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貨! 2018物流機器人七大趨勢 (圖)
10-09
乾貨! 2018物流機器人七大趨勢 (圖)
推薦閱讀:
來自專欄供應鏈4.0
最近筆者近期參加了2018首屆海派智谷智能裝備峰會(暨第八屆中國國際機器人高峰論壇),並且也在工博會上與多位同行交流。這使得筆者對於機器人技術的最新動態有了更多感性認識。在此,願從一個物流行業機器人用戶的角度出發,與大家分享幾點愚見。希望本文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趨勢一:物流機器人運作過程日趨柔性化。這裡的「柔性」,是和生產製造過程相對而言的。在生產線上,因製造工藝不能輕易更改,所以工業機器人的動作比較固定、重複性較高。但是在物流領域,從A點到B點的移動則可能有許多種路徑,不確定性較大。並且,在走完A點到B點路徑的過程中,還可能遇到障礙物:一方面可能有其它機器人在移動(如圖1所示),另一方面可能有人員走動等意外情況。這種多變的「柔性」流程對機器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趨勢三:激光導航技術日漸普及。既然機器人要發揮柔性特點,並和外部物體交互,那麼就首先要「看得見」,能夠正確識別周邊的環境。在此需求之下,激光導航技術日漸興起。在這項技術出現之前,物流機器人主要是沿固定路徑行走(例如靠埋在地下的磁導軌來引導),但這顯然缺乏柔性;機器人也可以靠地面上鋪設的大量二維碼來不斷校準自己所在的位置,但是這對於環境的要求比較高,而且二維碼也容易磨損。 激光導航技術可以細分為激光擋板導航和SLAM導航。激光擋板導航需要在周圍環境中架設反光板來輔助激光定位,所以會因為障礙物遮擋激光而影響導航效果。SLAM(Simultaneous Locating and Mapping)是指在行進的過程中一邊定位自身、一邊描繪地圖。它不需要周邊環境中架設大量硬體設施,只需要機器人自帶的激光器向四面八方發射,就可以通過反射回來的結果描繪出周邊環境,並實時畫出來(見圖3下部)。這種技術已經應用在多種物流機器人和無人駕駛車輛上。
從之前的幾條趨勢可以看出:現代物流機器人裝備需要具備三方面能力:「狀態感知」(機器人自身和周邊的狀態)、「實時決策」(在特定場景下應該如何動作)、「準確執行」(按照決策的結果做出精準的動作)。
相應地,物聯網技術、人工智慧技術和機器人技術恰好對應了「感知」、「決策」和「執行」這三個方面。未來的高性能機器人裝備一定不是單純的硬體,而是集上述三種技術的綜合體,讓數據自由地流動,讓演算法指揮硬體發揮最大的效能。趨勢六:機器人越來越體現出行業定製化特性。物流機器人(例如AGV)可以應用在許多行業。但是在一個行業的成功,未必能輕易複製到其它領域。我們觀察到,目前物流機器人用得比較多的還是在汽車、電子、電商等幾個代表性的領域,而沒有全面佔領工業市場。 這其中有兩大方面的原因:1)「機器換人」需要從經濟性角度獲得論證,因此通常發生在利潤較高(有閑錢可以買機器人)或是勞動力成本太高(企業有動力去買機器人)的領域。這樣的條件並不是任何行業都滿足的。2)每個行業的機器人運作環境都有其特點,例如醫療器械領域面臨嚴格的合規審查,工程機械領域的特大件/重型件較多,等等。這使得企業每邁入一個新的行業領域都需要對產品作重新定製,從而對公司技術能力提出了較大挑戰。 因此,各領域的機器人產品在發展階段上有較大差異。下圖的「Gartner曲線」描繪了不同機器人的技術成熟度,可供參考(越往右,成熟度越高)。
趨勢七:中國國內機器人廠商快速崛起。在旺盛的市場需求下,中國機器人製造商在物流等領域發展迅速。在無人機、搬運機器人等領域,國內產量已經走向世界第一。中國本土製造的AGV等產品在國際上獲得紅點設計獎等知名獎項,並且在漢諾威工業展等國際知名展會上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在汽車等要求較高的工業領域,知名製造商也紛紛在其工廠內部署中國國產的機器人。 誠然,中國機器人企業在技術實力上和國外頂尖巨頭還是有差距,並且核心零部件依賴進口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變。但是,通過與國內廠商們的交流,能夠感覺到攻堅克難的熱情,並看到他們深耕行業研發新產品的累累碩果。筆者斗膽預言,在「物聯網+AI+機器人」的新型裝備浪潮中,會有中國本土企業的一席之地,並且他們會向世界發出越來越強的聲音。 文章作者:馮維博士(CSCP國際供應鏈管理師)個人微信號:iesouth615微信公眾號:歡迎掃二維碼關註:
http://weixin.qq.com/r/eEUCGjzEhGH7rXh59xBq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