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最佳天文圖片9.17-9.23
來自專欄天文在線14 人贊了文章
2018 年9 月17 日
星系碰撞產生的星系環
影像提供: X射線: Chandra ( NASA , CXC , INAF , A. Wolter et al. ); 可見光: Hubble ( NASA , STScI )
說明: 星系的形狀怎會是環狀的呢? 影像中這個藍色星系,擁有由許多剛誕生、極端明亮的大質量恆星所構成、直徑寬達150,000 光年的龐大星系環。代號為AM 0644-741的環狀星系/a>,起源於一次劇烈的星系互撞。當星系互撞時,它們會穿過對方,不過它們內部的恆星鮮少接觸。這種環狀構造,是因為一個較小的星系穿過另一個較大的星系之時,因重力擾動所產生的結構。因為當互撞發生時,星際雲氣和塵埃會受到壓縮凝結,觸發了一波恆星誕生活動,以撞擊處為為起點,逐漸向外傳播,酷似水塘中漣漪向外擴張的景象。這個闖了禍的星系,位在這張哈伯(可見光)與錢卓拉太空望遠鏡(X射線)組合影像的左側。在影像里,以粉紅上色的X射線輻射,標示出可能是在星系碰撞後,才形成的活躍黑洞或中子星之位置。
2018 年9 月18 日
鹽、胡椒與冰
影片提供與版權: Maroun Habib ( Moophz )
說明:目前有一顆適合拍照的彗星正在天空中飛掠。稍暗於裸視極限、曳著長尾的賈科比尼-津納彗星(Comet 21P / Giacobini-Zinner),是雙筒望遠鏡觀測和靈敏相機拍照的好標的。在這部把90分鐘動態壓縮成2.5秒的縮時影片,呈現了上星期彗星21P在天空移動的景象。影片看起來有些異常的是:彗星21P的彗尾並沒和彗星亦步亦趨。這是因為彗尾永遠指離太陽,而在拍照期間這顆彗星並不是靠向太陽。此外,在在背景影像里,可見到左上角的鹽與胡椒星團(M37),以及影像中上方的明亮紅巨星御夫座V440。這顆直徑約2公里、不斷噴出塵埃的臟雪球,剛在上星期通過最靠近太陽與地球的位置,目前移到了南天並逐漸暗去。不過在接下來的一個月之中,彗星21P仍然是使用有穩定支撐相機拍照的好標的。(Salt & Pepper star cluster鹽與胡椒星團)
2018 年9 月20 日
繭狀星雲的深空影像
影像提供與版權: Marcel Drechsler (Mediendesign)
說明: 繭狀星雲之內有個形成中的星團。而位在影像右上角的繭狀星雲,也像是在為它左側長長的不透光星際塵埃雲划上句點。編錄號為IC 5146的繭狀星雲,位在北天的天鵝座方向約3,300光年遠之處,其直徑將近有15光年。如同其他的恆星形成區,這團位在附近一個不可見分子雲邊緣的醒目星雲,其內的氫氣因受到熾熱年輕恆星激發而發出泛紅的輝光,四周的塵埃則因反射星光而渲染成藍色。事實上,位在星雲中心附近、年齡可能只有幾百萬年的亮星,除了激發星雲發光之外,也在可以形成恆星的分子雲塵埃和氣體中,慢慢清出了一個空穴。這幅繭狀星雲的極深空影像,呈現了這個塵埃恆星 形成區內及周圍的迷人結構。
2018 年9 月21 日
南冕座的恆星和塵埃
影像提供與版權 : Josep Drudis
說明:散布在這片望遠鏡視野里的塵埃雲和活躍年輕恆星,位在南冕座的北緣,離我們不到500光年遠。這些塵埃雲幾乎遮擋了後方銀河系背景恆星的星光。而編錄號為NGC 6726、6727、和IC 4812的鮮明反射星雲複合體,其泛藍的特徵色澤,則是來自塵埃反射此區域年輕熾熱恆星的星光。此外,這些塵埃也遮住了處在誕生階段的恆星。這群星雲右上方的泛黃小星雲NGC 6729,則環繞著年輕的變星南冕座R (R Corona Australis),在它附近明亮的弧狀和圈狀光斑,則是受內部新恆星外泛流激發形成的赫比格-哈羅天體。這片星野在天空中的跨幅約1度,以這個鄰近恆星形成區的距離來換算,相當於是9光年寬的區域。
2018 年9 月22 日
不規則星系NGC 55
影像提供與版權 : Martin Pugh
說明: 不規則星系NGC 55的外觀咸認和大麥哲倫星系酷似。不過,大麥哲倫星系是我們銀河系的伴星系,離我們約180,000光年遠,而NGC 55則是玉夫座星群的成員,距離約在6百萬光年左右。分類為不規則星系的大麥哲倫星系,在深空影像里形似棒盤星系。跨幅約50,000光年的NGC 55幾乎側向,它扁窄的外觀和正向的大麥哲倫星系形成鮮明的對比。類似大麥哲倫星系有由大型恆星形成區所激發出的發射星雲,NGC 55 看似也正在形成新恆星。這張極為細緻的星系影像,突顯了NGC 55之內,受到塵埃雲切割的明亮星系核、特徵性的粉紅恆星形成區、以及泛藍的年輕星團。
2018 年9 月23日
機窗見到的哈德遜灣上空景觀
影像提供與版權 : Ralf Rohner
說明: 8月18日在舊金山往蘇黎世的夜班飛機上,從窗戶往外看,見到了迷人美麗多彩的輝光簾蜿蜒伸展在哈德遜灣上空。這幅由手持相機拍攝的6張短曝光照片疊成之影像,在日出即將降臨、東北方地平線已亮起的高緯度曙光時分,記錄了搖曳生輝的北極光。影像同時也捕捉到一顆英仙座流星,從北斗七星的斗柄下方掠過。出現在這群流星雨峰期數天之後的這顆流星,流星跡依然回指英仙座。美麗的極光和流星雨群的流星,發光的高度皆在100公里附近的上大氣層,遠高於從事商業飛行的航機。其中,極光是由地球磁層的高能帶電粒子所激發,而流星則是彗星塵埃微粒留下的光痕。
2018 年9 月23 日
秋分:卡拉尼希巨石陣上空的日行跡
影像提供與版權: Giuseppe Petricca
說明: 太陽在每天的同一時間,都會回到天空的同一點嗎?不會。此問題視覺化的答案是一個日行跡,一種在一年之中,從同一地點同一時間所拍攝影像的組合圖。上面這張日行跡主題影像,是在英國.蘇格蘭.外赫布里底群島的卡拉尼希村,每隔數天的下午4點拍攝的照片組合而成。影像前景的卡拉尼希巨石陣,是在人類青銅器時期紀元前2700年左右建造的巨石陣。不過,目前仍然不清楚卡拉尼希巨石陣的布置,於現在或過去是否有任何天文學的意涵。造就這個8字形及其他日行跡的真正原因,是側斜的地軸和地球繞太陽公轉軌道的橢率。在夏至和冬至時,太陽分別位在日行跡的頂端和底端,而春、秋分則在日行跡的中間(非交叉點)附近。 秋分在今天的世界時1:54 UT降臨,因此今天世界各地所感受到的白畫和夜晚皆等長。許多文明會在季節更迭的分點時,舉行慶典。(analemma 日行跡; Callanish Stones 卡拉尼希巨石陣)
由星友空間網從成大物理分站繁體鏡像翻譯,感謝星友空間網的翻譯。
結束,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全文排版:天文在線(零度星系)
獲取更多天文和天象信息,請關注微博及微信公眾號天文在線
轉載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