儘快成功??

zhuanlan.zhihu.com圖標何荷鳴:面對未來,努力的必要性?

zhuanlan.zhihu.com圖標何荷鳴:如何成為一名積極的廢人?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推薦閱讀:

TAG:夢境 | 虛擬現實VR | 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